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自私的不只是一代人,也许就有你!

有些顶呱呱 2024-03-26 07:07:15

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有增多的趋势,父母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行为,甚至有些父母支持子女的不婚不育,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无奈的妥协?文章“年轻人不婚不育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父母赞同,甚至推波助澜”(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1961925498290725/)发出后,评论区一边倒的赞同年轻人不婚不育令人大跌眼镜!更有甚者对持反对观点的人进行攻击:“关你什么事呀?愿意生你去生啊!”“让你的子女多生几个孩子不就好了吗?!”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的观念出现了这么大的转变?由过去的热衷于传宗接代到现在的不婚不育;由过去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到现在的追求形单影只;由过去的父母大操大办到现在的不闻不问。难道这是社会的进步吗?扪心自问,自私的不只是一代人!

01 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

传宗接代,是指传延宗族,接续后代。旧时指生了儿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70、80年代出生的人感触应该是比较深的,那个时代的父母生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多。生活条件差,孩子又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为什么那个时代的父母热衷于生孩子呢?传宗接代是一个主要原因,养儿防老是另外一个原因。不仅仅要有孩子,而且一定要有男孩,姓男方的姓氏,好传延宗族、接续后代,接自己家的户口本。

如果没有孩子,甚至是有女孩而没有男孩,那也被称为“绝户”。“绝户”演变为骂人的话,是指没有子孙的人,也被演绎为没有人给“养老送终”的人。所以生男孩是必须的,也产生了重男轻女的丑恶思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需要,生男孩和生女孩都一样,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被扭转。但现在也仍然存在于少部分地区或者少数人的意识里,也听说过或者见到过生了五六个女孩,最后生了一个男孩的家庭,说明我们老一代人传宗接代这种思想还是在某些人心里根深蒂固的。

7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可能都有比较深的感触,那时候家里孩子多,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给每个孩子都成个家,这甚至是他们一生的愿望和努力方向。有的老人在临终前的最后遗言居然都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给老儿子成上家,我闭不上眼睛啊!”

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不仅仅没有儿子是耻辱的事情、不仅仅是没有儿子不能传宗接代是耻辱的事情。同样没有给儿子成家也是耻辱的事情、也是无能的事情,更谈不上下一步的传宗接代了。

所以老一辈人拼命地工作,努力地积攒一定的物质基础,一个接一个地给孩子操办婚事。甚至挖空心思地帮着孩子成家,于是就出现了“催婚”、“逼婚”、“换婚”、“买卖婚姻”等社会现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们成家,完成这辈子的心愿,也似乎是完成了父母的责任、社会的义务?

然而仅仅经过了20多年,这一切怎么都变了呢?那个年代的父母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没有在一些70、80年代人身上体现。而且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局面,父母对子女的不婚不育不闻不问,甚至是举双手赞成,这究竟是为什么?如果你们的父母当年也持这种态度,可能光棍的人不在少数吧?

02 父母为什么赞同不婚不育?

其一:传宗接代的思想已经淡薄了

辽宁网友说:“我家也是儿子,以后不结婚最好。我家没有皇位要继承,他自己健康安逸的生活就好,总比车贷、房贷、传宗接代压垮他好的多。”

这也是在前面所说的文章中接近900条评论里非常罕见地提到“传宗接代”的评论,70、80年代的人对“传宗接代”的意识已经模糊了,那么现在的年轻人如果听人高谈阔论谈“传宗接代”可能都是笑话吧?

如果真的不在意“传宗接代”了,那么生孩子可能真的失去了重要意义;如果婚姻家庭不生孩子,那么可能也真的没有组建家庭的必要了,“丁克”家庭真的幸福吗?如果这种想法变成大多数人的现实,那应该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吧?

其二:养儿防老的思想已经消失了

云南网友说:“我儿子将来不结婚我绝不会催婚,我没能力也不想买车买房买五金,操办婚礼伺候媳妇坐月子。将来还要带孙子养孙子,费力不讨好。看看现在网络上各种指责婆婆骂婆婆的,还有好多人附和,生儿子就是原罪,动不动就是用不养老威胁,实际上有几个媳妇照顾婆婆的?”

