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不少2025级高校毕业生已提前着手找工作的事情了。
贵阳有不少高校,也是这样场景。
贵阳花果园
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202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1179万,贵州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2万人,占比全国人数只有2.4%。
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共计80所,占比全国大学数量2.56%。
从数据上可以直观看出,贵州高等教育在全国并不是排在前列,无论是大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在各省份里相对靠后。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有一个事需要我们去思考。
贵州很多高校都是面向其它省份招生的,这些外省毕业生到底有多少留在了贵阳?
当然,教育本质与意义是普惠教学,面对大众教学,并不是说在贵州读书就非得留在贵州工作。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些年包括在以后很多年里,不少在贵州求学的学子,假如有不少人愿意留在贵阳,参与贵阳经济建设,那肯定对强省会建设是利大于弊。
贵阳作为这些高校学子的第二故乡,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贡献力度都会超过大众预期与想象。
那在贵阳求学的外省学子,到底有多少人或者是说有多少比例留在贵阳了?
经过一些走访调查与网上去搜索相关数据,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因为我走访打听到的情况是,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其实贵阳这些年变化非常大,每年到贵阳找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在贵阳安家置业的大学毕业生都非常多。
以2024年为例,贵阳贵安迎来超过13万名高校毕业生。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也标志着贵阳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显著进步。
贵阳甲秀楼
那究竟是什么促使如此多年轻学子选择留在贵阳?
贵阳采取了四大措施:首先,建立机制。从市领导到相关部门,均在积极对接,让每一所高校与市政府保持紧密联系。这种“一校一策”的个性化方案,确保人才引进措施的精准有效。
其次,贵阳推动就业岗位的深入挖掘。依托“筑人才”APP等数字工具,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19.72万个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了供需的高效匹配。这种高频次的招聘活动和丰富的岗位选择,为求职者提供了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再次,政策的支持也极为关键。贵阳持续优化产业上的人才政策,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卡、钱、户、房、岗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便利。这种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大大减少了年轻人在寻找工作和安家的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最重要的是,贵阳对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如开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站”,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人才的聚集,也进一步提升了贵阳的吸引力。
但按照走访调查数据比例来算,来贵阳求学的省外学子愿意留在贵阳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就是刚才所说的十分之一左右。
一方面,他们毕业以后就会选择回到老家省份;另一方面,估计他们还是觉得沿海或老家省份更有吸引力些。
也可以理解他们的选择,比如我自己是贵州人,在兰州财经大学读书,毕业以后也是选择沿海城市,再后来回到贵州发展。
因为无论从家乡情怀、饮食、生活习惯、婚姻嫁娶、安家置业等方面考虑,很多人的第一选择都会是老家省份。
不过什么事都会有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子愿意留在就读学校的城市上班,他们非常喜欢与热爱这座城市,有些感情了。
高铁越来越发达,现在去哪个城市都是非常近。经济条件好一点,坐飞机更便捷。
交通越来越方便,为应届毕业生留在就读学校的城市上班,多了许多现实可能。
贵阳北站
写这篇文章我想表达什么呢?
贵州教育在不断提高,贵州经济建设变化也非常大,各种人才引进计划与政策也越来越好,如果说能留得住不少外省在贵阳读大学的应往届毕业生,他们将成为贵州强省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留得住,那肯定与很多因素有关。
比如工资待遇、房价、工作稳定性等等。
贵阳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饮食丰富,夜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这些都是留得住人的优势。
有城市吸引力,那肯定存在着在这个城市生存发展弊端的一面。比如网上所说的“工资低、房价高”。
最重要还是贵阳当地经济要蓬勃发展起来,工资待遇提高后就会迎刃而解,更多学子会参与到大贵阳建设过程中。
贵阳经济要蓬勃发展,除了加强实体经济、旅游建设、当地企业品牌建设,其它方方面面都需要努力。
我是,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与友友们共同探讨交流,也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