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连接上一期。
自冷战结束以来,避免与美国发生敌对关系一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方面寻求通过建立自己的综合国力来减少对美国实力的脆弱性(一种中国结构),并改善与其他大国、周边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主要依靠经济、外交和信息手段来推进政策目标。中国与其他大国和主要大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世界各地的地区大国在没有联盟固有约束性承诺的情况下加强政治和经济关系。中国还开始建立和支持新的区域和全球机构,以扩大其影响力,并为美国提供影响力。其中包括上海合作组织,重点放在中亚;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金砖国家)集团;亚洲相互协作与建立信任措施会议;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它为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为了缓解人们对中国军事力量崛起的担忧,国内阐明了基于经济合作的“双赢”政策,并试图淡化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能力和对小国的经济影响力。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努力最为复杂,来自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对其地区邻国构成了最大的直接威胁。对于该地区以外的国家来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融入成一个经济伙伴,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以重新获得就业机会-降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拥有13亿潜在消费者的庞大市场;到2000年代中期,它将成为外国直接投资、贷款、技术和外国援助的重要来源,可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快速增长是通过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实现的,这门课程不仅利用了全球化世界的机遇,还克服了新的弱点。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成为“世界工厂”,
其巨额贸易顺差意味着许多中国工人的就业依赖于继续进入北方发达国家市场美国和欧洲。这些关键市场受到不可预测和不愉快的外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使北京越来越依赖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然资源和食品。作为回应,敦促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找市场、自然资源和技术中国的战略成功扩大了投资、贷款、公司和工人的海外足迹,其中许多在世界不稳定地区,这些都必须得到保护。这一成功也增加了中国对穿越马六甲海峡和亚丁湾等海上交通要道的海上交通线的依赖这些地区容易受到非国家行为体(如索马里海盗)的干扰,也容易受到美国和印度等主要海军强国的干扰。中国在2004年阐述了军队的“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军队超越传统的保卫中国的使命主权和领土完整,
确保中国的海外利益和发展权。这一转变促使中国于2008年12月开始在亚丁湾进行反海盗巡逻,并从利比亚(2011年)和也门(2015年)撤离中国公民。2013年,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的许多海外投资、贷款和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在一个伟大的旗帜下通过中国贷款和中国公司建造的新港口、道路和铁路基础设施与欧亚大陆的连接。未来,中国将成为庞大的欧亚区域体系的中心,经济一体化,并通过公路、铁路和管道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中国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但一带一路”倡议在扩大中国对参与国的经济影响力和建设绕过海洋瓶颈的替代贸易路线方面也具有战略意义控制和提升中国影响力,推动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地理上已经扩大到包括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在功能上也包括“数字丝绸之路”。
在改革时期,中国最初专注于利用其在廉价劳动力方面的相对优势,但中国领导人也寻求帮助国有企业和私营公司创新并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发展。这一努力最初涉及相对分散的合资企业,以及获取外国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技能的努力。但这一战略努力越来越多地涉及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工具,以促进自主创新,帮助中国公司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产商和出口商。中国于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为期1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利用一系列政府补贴,使中国在全球高科技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包括一系列绕过全球投资、知识产权的做法,中国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受益于进入一个由相对自由的规则、规范和制度支持,并得到美国支持的开放、全球化的世界经济。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加大了对在各种国际机构中的影响力,
寻求改变国际规则和规范,以更好地适应其国家利益。2020年初,中国不寻求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其脆弱性难以承担许多责任-与此同时,中国无意巩固美国的基础。他正在与俄罗斯等其他国家合作,推动一个多极世界。中国学者已经阐明了中国寻求修改国际法的一系列领域-国家规则和规范:确保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机构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增加美国实际受全球规则和规范约束的程度,减少美国的作用。可能限制中国的联盟和军事部署中国大体上对现有的联合国体系及其对国家主权平等的正式强调感到满意,尤其是因为在安理会拥有否决权,可以阻止违背其利益的行动。中国的通常以对发展中国家公平的需求来表达,并增加了国际关系中的“民主”。但潜在的需求是让中国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
