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4岁小男孩被父亲逼迫在零下13度裸跑,现在他有何成就?

流星看世界 2024-08-17 00:58:31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12年的一个寒冷冬夜,纽约街头上演了一幕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年仅4岁的华裔男孩,仅穿着内裤和运动鞋,在零下13度的暴风雪中奔跑。

这个画面很快在网上传开,"裸跑弟"一夜成名。

十年后,这个名叫何宜德的男孩再次引起公众注意。在热门节目《一站到底》上,他展示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履历:5岁驾驶飞机,7岁徒步穿越罗布泊,8岁考入大学。

观众和嘉宾们惊诧不已,议论纷纷。这个曾经的"裸跑弟"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的成就是真是假?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天才少年背后的故事。

2008年2月11日,安徽省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一个脆弱的生命正在与死神搏斗。何宜德,小名多多,比预产期早了整整三个月来到这个世界。

他的体重还不到4斤,小小的身体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左脑室出血、脑蛋白低下、脑水肿等多种并发症接踵而至。

透过厚重的玻璃窗,何烈胜望着自己虚弱的儿子,心如刀绞。他已年过不惑,好不容易才得到这个宝贝,却要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

医生的话语如同晴天霹雳:"孩子的情况很不稳定,将来可能会患上脑瘫或发展成痴呆儿。"这个警告在何烈胜的脑海中不断回响,让他夜不能寐。

然而,何烈胜并没有放弃希望。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儿子健康成长。两个月后,多多的情况稳定下来,终于得以出院。

从这一刻起,何烈胜开始了他的"鹰爸"之路。

经过广泛调研,何烈胜决定从婴儿游泳开始,为多多制定严格的康复训练计划。第一次下水,两个月大的多多哭得撕心裂肺,回家后更是整整哭了一夜。

家人对此强烈反对,但何烈胜坚持了下来。他相信,只有不断挑战极限,才能激发出孩子最大的潜能。

渐渐地,多多的身体状况开始好转。何烈胜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他为多多制定了更加严苛的训练计划:1岁开始徒步,每天行走3公里;2岁登山,成功登顶500多米高的南京紫金山;3岁开始每周至少游泳三次。

何烈胜的教育理念就像他给儿子取的小名"多多"一样,永远追求更多。他相信,只有不断突破自我,孩子才能变得更加优秀。

2012年1月22日晚上9点半,纽约法拉盛街头上演了开头所描述的那一幕。4岁的何宜德在零下13度的寒夜里,穿着内裤和运动鞋,在狂风暴雪中奔跑。

这段视频很快在网上走红,"裸跑弟"和"鹰爸"由此成名。然而,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也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赞叹何烈胜的用心良苦,也有人质疑这是否已经超出了教育的界限。

无论如何,何宜德的人生,从此踏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何烈胜,这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是一名物理教师。也许正是这样的背景,让他对传统教育体系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我们花费28年时间培养出的人才,其使用寿命却仅仅数年,这样的投资真的值得吗?"他常常这样反问。在他看来,学校的教学进度实在太过缓慢,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带着这样的思考,何烈胜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儿子何宜德。他为多多制定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学习计划:1年内完成小学课程,3到4年内攻克初中与高中的所有科目,目标是在13岁左右将多多送入大学。

这个计划之雄心勃勃,让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从此,多多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从清晨6:30开始,到晚上8:30结束,他的时间被精确划分成多个阶段,由母亲全权负责执行。

这个计划涵盖了方方面面,目标是培养多多的理解力、情感表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记忆力、反应速度、体能素质及坚韧毅力等多种能力。

除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多多的才艺培养也是多元化的。滑冰、武术、跆拳道、街舞等项目被纳入日常训练中。当其他孩子还在街头嬉戏玩耍时,多多已经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学习。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让人惊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和同学一起唱儿歌、学习简单的数字,晚上却在父亲的指导下攻克小学课程。

多多似乎具备了在不同学习模式间自如切换的能力,这种现象令人既惊讶又心疼。

何烈胜的教育方式赢得了不少支持者。他甚至成立了名为"鹰爸教育"的培训机构,旨在向更多家长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

