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毕业生找工作的优先级大概是:
首选公务员,仕途无限,进了“保险箱”,一辈子衣食无忧。
次选外企,工资高,福利多,经营也比较规矩,不会搞996。
再次就轮到央企、国企、事业单位了,虽然工资不高,但几乎没有失业风险,五险一金交得高高的,也不会搞996。退休工资都比一般人高出一大截。
剩下的都是无奈的选择,比如钱多要命的互联网大厂、自主就业的外卖员、滴滴司机、个体户等——这是大多数人的归属。
能找到前三类工作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老百姓形容他们是端着“铁饭碗”的人,没有失业、降薪的风险。
但如今地产降温来了,“铁饭碗”端也不稳了,一家名为金茂的央企开始撤编裁员了,比例高达50%。
金茂是房企中的“国家队”,大本营设在北京,主要市场在华北。早年,金茂开发的“府系列”小区,凭借独到的防雾霾系统,一炮打响,赢得了众多北京市民的青睐。
2010年-2018年,金茂跟着中国楼市一路狂飙,冲出了华北,开设了华南、东南、华中、西南、西北等大区,又下沉至成都、杭州、上海、苏州、南京、西安、长沙等重点城市,年销售额从130亿飙到了1000亿,名列全国第12大房企。
每年150亿的增长,刺激了金茂的管理层。于是,2018年,管理层喊出了冲击2000亿的口号,并把销售提升的重点定在了华南。
华南大区一直是金茂心中的隐痛,全国遍地开花之际,唯独华南大区的销售萎靡不振,几乎年年要被点名批评。
其实,也不能怪华南大区的员工不努力,华南盘踞着万科、恒大、碧桂园、富力等大型房企,他们不去华北抢金茂的蛋糕就是好事了,金茂还想在他们的地盘上“插支旗”,难度确实很大。
为了开拓华南市场,金茂开始高价抢地。可惜,还没等到开发-卖房-变现,地产降温就来了。
金茂囤的土地成了烫手山芋——土地价格缩水,企业负债不断升高。
一家优秀的央企就此陷入了债务的泥潭,上缴给国家的利润从前年的100多亿,下降到去年的80亿,而今年上半年的纯利仅4.33亿。内部员工说,今年可能无利可交。
长久以来,我们认为央企有人护着,出问题也有人接盘。比如众所周知的“软担保”:银行很愿意向央企提供低息贷款,利息低到三、四个点——民企极难拿到的利率。
那么金茂出问题,银行“输点血”不就好了?
但现实的情况是,与碧桂园、融创一样,金茂也拿不到新贷款,享受了和民企一样的待遇。
换个角度看,这是一种进步。
我们经常批评国企与民企竞争时,有不公平的优势,例如低廉的贷款、优惠的税收、政策的倾斜,甚至某些市场还给民营企业装上了“玻璃门”,看上去能进去实际上进不去。
如果在公平的条件下,民企竞争输了,无话可说。问题是国企的“起跑线”比民企近10米,“百米冲刺”当然容易先抵达终点。
这样输了,难以服众。
或许,这轮的地产降温,金茂会成为央企的一个样板——别指望有人给你们兜底。既然你们以前从市场中赚钱,那么现在出问题了也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去化解。
目前,金茂的化解危机的手段与碧桂园别无二致:一是卖资产,两个月前,28亿卖了北京的威斯汀大饭店;二是缩水裁员,取消市一级的分公司,裁员30%-50%,指标是每个市级公司至少开掉50个人,剩下的集中到大区工作。
“铁饭碗”也端不稳了。
金茂不会是孤例。
不少国企地产公司已开始自查。比如中海,今年没拿一块地,转头清理起了库存。华发也主动优化人员配置,撤销了北方大区,一次性向社会输送了40%的员工。
这些应届毕业生挤破头也想进的企业,最终也难逃市场规律。风浪一起,先落水后落水,谁都不能幸免。
“铁饭碗”这种时代的产物,早该被时代淘汰。
作者:江左佑安
凛冬将至,你我生如蝼蚁,守住仨瓜俩枣,看挨不挨的过寒冬。
央企还是要有央企的社会责任感,如果唯市场,那就应该和民企待遇一样,不要冒充国家队两头占便宜。
艰难时刻,央企国企要带着大家吃饭,为稳定做贡献,你们代表这国家担当啊
三大运营商是铁饭碗。。
金茂的品质是不错的,但战略不足,在深圳刚需地块建豪宅,卖了个改善价格。
那花了大钱搞进去的,这下出来了就真的是亏
毛都不知道也发帖
这些国企的财务状况相对都不错,风险都不大,国企多少有些制度约束,多多少少能起些作用。私企最后完全就是老板说了算,风险深不可测。
先落水可能还有稻草抓,后落水连稻草都没的抓。早死早托生。《慰问被裁人士》。
哪都是自己弄的。
纷纷开始往社会输出人才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90 年代国企怎么对待职工、怎么倒闭的大家忘记了吗
想端稳铁饭碗就不能浑水摸鱼,有真才实干才能吃得起这碗饭
很正常,招商积余一样辞退优秀业绩没人脉的员工。
中海今年拿地排名第一
碗太多
2018还口号2千亿,李嘉诚都撤退了,国企。
房地产类型的央企不要也罢!
先落水可能还有稻草抓,后落水连稻草都没的抓。早死早托生。《慰问被裁人士》。
一次性向社会输送了40%的员工。这句话说的挺有意思[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