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熙是一名初一年级女生。阿熙的父母在阿熙5岁的时候离异,此后阿熙跟随母亲和外婆生活。阿熙的母亲做生意,家庭条件尚可,但比较忙,很少有时间照顾阿熙,阿熙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由年迈的外婆照顾。阿熙7岁时,由于上小学需要有人教功课,加上外婆身体不好无法再照顾阿熙,于是母亲将她寄养在当小学老师的姨母家里。阿熙母亲每半月去看望她一次,并给她较大数目的零花用,每当阿熙考出好成绩时,母亲会给她“一大笔奖励”。姨母对阿熙较为严厉,对其作业和学业成绩要求较高。
小学阶段在姨母的监督管理下,阿熙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处于班级中上水平,并在班中担任中队委员,有一些优越感。进入初中后,学业压力增加不少,并且姨母不能像小学里那样事事帮她安排和检查,这些变化让阿熙感到无所适从。一开始的不适应使得阿熙在学业上有点脱节,由于担心作业完不成或考试考不好招致姨母的斥责,阿熙开始想一些办法,花钱“雇”同学抄作业,或者考试时偷留一张空白考卷,等老师分析好卷子后,自己填上答案,写上分数拿给姨母交差,并骗取母亲的奖励。
在同学交往方面,由于阿熙“出手大方”,经常给同学买零食,同学们对她“恭敬有加”。但阿熙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自我为为主和霸道,有一次一名和阿熙平日关系较好的女生在运动会项目报名上与阿熙意见不合,争执了几句,阿熙便出口骂人,甚至动手打人。预备班下半学期,阿熙认识了几个中职校的学生,于是和他们交往甚密,并以“哥哥姐姐”相称。认识“哥哥姐姐”以后,阿熙以身体不适为由,逃过几次下午的自习课,出去与他们闲逛,同时阿熙在班级里气焰更盛,只要一言不合就威胁同学说“让我哥哥姐姐收拾你”。同学们对她敢怒不敢言,多数都敬而远之。与此同时,阿熙的成绩滑向了班级的倒数几名。
通过和阿熙的交流,我了解到,阿熙本来对初中生活挺憧憬的,离开了姨母的“视线”,阿熙感到很轻松,她认为离开了姨母的“高压政策”,自己的成绩、交友会变得更好更顺利。而进入初中以后,阿熙发现这里“高手如林”,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都不能和小学阶段同日而语,而且几次小测验阿熙的班级排名总在中等偏下,这让阿熙感到紧张和焦虑。并且以前的学习生活都由姨母一手安排,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复习,阿熙以前只是听从安排,并没有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而到了初中一下子获得了自主,反倒不知道这自主该怎么支配了。
在同伴交往方面,在小学里,阿熙作为班级小干部,成绩也不错,身边总有同学围绕着她,让她感到受欢迎和受重视。升入初中以后,同学们能力更强,更优异,阿熙觉得自己在班级中并不出众,也没有什么优势,于是很少主动参与活动,逐渐感觉自己被忽略了,非常失落孤独,为了得到同伴们的喜欢和认可,她便以物质为手段,让同伴围着她转,以此获得一种虚无的满足感。成绩不理想,同伴关系表面化和虚无化,让阿熙内心处于一种焦虑和空虚状态。而校外结识的“哥哥姐姐”带她出去玩乐,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阿熙在学校里和家里所承受的压力和焦虑,同时让她感到了被重视、被接纳。于是不惜逃课、违反校规与他们交往。
阿熙的家庭情况较为复杂,自5岁时父母离异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她的父亲,父亲的角色在她的生活中一直是缺失的。而母亲为了做生意一直奔波忙碌着,忽略了年幼的女儿需要母亲的陪伴与关爱,并以给零用和考试奖励这样不太恰当的方式来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姨母为了不辜负阿熙母亲的托付,把学习成绩看得过重,认为如果阿熙学习成绩不好,就是自己在照顾阿熙这件事上失职了,没办法向她母亲交代,所以一直帮阿熙安排好所有的学习和生活,并在学习方面表现得过分严格,忽略了阿熙内心渴望被关怀、被爱护的需求。
