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的战略目标——3个层次,多重目的

小凡读史 2024-11-29 13:05:10
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以蜀汉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北伐,甚至是诸葛亮的北伐拖垮了蜀国。而对于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有人认为是为了以攻代守,后来又有人提出是为了夺取雍凉、扩大地盘,个人认为其实诸葛亮之所以倾尽全力北伐曹魏,至少有3个不同层次的战略目标,多重目的。

一、兴复汉室,推进统一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刘备和诸葛亮二人都是心存汉室的,他们的志向在于匡扶汉室而不是割据偏安,和孙权的志向不一样。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北伐的时间,从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曹丕在公元220年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之后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仍为汉。这其实和刘备、诸葛亮所秉持的匡扶汉室的根本战略目标是一以贯之的。最早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隆中对中刘备意在兴复汉室,消灭奸臣,诸葛亮提出了宏观的战略目标,占据荆州、益州之后兵分两路,北伐中原,最终实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终极理想。可是曹丕篡汉后,东汉已经宣告灭亡,刘备在成都称帝,他们所要兴复的汉室变成了自己的汉,所以北伐中原第一层目的就是为了兴复汉室,推进统一。

可能有人此时会说,以蜀汉的国力想要消灭曹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编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北伐成功的可能。其实综合分析一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规模较大的战争,而尤其以第一次北伐所取得的战果最大。

当时一方面是蜀国准备充分,而魏国毫无防备,所以开始蜀军节节胜利,陇右各郡或者被攻破,或者投降,整个曹魏“朝野恐惧”。可是随后马谡失街亭,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军,之前的战果也都化为一空。从第一次北伐的情况来看,或许是最好的机会,即便不能彻底消灭曹魏,也能取得很大的战果。虽说魏、蜀两国国力悬殊,但是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战果也是极有可能的。

二、夺取雍凉,以攻代守

其实或许在第一次北伐之后,诸葛亮也明白,消灭曹魏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实现第二层次的战略目标,就是占领雍州、凉州(今甘肃、青海)地区,扩大地盘,增强蜀国国力。

法正在劝刘备取汉中时提出的“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以诸葛亮的战略眼光自然也能想到这点。雍、凉地区正好处于蜀汉的北部,曹魏的西部,而且雍州和凉州地区距离曹魏的统治中心洛阳很远,归附时间较短。再加上出身雍、凉的马超、姜维都是蜀汉阵营的,他们在这些地区的威望有助于蜀汉控制雍凉二州。

所以如果能够占据雍凉地区,一方面可以增加蜀汉的国力,另一方面可以削弱和牵制曹魏。事实上,诸葛亮出兵的路线也可以看出很多的端倪,他为何从陇右进攻关中地区,就是为了实现夺取雍凉地区,扩大蜀汉的国土,增强民力、军力的目的。

至于以攻代守也比较容易理解,毕竟魏国国力强于蜀国,诸葛亮不断出兵北伐,可以牵制魏国的精力,防止魏国积蓄力量进攻蜀国。另一方面,曹丕篡汉之后,蜀国有了一定的政治优势,那就是名正言顺的讨伐篡逆,这毕竟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对蜀国更为有利。

而且不断的北伐也可以起到另一个效果,那就是震慑东吴,虽然刘备死后,诸葛亮重新和东吴修好结盟,而且在北伐时东吴也曾小范围的出兵配合,但是对于东吴却不能完全不设防。在东吴看到蜀汉如此强势的讨伐曹魏,或许会按捺一下蠢蠢欲动的欲望。

三、转移矛盾,凝聚人心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任何一个政权内部总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权力斗争。刘备在世时,益州的派系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他投奔刘表前就追随他的人士,包括幽州、青州、徐州等地人;二是他在荆州时接纳的人士,主要是荆州本地人;三是他攻益州过程中及取益州后录用的人士,包括益州本地人以及外地侨居益州者。

这些人全部在蜀汉的大旗之下,自然会产生碰撞、摩擦,而把大家存有的争斗之心转移到对外战争之中,是非常完美的一举两得,搁置矛盾,一致对外!所以诸葛亮北伐的第三层目的就是为了转移矛盾凝聚人心。

在当时的魏 、蜀 、吴三国中, 蜀国是最小的国家:全国 13 州, 蜀汉仅有一州;全国人口 770 万 ,蜀汉不到 100万。土地、人口少于魏国和吴国,如何能够和两方相抗衡,如何能够爆发出更加紧密地凝聚力。

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无疑能够很好地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而且蜀汉人才不断凋零,或许诸葛亮也已经意识到,在自己死后,北伐更加没有希望成功,蜀汉更加不能和魏国、吴国相抗衡,只能在自己还在世之时,倾尽全力北伐曹魏。

诸葛亮的北伐目的是多重的,既有主要的,又有次要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又有军事方面的。政治目的主要涉及北伐的必要性问题、正义性问题。诸葛亮北伐的主要政治目的是兴复汉室,而这对“心存汉室”的人们而言无疑是正义的。

在第一北伐之后,诸葛亮内心深处清楚兴复汉室,统一中原基本不可能实现了,于是退而求其次追求夺取雍凉,以攻代守的目的,诸葛亮北伐在“蚕食雍、凉”、搜罗人才、疲敝魏国、震慑魏军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北伐还可以转移内部矛盾,凝聚蜀汉人心,力抗魏、吴两国。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作为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之所以不断北伐,并不是在做无用功,有着多层次的战略目标和多重目的,而且北伐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他一心为国,志在匡扶汉室,统一天下,奈何蜀汉偏安一隅,实力不足,但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报答刘备的信任,他只能义无反顾的北伐中原,直到自己生命的劲头……真可谓“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北伐探究》、《驳诸葛亮北伐“以攻代守”》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