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亿美元狂欢背后,OpenAI危险了?

财经早餐 2024-10-04 06:36:03

日前,OpenAI在官网宣布,其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66亿美元,融资后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

本次由Thrive Capital(13亿)、微软(7.5亿)、英伟达、软银(5亿)、老虎全球基金(3.5亿)、Altimeter Capital(2.5亿)等联合投资。

前不久,传出,苹果退出本次投资的消息。笔者撰写了《65亿美元,退出!库克和奥尔特曼谈崩了?》。

虽然苹果退出了本次投资,但并未影响到此次OpenAI融资“大获成功”,还拒绝了数十亿美元超额认购。

这也一举刷新了AI圈的融资记录,超过了马斯克的大模型平台xAI获得的60亿美元以及Anthropic的40亿美元。

盛宴背后的危机

本轮融资,和此前市场传闻有不小的出入。

此前市场爆出的消息,是本轮融资预计将筹集65亿美元。微软预计将投资约10亿美元。

从落地结果看,比此前市场消息多募集了约1亿美元,同时,微软投入比预计少2.5亿美元。

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在谈判中曾要求投资者不要支持Anthropic、xAI等竞争对手,希望与投资者们达成独家协议,以阻止其他公司挑战OpenAI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领先地位。

苹果确实退出了本轮融资。

超募本身是件好事情,如果超额认购被拒绝属实,那就意味着,OpenAI在出让可接受的股份之后,获得了更多资金。

但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OpenAI面临的危机也一点不小。

一如上述,OpenAI反向逼宫,要求投资者不要支持竞争对手。OpenAI 试图通过与投资者达成“独家协议”,阻止竞争对手,这本身就暴露了其内心的恐慌。面对 Anthropic、xAI 等后起之秀的追赶,OpenAI的领先优势或许正在逐渐消失。

这一情况目前未被证实,不过从常理出发,投资人,尤其风险投资人是不太可能答应的。

盈利模式之困

根据OpenAI公布的部分财务文件,预计今年营收为37亿美元,亏损约50亿美元,预计其收入明年将飙升至116亿美元。

笔者很好奇,这个预计明年收入翻三倍有何理据。

8月份,OpenAI的月收入达到3亿美元,自2023年初以来增长了1700%,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

预计37亿美元的销售额,应该不存在注水。据Similarweb的最新数据,ChatGPT网站的8月月度访问总量为26.3亿。

OpenAI写道,“我们在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上不断取得进展。每周,全球有超过2.5亿人使用ChatGPT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而开通GPT Plus,每个月20美元。按照月收入3亿美元估算,考虑到api调用等其他收入,付费用户也就在千万水平。

25个访问用户里,有24个白嫖党,加上1位富哥,很合理。

具体到这37亿美元的收入构成,OpenAI预计,ChatGPT今年将带来27亿美元的收入,高于2023年的7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来自使用其技术的其他业务。

在合理的财务数据之下,最值得思考的,是OpenAI拿什么说服了投资人,让投资人相信明年的收入能翻3倍呢?

说实话,国内一众大模型厂商,至今没能培养起用户的付费习惯。

面向个人用户端,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腾讯元宝、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等都没有实行付费,仅百度的文心一言推出了VIP收费功能,价格还有点小贵,月费49.9,年费588.8。

专用大模型领域,收费模式已经相对普遍,美图秀秀推出的WHEE、快手推出的可灵AI等,采用了使用次数购买、会员充值等模式。不过,即使如此,也会每日提供一定的免费使用额度。

海外付费意愿更强一些,但从OpenAI,25个访问用户里,有24个白嫖党,加上1位富哥的情况看,也只是稍好一点。

文件称,OpenAI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把价格提高2美元,并将在未来五年内大幅提高到44美元。

这样的涨价幅度,从目前看可以忽略,重点还是在增加更多的付费用户。如何增加付费用户?要么提高用户的付费率,要么提高用户的使用基数。

可行路径无外乎加大免费版和付费版的使用差距,提高api的推广力度。

当然,如果能再次推出震撼世界的新一代大模型,那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不募资就破产?

今年5月,OpenAI向用户开放了GPT-4o的部分功能,引得付费用户哗然。这一做法本身说明了OpenAI的增长不及预期。

但更坏的结果是,运营费用随着用户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不得不说,AI的训练推理和调用实在太贵。

OpenAI在训练各种大模型的投入大概在70亿美元左右,支付员工的工资是15亿美元,仅ChatGPT每天的运营成本70万美元。

如此算下来,假设综合成本不再提高,当前募集的66亿美元,也仅够OpenAI使用9个月,可谓相当夸张。

今年预亏50亿美元,仅从财务角度看,不进行本轮募资,OpenAI离破产也就不远了。

庞大的运营开支,也延缓了OpenAI的产品开发速度。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ChatGPT3.5,引爆全球。

GPT-4发布于2023年3月14日。市场本预计2024年能等到GPT-5亮相。结果在2024年5月14日等来的是,花样更多,进步有限的GPT-4o。

9月14日又发布了o1大模型,引入了慢思考模块,增强了推理功能。

尽管产品在不断迭代进步,但惊艳和震撼却越来越少。

有的认为,LLM(大语言模型)有其理论局限性,有的认为,高昂的算力成本延缓了新一代大模型的训练进度,也有的认为随着公众对AI了解程度的加深,惊艳感下降是必然。

目前,OpenAI的主要算力,仍是A100GPU,有分析人士认为,想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力,,需要用H100 GPU替代A100GPU作为主要的算力卡,H100 GPU市价近3万美元,是A100GPU的两倍多。这将大大抬高OpenAI的运营成本。

结语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工智能必然是发展趋势,但能否在这一波AI浪潮中,实现强人工智能?OpenAI乃至整个大模型产业的路,究竟在哪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