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功本治风,又兼治血”:《傅青主女科》用荆芥的5个规律

从蓉谈健康 2024-07-20 08:20:33

《傅青主女科》用荆芥初探

作者/严忠

《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是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妇产学专著。该书经验宏富,说理透彻,尤其用荆芥有匠心独运之处。

经统计,《女科》载方83首,其中用荆芥的方剂有26首,分别散见于带下、血崩、调经、小产、正产、产后、血晕、类中风、痢、阴痛等章节,现将《女科》用荆芥的基本规律作初步探索。

一、升提肝木治带下

完带汤是《女科》第一方,因临床屡验屡效,故被后世医家推崇为带下门中的一首名方。

傅山对各种带下病总的归纳为“俱是湿症”。并提出“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是形成带下的必然结果(《白带下》)。

因此傅山创完带汤取其肝脾同治,既大补脾胃之气,又不失舒调肝木,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升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肝血充盈不克脾土,脾气健旺则湿无从生。

因此方中取党参、苍白术、淮山药健脾燥湿,柴胡、白芍舒肝解郁,陈皮、车前子行气利湿止带,甘草调和诸药。妙在方中加用黑芥穗一味,增强柴胡白芍舒肝解郁,升提肝木之气,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脾气健湿气消,而达止带之目的。

治带必治脾固为大法,但用荆芥升提肝木治带下确系构思奇巧,不可不知。

二、引血归经疗血崩

傅山治血崩大致用育阴凉血、补气摄血、益气养阴、行血逐瘀、舒肝解郁、温补脾肾等法。

《女科》用荆芥治血崩强调“俱宜炒黑”(见生血止崩汤条)。其中用荆芥治血崩的方剂有引精止血汤,平肝开郁止血汤、生血止崩汤、升举大补汤。

针对各种不同原因的血崩将荆芥分别伍入滋阴降火、补气益精、平肝祛瘀等方药中。

取荆芥“引败血出于血管之内”(《交感出血》):“荆芥通经络,则血有归还之乐”(《郁结血崩》)。即取荆芥炭引血归经治崩漏,但常同三七,贯众炭、黑姜等药配伍使用,相得益彰。

张寿颐谓:“荆芥入血分,清血热,亦治疮疡、风疥、瘰病、吐血、下血、崩漏,能澈上澈下,散结导瘀,厥功甚多,而亦甚捷……不可以其微贱易得而忽视之”(《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诚属有识之词。

三、舒肝理血调月经

《女科》“调经”篇载14方,其中用荆芥有7方。

究月经为病,无论先期后期,或先后无定期、或经期腹痛、或淋漓涩少、或暴泄量多、或胸乳胀痛、或经期大便出血,尽管临床见证不一,但常与肝脏疏泄和藏血功能失职有关。

如经前腹痛傅山责之“夫肝属木,其中有火,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疼生”(《经水未来腹先疼》);

经后腹痛傅山认为“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疼”(《行经后少腹疼痛》)。

不难看出,妇人经血属于肝,肝血调和病自安。傅氏用荆芥治理月经病,目的在于调和肝血。

若舒肝解郁,荆芥常和柴胡、白芍配用(定经汤、宣郁通经汤);

若补肝脾之气与血,荆芥常和人参、黄芪、白术、熟地、萸肉、阿胶之类同用(安老汤、加减四味汤)。

总之,荆芥能入肝经风木之脏,其味辛香可以散风调肝,其性苦温可以清血止血。血脉通利,肝木调和,经病则瘥。

四、益气化瘀除血晕

产后血晕病机多属于虚。故傅山云:“产妇昏晕,全是血室空虚,无以养心,以致昏晕”(《正产血晕不语》)。《女科》有四处论及血晕病,俱宗上说。

因此用荆芥治疗血晕病,常同补气之参芪,益血之归地、行瘀之姜炭同投。傅山称补气解晕汤(人参、生黄芪、当归、黑芥穗、姜炭)为“解晕之圣药”(《正产血晕不语》),气血两旺,则心定晕除。

若因劳倦瘀阻致晕,用荆芥常同黑姜、桃仁、川芎、当归配伍名曰加味生化汤(《血晕》)。

傅山治血晕喜将荆芥炭和姜炭联用,且予高度评价,他说:“用荆芥炭引血归经,用姜炭以行瘀引阳,瘀血去而正血归,不必解晕而晕自解矣”(《正产气虚血晕》)。

余如《正产败血攻心晕狂》篇的加味生化汤,亦用荆芥协同他药治疗血晕。周岩称荆芥“散血中之风,为产后血运第一要药”(《本草思辨录》)洵非虚誉。

五、和血散风痊类中

产后类中风系因气血晕虚,百骸少血濡养,忽然口噤牙紧,手足筋脉拘搐一类症候。

傅山用荆芥配合人参、黄芪、甘草、当归、熟地、川芎、陈皮、茯神、黄连、防风、羌活名曰滋荣活络汤治疗。

该方既能益气养血补其筋脉供养之虚,又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再用荆芥配合防风、羌活增强透络祛风之效。

滋荣活络汤用荆芥旨在疏利肝气,散血中之风。和华佗“愈风散”用荆芥一味治一切血证及产后口噤四肢痉挛强直是一脉相承的。

《本草纲目》称荆芥“入足厥阴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荆芥“功本治风,又兼治血”(《本草备要》)信而有征。

1 阅读:13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