让中国在制定国际规则和规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反对美国的许多自由主义原则。它有利于加强不干涉规范,主权国家有权选择其制度并控制其境内发生的事情。多年来,中国一直淡化西方关于中国拥有独特发展模式的说法,即所谓的“共识”,但现在中国其经济成功展示了中国的力量-这一信息对那些希望在不开放政治制度的情况下复制中国经济成功具有吸引力,尽管中国在多大程度上拥有其他国家可以效仿的连贯模式仍有争议。2012年提出了民族复兴中国梦,其中包括到2049年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的愿望。随后的声明表明,与台湾统一被视为“民族复兴”的一部分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49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2020年应用信息技术并发展战略能力;2035年基本完成国防现代化建设;在2049年解放军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应该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一支“世界级军队”-科技制造、太空和人工智能。正如前面的讨论所表明的那样,中国宣布了国家目标,并运用了一系列外交、经济和军事工具来推进这些目标;然而,中国对这种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公开表达目标一贯强调模糊的原则——“相互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和“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同时淡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核心作用。例如,中国2017年亚太安全白皮书-该行动强调“共同发展”和“政治和安全伙伴关系”,但对联盟持负面看法。该文件对“大国”和“中小强国”进行了区分,
后者“不需要也不应该在大国之间偏袒任何一方”。然而白皮书没有提到相对实力或力量平衡,尽管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力量的感知脆弱性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核心动力。这种掩盖相对实力、阻止地区力量制衡中国力量的外交努力与中国的内部、军事和学术分析,经常强调相对转移的重要性。中国外交实践反映了对敏锐认识和意愿-中国为构建“和谐世界”和“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愿景所做的努力也受到了类似的影响缺点——人们越来越一致地认为,大国寻求主导印太地区;分析上的差异主要在于,这种是否会涉及对该地区进行微观管理,还是更宽松的势力范围,寻求对可能损害其安全利益的行动行使否决权。人们一致认为,寻求对全球规则、规范和机构施加更大的影响,但对野心的范围和紧迫性以及实现它们的可能性存在分歧。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试图改变影响其特定国家利益的全球规则和规范的方面,并且仍然愿意与任何国家打交道,无论其如何“人类共同命运”是中国过去努力表达应指导国际关系的规范原则的延续,而不是对二战后秩序的现行规则、规范和制度进行系统变革的连贯计划。从这个角度来看,努力利用其经济成就赢得胜利国际社会对其治理模式的尊重更多的是为了建立国内合法的统治,而不是迫使其他国家效仿。其他人认为,需要外部认可和一个包容的国际环境来保持,2020年初,大国似乎在同心圆中构想国家安全战略。其主要重点是内部安全,国内问题。第二个圈子涉及其周边国家。大国将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使领土争端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使该地区和解,实现和平。美国是障碍,同时寻求避免直接对抗。
第三环位于亚洲以外,大国将寻求保持资源和市场准入,保护其不断扩大的海外利益,扩大其在区域和全球机构中的影响力,同时在可行的情况下引入替代机构。中国对其大国关系的态度将是寻求承认其作为全球参与者的地位,并尊重其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利益。将尽可能避免直接的军事挑战或对抗,并将在经济、技术、军事和外交领域进行竞争,以改善其地区和全球地位,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和地缘战略轨迹在·普京2020年的俄罗斯,对生存威胁的看法推动了其“积极防御”政策的战略旨在扰乱西方世界。俄罗斯的全球战略与对帝国主义和俄罗斯帝国的过去时代。与苏联不同,普京的俄罗斯追求的是被动的、积极的、宣扬全球共产主义的战略目标战略成果有限。它主张对其“近邻”和国内边界的俄罗斯和斯拉夫人民的历史土地拥有控制权,有时被称为新欧亚主义的建构。
领导全球的规则、规范和机构。它追求一种战略对U的反应性抗性。在国际上领导并积极主张对其近邻国家的历史性帝国统治权。莫斯科寻求一个阻碍和抵制美国的多中心世界。领导西方机构。同时,它基于以下原则主张地区权力和权威双边、交易性军事和经济关系优势。这一战略方针的两个要素(与正式、清晰的战略相比)都代表了普京的愿望,即尽管莫斯科在战略互动的军事和信息层面之外的所有方面都明显处于弱势,但俄罗斯仍希望被视为一个全球大国。俄罗斯试图通过削弱这些联盟的凝聚力来管理与美国、欧盟和北约的关系,以遏制“所谓的”敌对行动。莫斯科还利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金砖国家联盟国家的战术关系来在一系列问题上与大国合作,但它仍然对其亚洲大国竞争对手保持警惕,并试图限制中国在前苏联国家的影响力。
俄罗斯的地区优先事项密切关注巩固俄罗斯在前苏联太空和欧亚大陆的优势,并预测普京明白,他对俄罗斯的控制并不是无限的,他的政策行动直接反映了他维护个人权力和合法性的愿望。他已经成为转向的大师,将对话从俄罗斯国内面临的问题转移到了通过外交和军事力量管理国外冲突。通过展示俄罗斯在中东的特殊军事和外交力量,普京培养了与“其他受到威胁的团结,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将国家团结在一起或为共同目标或共同进步而努力的能力-同样,普京寻求俄罗斯作为大国的地位,但他对新欧亚主义叙事的依赖与前苏联的全面意识形态框架或现代的凝聚力意识形态相去甚远-国际论坛倡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政治和命令驱动经济学为特征的世界规则、规范和制度的正式和结构化愿景,普京的俄罗斯对重新排序世界政治空间没有任何形式的实证主义愿景。
因此,俄罗斯是一个当代大国,具有短期实力和长期挑战的特殊组合。它利用了军事实力的历史,在军事力量的几个领域拥有独特的全球能力,特别是核武器、太空和航空航天,以及专门但有限的精确武器和精英部队的力量投射通过最近现代化的空中和海上平台。现代俄罗斯也产生了可观的破坏力,并将在网络空间和社交媒体上产生破坏力,以有限的愿望、最大的混乱运动削弱西方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信息叙事。正如下一期所述,俄罗斯目前能力与普京有限的战略抱负和交易目标相匹配;然而,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未来值得怀疑,因为其主要力量指标今天正在消退,并预示着未来将出现更大的下滑。【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