过去生儿“传宗接代”是第一重要的,“养儿防老”可能就是第二重要的了。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看清:养儿几乎不能防老了。一是这种思想已经落伍了;二是年轻人已经逐渐没有了这种意识;三是70、80年代的人正好受政策所限,一般都是一个孩子。这样一对小夫妻要面对四个老人,怎么养老?而且他们可能还得养自己的孩子。

70、80年代的人老了之后活的难,现在有些年轻人养活自己也不容易。有人说70、80年代的人是尽孝的最后一代人,也是被亲情抛弃的第一代人也许是这样的吧?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能给自己养老,那还有什么必要让子女再生孩子呢?

其三:孩子的所作所为已经厌烦了

独生子女的一代已经长大成人了,可很多70、80年代的父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很多时候也很疑惑:我们的父母很轻松就养育了好几个孩子,而我们养一个孩子为什么这么困难呢?那么多孩子没有一个和父母顶嘴的,而我们变成不敢和孩子顶嘴了?

就这么一个孩子,应该像宝贝一样啊,可事与愿违,从上小学开始就“鸡飞狗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孝顺老人、帮着做家务、行为文明举止端庄?基本上都不存在,只要学习能过得去就不错了,如果学习成绩再一团糟糕,那也只能忍着,谁让你生了她呢?

好不容易把中学阶段熬过去了,本以为上了大学就好了吧?结果是想多了,有些原来不好的孩子变的更不好;有些原来好的孩子,也变的不好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不做家务不分好赖话、家里饭不吃就点外卖。甚至毕业了不找工作,就在家里啃老,这样的孩子生了有什么用?更何况父母也认为他们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怎么能生孩子?

其四:培养孩子的成本确实太高了

现在的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家立业,这个费用实在是太高了。单单上学这一项费用,一般家庭也难以承受。二孩和三孩政策放开后,响应的家庭并不是特别多,也间接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个孩子都难以承受,更不用说两个或者三个孩子了。

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一直到高中结束考上大学。辅导费用逐年上涨,一个初中生参加30多人的大班在职老师辅导,每节课每个人也要交100-200元辅导费。高中重点学校的老师一对一辅导,每节课2个小时,辅导费用在2000元左右,还得靠关系能找到老师。一般的工薪阶层能承受得了吗?打工族能承受得了吗?

上大学的费用也不少,更不用说国外留学之类的了。另外,吃、穿、用等费用呢?独生子女的一代,相互攀比比较严重,而且很少有孩子能考虑家庭经济情况、考虑父母赚钱的艰辛,家就像提款机,父母有苦难言,也许他们不赞同自己的子女生孩子了吧?

其五: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不想失去

北京网友说:“离婚率那么高,男方基本上都是扶贫,又要房又要车,还要考核父母是否有退休金。这样的婚姻能纯粹吗?不要把婚姻神化,把现实的问题让孩子看到,不是坏事。”说的很中肯,目前有些婚姻确实是变了味道,但感觉越来越上头了。总不能怕离婚就不赞同孩子结婚吧?总不能怕离婚分割了财产就不赞同孩子结婚吧?

结婚的成本确实很高,我儿子也刚刚结婚,在苏州买了一套房子花了大约接近500万;车子、彩礼、首饰等大约花了50万;婚宴花了大约50万。这不仅仅是我儿子结婚有这样的花销,这边的花销基本上都这样的,我们无法置身事外。

我也是倾其所有,也感觉到一生的积蓄都是为了儿子结婚。但我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值得做的,更不是什么扶贫,难道我们积累的一点财富舍不得花在子女身上吗?这是不是太自私了?我们老了,吃也吃不动了、喝也喝不动了,留着钱做什么用呢?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也见到过为子女结婚大举外债的亲戚和朋友。

其六:不想失去眼前的所谓小幸福

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有了工作和收入,父母的年龄也不大,一家三口在一起也其乐融融。尤其是有一个女儿的家庭,可以说是很温馨幸福的。好多父母也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中,不想把女儿嫁出去或者给儿子娶老婆,从而打破这种所谓的幸福氛围。

自己既不需要给子女带孩子继续受累,子女又始终能够围绕在身边。即使自己老了也有子女照顾,而且子女也没什么羁绊,这是不是难得的幸福?似乎对自己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安排了,可以说不仅仅是衣食无忧,更主要的是余生无忧。

然而这样的幸福是孩子想要的吗?父母的快乐也是孩子的快乐吗?父母有孩子膝前陪伴其乐融融,可总有一天父母都会老去,剩下一个孩子怎么办呢?他们既没有憧憬,又没有牵挂,这是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什么样的人生?如果真的这样做,父母是不是太自私了点?