对于一个家庭情况特殊,又因环境改变而感到不适应的学生,班主任没有敏感地察觉,在几个关键点,如发现阿熙偷留空白卷子,发现阿熙与同伴产生矛盾时,没有给予阿熙充分的关心,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并加以正面地疏导,从而使得阿熙的负面情绪和内心困惑进一步积累,逐步发展成品行问题。
自我期望与自身能力之间的落差,让阿熙感到焦虑和痛苦。进入青春期特别渴望同伴的关注和认可,但各方面并不出众,难以得到同伴与老师的关注,让阿熙内心感到失落和孤独。于是尝试用逃避和欺骗的手段获得虚无的认同,对于同伴关系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来维持,产生矛盾又无力解决时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在学习方面和同伴关系受挫后,转向校外人员寻求认可和安慰,并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
阿熙是和母亲陪同下来的,阿熙瘦高、白净,衣着也很整洁,背了个斜挎包,跟在母亲身后,保持一定的距离,进门之后,她望向窗外,从表情可以看出阿熙并不情愿前来咨询。在阿熙母亲的解释下,我知道了阿熙前来咨询的缘由。在两周前的月考中,阿熙夹带小抄被监考老师发现后百般抵赖,还和监考老师发生了争吵。阿熙的姨母又气又急,不明白阿熙为何变成这样,于是叫来了阿熙母亲,表示自己管不了,以后让她母亲管教。于是阿熙母亲带着阿熙前来咨询。
咨询开始以后,阿熙脸上还写着不情愿,但倒也有问必答,只是回答都比较简短,并没有多余的描述和情感表露。我们聊了一些学校、班级、同学等情况,我不断地提问题,她不断地用几个字回答我,我思索着接下来我该和她聊些什么呢?于是我说了句:“妈妈很关心你啊,她说今天推掉与客户见面,特意过来的。”
阿熙:她才不关心我呢!巴不得我离开了她才开心!
我:这个词说得很严重,你觉得妈妈不关心你?
阿熙:关心我会把我扔在姨母家那么多年?关心我会好几个月都不来看我一次?每次丢下钱讲不了几句话就走!
我:你是说妈妈陪你的时间很少。
阿熙:她就知道赚钱,所以把我扔给姨母。
我:你说你在姨母家住的,那姨母对你怎么样?
阿熙:一个就知道赚钱,一个就知道成绩,果然是亲姐妹!
阿熙:其实我也不想骗我姨母,但我也是没办法。
我:听起来你也很为难,那么既然不想为什么还要做呢?
阿熙:因为姨母很烦,如果我成绩不好她又要说白养我了什么的,我真的受不了!
我:因为你怕姨母会说一些你不愿听到的话,所以宁愿冒险欺骗她。
阿熙:嗯。
我:那你能一直想办法骗她,不让她发现吗?
阿熙:不能,有几次被她发现了,还打了我两下,打电话告诉了我妈。
我:那当时你一定很难受吧?
阿熙:她凭什么打我,我又不是她女儿!
我:这样说来,如果是妈妈打你两下惩罚你的话,是不是觉得理所应当一些?
阿熙:她更没资格!她平时不管我,等这个时候来管我,有什么用!
我:你的意思是你姨母和妈妈都不能对你负责,那你觉得谁可以对你负责呢?
阿熙:也许是我自己吧。
阿熙:同学大概有些怕我吧。
我:同学为什么会怕你呢?
阿熙:可能因为我说了一些过分的话,但我说的他们不听,我就很急。
我:因为你容易说一些伤害同学感情的话,所以同学有些疏远你?
阿熙:大概是吧。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让阿熙认识到存在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合理认知,让她意识到撒谎、骗人等不恰当行为并非外在环境逼迫她的结果,而是她自己的选择,她完全有能力做出其他更为恰当的选择。让阿熙学会换位思考,改变阿熙与同伴交往中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学习实用的人际交往技巧。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从阿熙的表现和母亲的反馈来看,阿熙的负面情绪减少了很多,行为问题也很久没有出现了。对同学的态度变得更加友善了,同伴关系融洽了很多,再也没有出现逃课与校外人员接触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