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钱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心中的地位骤然上升。
年少轻狂的时候,一发工资,留够一个月生活费,其余全部寄回家给父母,寄完钱再打个电话告诉她们,宁愿守在电话亭外等候一个多小时,只为了能通过一根小小的网线,听一听父母的声音,承载长年在外漂泊的游子亲情的缺失,直到电话那端传来父母喜悦的声音,那一刻,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结婚前,没有工作,一次陪男友去柜员机查询余额,他调侃我说:“看看你有多少私房钱。”我说:“我从来不存钱。”
在父母长期的思想灌输下:“家里困难,弟弟要上学,奶奶老了身体不好,爸爸工资低不够家里开支。”
爸爸苦口婆心的这些话语,经常在我的耳边回响。只要一发工资,我就迫不及待地寄钱回家,似乎这样才能换来父母的温情对待。
有一次,奶奶做手术,我把身上仅有的800元寄回去了,只留50元生活费,老爸说还不够,让我去找公司同事借,我拒绝了,那时公司不景气,借了不知何时能还上。
为此事每年回到家,老爸就拿这件事奚落我,说奶奶生病了你也不寄钱回家,还经常跟我说:“你命苦,你有弟弟要上学,不能跟别人比。”丝毫不提我有寄钱回家这件事。
那时的我,对存钱没有丝毫意识,挣的钱给家里,有事就找家里解决,觉得自己除了留点生活费,根本就不需要钱。
想想自己在娘家的二十几年,苦乐并存吧。
结婚后,亲戚跟我说:“刚结婚不要急着上班,先休息一段时间,如果没钱,我可以先借给你。”身无分文的我每天在家里是如坐针毡,谢绝了亲戚的好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去上班挣钱。
上班后,爸爸还跟我说:“你家里的开支你老公会负责,你挣的钱就寄回来帮一帮娘家,弟弟还在上学呢。”
那时候的我,钱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经不同往日,娘家该帮还是会帮,但不会让自己处于身无分文的地步。父母渐渐老了,我不能一有事就找他们,遇事得自己独立解决。
结婚后,自己挣的钱,我会拿工资的三分之一用来生活开支,三分之二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我这人太重感情,身边人三言两语,说几句好听的,整个人就晕头转向了。
比如家里要买车,我老公转三万到我卡里,说先放我这,到时要用拿出来,过几天我就会取五万出来给他,他用这种方法,不知不觉骗走了我不少积蓄,而且买的是他喜欢的车,包括买房也是,不停的往我卡里转钱,为的就是要用的时候能从我这里取出更多,虽然我出钱了,话语权却在他那里,他说了算。
直到后来年纪渐长才醒悟过来,自己手里的钱,都是自己辛苦挣的,一定要花在刀刃上。花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不能被人三言两语就搜刮走。
年纪渐长,明白了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的的确确能解决普通人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一定要掌握好手里的钱,钱能让你有安全感,能让你衣食无忧,能让你在生活中变得更有底气,人是善变的动物,而钱不会变,中年人越来越重视钱,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成长。
很多工作要求26岁以下,买房不能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