其七: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痛苦

曾经有专家做过报告: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不幸福的,都是在勉强维持的。不敢苟同,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能达成的共识,那就是中国的家庭多数都是很累的、很不容易的。外表的光鲜亮丽,难掩内部的支离破碎、伤痕累累。

回想这一生,成了家很累,那为什么要成家呢?生了孩子更累,而且又没给孩子带来多少快乐,那为什么要生孩子呢?如果让孩子重复自己成家、生子的过程,那不是让他们重复自己的痛苦吗?

更有离婚的、单身妈妈或者爸爸带着孩子的,痛苦的不仅仅是自己,而且还有孩子也痛苦。自己收入养活自己岂不潇洒?再加上父母创造的财富也完全留给孩子自己,他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属于物质的极大丰富?不婚不育不拼搏,也能潇洒走完一生?不知道这是悲剧还是喜剧?

其八:担心孩子的婚姻未必能长久

江苏网友说:“一切都是离婚率太高所致,男的付出一切(结婚成本之高)就怕付之东流。女的物欲至上动不动就提离婚(离婚成本之低),还能赚一笔。为什么六七十年代那么穷却很少有人离婚?”

为什么男女结婚一定要男方准备房子、车子、票子?还要准备隆重的婚礼?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吧?这也埋下了祸根,为小夫妻的婚姻埋下了爆裂的导火索。近年来,离婚的家庭数量有增无减,本来结婚意愿就在下降,夫妻关系再这样脆弱,真的让人不敢结婚了。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倾其所有为孩子成了婚,如果真的再离了婚,多年的积蓄真的付之东流了。尤其是举债为孩子办婚礼的家庭,这辈子可能都无法翻身了,孩子的父母是要考虑孩子的婚是不是值得结?

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对子女不婚不育持赞同态度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这样下去不仅仅是家族没有未来,GJ也同样没有未来。对子女不婚不育推波助澜的,更是自私的表现。

03 年轻人为什么不婚不育?

其一:没有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意识

跟年轻人谈“传宗接代”?他会以为在跟他开玩笑。家里有“皇位”要继承吗?家里有“矿”吗?不仅仅藐视父母没有,而且也不相信自己能创造出来。似乎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什么可传承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能传承的或者能继承的东西都是物质的,什么宗族、家风、传承等,在他们的眼中一文不值。

单位的一位同事谈论过他的儿子,他儿子对他的催婚非常反感,直接告诉他:“我这辈子不会结婚的,更不会有孩子的,你们两个人不要操心,我会活的很好。你们两个人要好好保重自己,吃好、喝好,有钱存好自己养老,我没有办法为你们养老。不要指望我,更不需要担心我的生活。”

他没有养老人的意识,更体会不到这是责任和义务,他也就没有养儿防老的意识了。如果你跟他谈老了怎么办?他所说的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所看到的就是眼前的事,他所想的就是身边的事,这是不是一种短视行为?只要自己过的好就可以了,只要有吃有喝有玩有乐就可以了。

其二:没有面对现实组家生活的能力

独生子女的一代,是在几代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就这么一个孩子,捧在手上怕晒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小到大娇生惯养,甚至到大学毕业连厨房都没进过。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而且多数时候都是被逼迫的。少的可怜的周末也几乎是在培训班里度过的,他们能有什么能力?尤其是生活能力真的是极大欠缺。

现在有多少女孩子会居家做饭的?会做家务的?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婆媳关系不好是不是很正常的?不仅仅是父母,连男孩子也想明白了,这样的女孩子娶回家干嘛呢?长年累月的伺候一个女孩子,男人不愿意,男人的父母也不愿意。再生个孩子来伺候,恐怕崩溃的不只是一个人,父母将由伺候一个人到伺候两个人,再过度到伺候三个人。更何况现在的男孩子有多少人能支撑起一个家的?能比女孩子强多少?