然而,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从未停止。

"全国十佳校长"王丽萍就曾语重心长地对何烈胜说:"你的做法违背了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每个年龄段都应该做适合那个年龄段的事情,何况他还是个孩子。

人的教育不是可以随意试验的,他不同于一件产品,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

面对这些质疑,何烈胜始终坚持己见。他相信,只有不断挑战极限,才能激发出孩子最大的潜能。在他看来,传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精英人才。

何烈胜的教育实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案例,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方法。但同时,它也引发了更多关于儿童权益、成长规律以及幸福感的深层次讨论。

在何烈胜的严格教育下,何宜德确实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能力。仅仅3岁,他就能认识24000个汉字,这个数字让许多成年人都自叹不如。

5岁时,他开始学习驾驶飞机,7岁时更是完成了穿越神秘罗布泊的壮举。这些经历,无论是否有夸大成分,都足以让人惊叹不已。

何宜德的学习成就更是令人瞩目。12岁那年,他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南京大学的本科学历。紧接着在13岁时,他又完成了西班牙武康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全部12门课程。

如今,13岁的何宜德已经收到了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这一连串的学历提升,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现代版的"神童"故事。

然而,在这些耀眼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5岁驾驶飞机的真相是什么?经过专业人士的解释,我们了解到在中国大陆获得飞行员驾驶执照的最低年龄是17周岁。

何宜德所谓的"驾驶飞机",实际上是在飞行俱乐部内,在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下进行的飞行体验。这与真正的独立驾驶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如,"8岁考入南京大学"这个说法也有些误导性。事实上,何宜德参加的是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自考课程。

这种考试没有年龄、学历和背景限制,任何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他所选择的销售管理专业属于专科层次,需要完成三门课程的考核,与正规的本科教育存在显著差异。

这意味着,他在11岁时获得的所谓"南京大学本科文凭",实际上是自考专科证书。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何宜德确实展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学习能力和广阔视野。但这种非常规的成长经历,是否真的如何烈胜所期望的那样,让儿子在人生的赛道上遥遥领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在何宜德的自传《我是裸跑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我最害怕的就是爸爸打我。"这句话流露出的恐惧,让人不禁为这个"神童"感到心疼。

在一次采访中,何宜德形容父亲就像是一只时刻追逐着自己的猛虎:"只要稍有懈怠,就可能被吞噬。"这些描述中透露出的压力和焦虑,与外界看到的光鲜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每当爸爸陪在身边一起学习,我都会感到压力倍增,心情格外紧张。"何宜德坦言。十几年来,他一直在全力以赴地满足父亲的期待,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挑战。

在准备参加专科考试的那段时间里,年仅8岁的何宜德面对手中厚重的课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迷茫:"这些书看起来实在太厚、太难了,里面的内容我根本无法理解。

2019年,当记者来到何宜德位于南京的家中采访时,看到的是一个在镜头前表现得超乎年龄成熟稳重的少年。

他用灿烂的笑容向大家问好,详细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

在一次由乐嘉主持的演讲活动中,面对这位年仅十余岁的少年,乐嘉直言不讳地说:"我对你唯一的期望,便是用孩子的口吻讲述你的故事。

何宜德的故事,既是一个关于天才的传奇,也是一个引发深思的案例。

何烈胜的"鹰式教育"无疑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导致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不仅长不大,而且味道也不好。

"这句话似乎给"鹰式教育"敲响了警钟。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应该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鹰式教育"的争议,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教育方式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严格的训练能够最大化孩子的潜能,也有人坚持认为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快乐才是教育的根本。

何烈胜的教育方式源于对儿子的深爱,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何宜德出生时的虚弱不堪,到后来的种种成就,何烈胜的付出功不可没。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家庭都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无论如何,尊重孩子的天性、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我们的共识。

也许,真正的教育艺术,在于如何在挑战与关爱之间找到平衡,让孩子们既能充分发挥潜能,又能享受童年的快乐。

何宜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在培养"神童"的道路上,我们是否遗落了更重要的东西?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