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经典时期,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充满独特性,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既不是王孙贵族,也不是名门之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孤儿乞丐,后来竟然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还由北到南彻底完成统一。
以前过惯了苦日子的朱元璋自然十分清楚皇帝位置的珍贵性,为了保证自己的江山永固,朱元璋多次反腐,还以各种理由屠杀重要官员,为子孙后代继承大业创造条件,但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大明朝在自己刚刚去世就实现了“江山易主”。
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建文帝朱允炆失踪,这次战役持续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最终朱棣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造反成功的皇帝,他稳定江山,编纂永乐大典。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朱棣当了22年皇帝,始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一位宫女临死之前才说出了这件事情的真相。
朱元璋与朱允炆的错误决定原本明朝第一顺位的继承者毫无疑问是朱标,朱元璋对他的宠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曾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位置最稳固的太子,但正当朱元璋把江山交给他的时候,朱标突然因病去世了,这让朱元璋在伤心之余还有一些手足无措。
朱标的去世代表大明江山后继无人,况且现在的自己也没有精神和能力去培养一个新的继承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决定将以前给朱标打造的政治班底全都杀死,将皇位跨代传承给孙子朱允炆。
此时的朱元璋犯了一个十分致命的错误,一是对朱允炆的能力太过自信,二是对自己的儿子太过放心。
为了保证朱允炆皇帝当得安稳,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安排为藩王,美其名曰为他驻守疆土,其实这对朱允炆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朱元璋在皇位的继承方面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儿子,却让孙子坐上了皇位,那些势力较大的藩王自然不会满意。
而年幼的见闻皇帝稍微有些不稳妥的举动,很可能就会引发一场腥风血雨,显然朱允炆对自己的“藩王叔叔”们权力过大也非常不满意,但羽翼尚未丰满的他并没有选择隐忍,而是直接下令削藩,刚做了皇帝就削叔叔的爵位,这让诸位藩王十分气恼。
那些势力不大但被夺了权的藩王很多都因为不堪受辱而选择自杀,有些则为了保住性命而顺从削藩的命令,但朱棣不同,身为燕王的他是诸多王侯之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早就对朱允炆不满意的他不仅不同意削藩,还有起兵造反的意思。
最终在朱允炆的逼迫之下,朱棣打起靖难的旗号起兵造反,朱允炆在得知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起兵平叛,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最开始作为皇帝的朱允炆也有些优势,但在作战过程中朱允炆有了恻隐之心。
他曾下令军队不能伤害自己的叔叔朱棣,只能将其活捉,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作战勇敢的皇城守军开始变得畏首畏尾,最终被久经沙场的朱棣击败,在南京誓死抵抗的朱允炆失踪,朱棣登基成了新的皇帝,他就是明成祖。
子嗣问题与多年征战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因为生产力水平有限,社会发展缓慢,所以大多数的生产所需要的都是人为劳动,在这样的前提下,子孙后代的数量成了长远的追求,孔子云,修身齐家,乃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条件,也就是强调了后代的重要性。
在皇族之中,后代所牵扯到的事情更加重要,子孙的才华不仅代表着血脉的传承,还意味着江山与社稷的前途问题,再加上皇帝都是妻妾成群,佳丽众多的,所以子孙后代应该不在少数。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虽然十分宠爱自己的长子朱标,但却有二十六个儿子,足可见其对传承的重要性。