真正能想明白的年轻人能够感觉到自己做不到父母那样对子女好,所以不生孩子是首选;自己无法找到像父母那样关爱呵护自己的对象,所以不结婚也是首选。自己能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就足够了,赚的少生活质量就差一点,赚的多生活质量就提高一点。总之,赚的刚刚好够养活自己,哪还有钱去结婚生子?赚的不够自己生活的年轻人,只好啃老了,这样的年轻人也不少吧?

其三:没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或是否值得这样付出

现在听到呼声较高的就是:婚结不起了!房子、车子不说,结婚彩礼越来越高。攀比之风此起彼伏、屡禁不止。结婚的总费用算起来令人望而生畏,不仅仅是农民、打工族吃不消,工薪阶层同样也吃不消。看到父母出不来这份钱,年轻人很无奈;看到父母东拼西凑,年轻人很不情愿,也许不结婚是他们内心无奈的选择。

为什么结婚需要这么高的费用?而且为什么费用只由男方承担?常听女方家长说:“彩礼一分不差地带回,作为她们小家庭的启动资金。”听听感觉很可笑,似乎男方出彩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然“一分不差地带回”,那么不要可以吗?既然“作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为什么女方不能出一部分呢?没有启动资金小家庭就无法运转吗?

更可怕的是彩礼不带回的,这不是婚姻生活的隐患吗?张口是钱、闭口是钱,能建立起良好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吗?如果婚后生活再“一锅粥”,不得不让人深思:这婚结的值得吗?年轻人会不会想:“有这么多钱我云游四方、吃喝玩乐不香吗?我为什么要结婚呢?”年轻人的父母会不会想:“有这么多钱我云游四方、吃喝玩乐不香吗?我为什么要生你?”

其四:对现实家庭的恐惧和不满

现在家庭成员都比较累,一般都是父母在辛勤地劳作,爸爸主要主外,妈妈主要主内。辛辛苦苦工作一天,还要无时无刻地牵挂着孩子的成长。一谈起孩子的学习,往往都是“鸡飞狗跳”。男人在外累的崩溃,女人在家陪伴的崩溃。而孩子呢?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学习,而老师和父母偏偏让他去学习,他也要崩溃了!这样的家庭年轻人不想要。

为婆媳关系吵、为经济收入吵、为孩子学习成绩吵、为夫妻关系吵,每天都是吵吵闹闹或者冷战不断,孩子心理早已有了阴影。更有甚者,有婚外情的、夫妻关系破裂而离婚造成单亲家庭,给孩子造成无法磨灭的心灵创伤。他们充满恐惧,还有必要组建家庭吗?还有必要重复这样的故事吗?这样的家庭年轻人不想要。

家庭的幸福感太低了,喜新厌旧太随意了,离婚的成本太低了。如果让自己重复老一辈人的故事,不结婚不生孩子也是一种善良。把不想承担家庭的责任和压力说得风轻云淡,这是不是一种逃避?

总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历史的选择,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的你我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也许就是生活。

04 尾声

小阿姨的工作原来是月嫂,为人处事和工作技能都非常出色。三年前到一户人家做月嫂,照顾一个小女宝宝。雇主家在北方做“皮草”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家境殷实。宝宝爸爸和妈妈都刚20岁多点,宝宝爷爷和奶奶今年才50岁。

本来工作时限是一个月,由于小阿姨做的很出色,雇主全家邀请小阿姨继续留下来做保姆,薪水按照月嫂的标准支付,每26天支付一次薪水(每周休息一天,她一直住雇主家而不休息)。孩子主要由小阿姨带着,爸爸和妈妈陪伴、爷爷和奶奶以及外公和外婆欣赏。

三年过去了,前几天宝宝妈妈告诉小阿姨,已经怀孕三个月了,还得继续留在她家带孩子,而且还准备生第三个孩子。小阿姨欣然接受,不仅仅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和谐的家庭氛围,而是因为她已经不愿意离开这个孩子了。

有房住、有车开、有钱花、孩子有人带,还会不婚不育吗?

谁在不婚不育?细思极恐…………

(文中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