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夺权失败:策略高明却难敌实力悬殊之殇

小万说 2025-01-03 11:02:31

在进入长安城后,刘贺急切地发起了一场 “闪电战”,期望能像汉文帝那般迅速控制住局面,扳倒权臣霍光,从而一劳永逸地坐稳皇帝宝座,且力求整个过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致使他最终输给了霍光呢?让我们来重新复盘刘贺这为期一个月的行动。

一、掌握卫戍部队

汉文帝入宫当晚便掌控了守卫京师宫廷的部队,刘贺也意图效仿,深知掌握卫戍部队就能避免被轻易操控。为此,他提出向长乐宫派驻卫戍部队,并设置长乐卫尉,如此一来,既能控制上官太后,又能随时掌握宫中动态,从军事层面为自己的权力巩固打下基础。

二、突破朝堂封锁

彼时,经过多年经营,朝堂上到处都是霍光的亲信,可谓 “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若按常规程序安排工作,刘贺必然会遭到霍氏集团的重重阻挠。于是,他打算另辟蹊径,绕过以往模式,直接指挥国家运行。“(刘贺)自之符玺取节十六,朝暮临,令从官更持节从。” 这种扁平化管理的方式,通过派使者持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前往各地,点对点地发号施令,试图将霍氏集团排除在权力运行之外。

三、培育自己的势力

刘贺加快了对自己手下的封赏步伐,“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他不走正常程序征求霍光同意,直接封授昌邑近臣为王、侯、重臣,期望借此提升手下办事效率,壮大自身势力。此外,他还打算重用外戚,以 “九宾大礼” 在皇宫接见姐夫昌邑关内侯,试图借助外戚力量争取更多势力支持,从多方面构建属于自己的权力阵营。

四、自证合法性

由于霍光未安排刘贺谒高庙,导致刘贺的皇帝身份在合法性方面存在隐患。对此,刘贺来了一招 “反杀”,通过祭祀自己的父亲、昌邑哀王刘髆的园庙,公然称自己为昌邑哀王刘髆的 “嗣子皇帝”。这一行为既表明了自己一脉相承的皇族身份,同时又否认了与昭帝、上官皇后的父母关系,动摇了上官皇太后的权威,让其日后若想废帝,在合法性上也难以理直气壮。

五、密谋政变

甚至,刘贺还与亲信们密谋了一个扳倒霍光的计划,只是因种种缘由未能实施。当刘贺的两百多名亲信被拖出去处死时,他们还在不服地叫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由此可见,刘贺确有扳倒霍光、掌控大权的决心,只是最终未能付诸行动。

从技术层面来讲,刘贺这一系列操作不可谓不高明,且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实力太过悬殊。

在掌握卫戍部队方面,霍光及其亲信早已控制了京师的守卫部队,而刘贺推荐的长乐卫尉人选昌邑国相安乐,鉴于汉景帝之后国相皆由朝廷指派,其极有可能本就是霍光的人。汉文帝能成功夺权,得益于中尉宋昌及郎中令张武这两个关键人物,他们分别把控军队系统与行政系统,得以迅速掌控局面。但刘贺这边,昌邑国的中尉王吉和郎中令龚遂,竟建议刘贺亲近霍光,可见这二人也是霍光阵营之人,这使得刘贺在掌控军事与行政力量上困难重重。

在朝堂势力方面,霍光爪牙遍布,这让刘贺的封赏举措难以实现,即便刘贺私自封赏、授予符节,可昌邑群臣根本没办法调动资源,毕竟经过多年经营,大部分资源都被霍光牢牢掌控,霍光已然能够代替皇帝行使权力,此时的皇帝之位已然近乎虚设。

在这种实力极度不对等的情况下,霍光只需简简单单召集群臣商议一番,便不费吹灰之力地决定废除刘贺的皇帝之位。刘贺虽有诸多精妙策略,却终因实力不足,难以抗衡霍光,最终只能黯然离场,令人不禁为之叹惋。

0 阅读:8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