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离过年还有5天,办年货、走亲访友,年味与春意交织出一副红火热闹的景象。但是最近的天气可是变化无常,冷空气时不时地杀个回马枪。刚把羽绒服换了,过不了多久就得降温,又不得不重新穿上。
这时冷时热的变化,让人很容易一不留神就生病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容易受到寒邪的入侵。面对这样的天气,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呢?这些春捂和食补小常识请收好。
01
早春适当春捂
不要过早脱掉棉袄和羽绒服,适当春捂可以保证人体恒定的温度调节,使人体产热与环境温度平衡。
穿衣注重“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膀胱经和督脉通行一身经气,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
还需注意的是,每次天气变化、冷空气过后,应再“捂”两天,让身体适应一下,不要立刻减衣。
02
什么时候捂?
从时间上讲,早春寒气未消,气温仍低,此时是最该捂的时候,以防“倒春寒”。
仲春乍寒乍暖,气候变化较大,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风寒料峭,这时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即可减衣,而日夜温差大于8℃则该捂,随时加减衣服,捂与不捂更迭为这一时节的特点。
晚春气温升高,风寒已逝,就没有再捂的必要,可以依次减衣,以免耗气伤阴。
03
春季养生,食为先
要想更好抵抗“倒春寒”,还可以从吃的方面入手。
立春之后,草木萌发,万象更新,人体也应一改冬日蛰藏的状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保护阳气,进食一些具“升补”的药膳,从而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1、银耳枸杞汤
配料:银耳、枸杞、鸡肝、茉莉花、水豆粉、料酒、姜汁、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鸡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水豆粉、料酒、姜汁、盐拌匀待用。将银耳洗净,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枸杞洗净待用。
将锅置火上,放入清汤,加以上调料,随即放入银耳、鸡肝、枸杞烧沸,等鸡肝刚熟,将茉莉花撒入碗内即可。
2、春笋虾仁
配料:熟地黄、春笋、虾仁。
做法:
1.春笋花刀成兰花状,焯水后捞出;
2.虾仁剁成茸,放料酒、盐、味精等打上劲,酿入春笋中间空心处;
3.熟地放在水里浸泡40分钟;
4.在虾茸上摆上浸泡后的一小块熟地黄;入蒸箱蒸熟后即可。
熟地黄其实是熟的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来源于《中国药典》)
3、三七红参鸡汤
原料:三七、红参、当归、鸡肉、生姜、红枣。
做法:
三七、红参、红枣分别洗净,田七打碎,红参切片,红枣去核,鸡肉洗净,切块;
将适量清水和全部材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2小时,以盐调味,分两次饮用。
三七自古以来就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红参是人参的熟制品,是人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本草正义》说,红参“气味浓厚,色亦重浊,具有温养生发之性,今用之于脾肾虚寒,真阳衰弱及中气不振,阴寒用事诸证,功效甚捷”。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季养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顺利地度过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春天。
声明:本文综合自网络,分享旨在传播健康科普知识,若有异议,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