但到了朱棣这里着实有些特殊,他总共只有四个儿子,长子朱高炽,也是朱棣钦定的皇太子,他十分仁义,主张对百姓减轻赋税,不赞成朱棣发动战争,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举动。
二儿子朱高煦,是一个绝对崇尚武力之人,和太子朱高炽十分不对付,他早年和父亲朱棣一起发动靖难之役战胜了建文帝,擅长骑射,力量超群,本以为自己就是最后的皇位继承者,不曾想朱棣后来却把皇位传给了文弱的朱高炽,这让他十分不满。
除了这二人之外,朱棣还有第三个儿子朱高燧,他虽然也想当皇帝,但自己压根就没有前两人的竞争力,所以没什么优势,至于朱棣的第四个儿子朱高爔在很早的时候就夭折去世了。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四个儿子都是朱棣在身为燕王的时候生下的,在发动靖难之役成功之后总共做了22年的皇帝,却没有再添子嗣,这难免有些奇怪。
对于这一点,有很多人都在质疑朱棣的年龄和生育能力问题,其实这是不需要怀疑的,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四十岁,这个年龄对于古人来说已经不小了,而在当上皇帝后,也有不少孩子出世,朱棣登基的时候已经42岁。
这个年龄和朱元璋相差无几,所以在生育能力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很多人在结合这一点认为朱棣在登基没有子嗣是因为战争的频繁发动。
通过对朱棣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位“马上皇帝”,他的一生都在打仗之中,早在他还是燕王的青年时期,就已经被朱元璋命令去进行部队的训练,算是基础的作用,因为武学方面十分出色,很快就被朱元璋派遣去参加一些战事。
步入三十岁的中年阶段,朱棣已经有了实战经验,靖难之役就是他最成功的的一次战役,而自从登上皇位,朱棣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得知明朝第一次对少数民族的战争失败,朱棣决定带领大明军队御驾亲征。
此时的他不仅是皇帝,还是一个身先士卒的勇猛将军,在他的领导之下,蒙古地区的势力被打得落花流水,甚至有些首领被惧怕明朝的军队选择出逃,这次战争直接导致了草原地区格局的变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瓦剌势力崛起,它对明朝的强大毫不在意,多次挑衅,成了明朝边疆地区的安全隐患,朱棣得知后再次发动了战争,将瓦剌部落的军队再次击退。
按照一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来分析,习武可以强身,适当参与战争也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升,但是像朱棣这样成为战争的狂热分子是不可取的,他总计发动了四次对蒙古的战争,并且每一次都亲自前往,现在的朱棣已经是老年阶段。
且不说战场上的厮杀,就他目前的身体状况,连马背上的颠簸都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朱棣在年过半百依然多次进行战争,这是对身体的巨大消耗,这让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经历再去生儿育女,这样双重的消耗朱棣根本吃不消。
朱棣甚至将自己的生命也献给了战争,在最后一次征讨蒙古过程中,朱棣在军中旧病复发,最终不治而亡,这就表明,朱棣在当了皇帝身体素质等各方面都处于一种衰弱的趋势,再加上原本的疾病和战争带来的损伤,是根本无法再有孩子的。
来自宫女的真相这个原因的可信度其实是比较高的,有一位宫女后来在临死之前所说的一句话也佐证了朱棣的身体状况。
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朱棣虽然子嗣比较少,但身边的妃子数量是比较多的,根据历史记载,朱棣一共有十二位妻子和十三位嫔妃,其中一位姓权的贵妃乃是朝鲜进贡而来,因为长相十分美丽,所以深受朱棣的宠爱,但这却引发了一场宫斗。
另外一位贾贵妃看到朱棣对权贵妃如此痴迷便有了歹意,暗中下毒将其药死,朝鲜一方在听说后又送来了一位女子,这可不是善茬,最终和贾贵妃在朝中引发了激烈的斗争,这件事被朱棣知道了,认为二人的战争让自己尊严尽失,所以十分生气。
随后就对后宫女子展开了一次彻底排查,那些没有子嗣的贵妃相当于没有靠山,很多人都被处死,也有许多宫女受到了牵连,这位来自朝鲜的宫女也不例外,最终被朱棣宣判死刑。
在执行之前她说道“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这句话说明没有孩子是朱棣自身的问题,和别人没有关系,虽然这种说法没有得到证实,但很多人都已经相信了。
由此可见,本应该具有生育能力的朱棣在当了皇帝之后多次发动战争,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所以才没有一儿半女,然而这个真相竟然是一个外族女子揭露。
参考文献
[1]姬嘉屹,李沐桦.对朱棣的评价[J].作文成功之路,2023,No.889(04):4.
[2]束有春.朱棣“魂牵”建文帝[J].寻根,2022,No.166(02):82-87.
[3]冯刚.靖难之役与西南边疆安全研究[D].大理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