每个宝宝都要在妈妈的“小宫殿”里住上十个月,才能“瓜熟蒂落”,平安健康地降临。
但有一群宝宝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与爸爸妈妈见面,在部分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时便提前来到人间,这群“早到的天使”就是早产儿宝宝。
为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群特殊的群体,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17日定为世界早产儿日,今年的主题是: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
- 11·17 -
世界早产儿日
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
与足月儿相比而言,早产儿宝宝的成长可能会相对艰辛一点,他们大多需要经历各种难关:呼吸、循环、感染、黄疸等问题。另外,32周以下早产儿,由于视网膜发育不成熟,还需要监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以免延误治疗造成宝宝视力的不可逆损伤。
什么是ROP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一种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为特点的眼底疾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病因较复杂,最主要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还有遗传、感染、酸中毒、贫血等多种影响因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共分为5期:
对于ROPⅠ期Ⅱ期的患儿只需随访密切观察其病情发展即可,且大约有80%的患儿病变能够自行消退。
发展至III期以上的患儿则必须治疗,治疗的方法和时机对于ROP的患儿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ROPIII期的患儿可以采取打针(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激光光凝的治疗方法,对于患儿而言创伤较小,且治疗后90%以上的患儿视力不受影响。
对于ROP发展至Ⅳ期或Ⅴ期的患儿,则只能采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且视力低下,甚至可能出现失明。幸运的是,经过政府及社会、医疗机构等部门近二十年的努力筛查干预及宣传教育,我国V期ROP病变基本消失。
对于ROP
最重要的是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01 按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筛查
1、对出生体重<2000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2、对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等比较高危的患儿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
02 筛查起始时间
初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开始,而出生胎龄32周以上的早产儿出生后即可进行筛查。眼科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眼睛情况,预约下次检查时间,直至视网膜发育成熟。
03 干预时间
由于ROP的治疗“时间窗”短至2周,确诊阈值病变或1型阈值前病变后,应尽可能在72小时内接受治疗,无治疗条件要迅速转诊。
2016年以来,厦门眼科中心一直在致力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治疗”项目,巨资引进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作为儿童眼底病防治的先驱,连续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及最新《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类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在黎晓新教授的带领下,厦门眼科中心专门成立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学组,联合各级医疗单位,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网,对早产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和早期及严重病变期的干预治疗。
-END-
本文医学指导 | 胡钦瑞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