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之美男子邹忌
齐国的强盛,离不开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了那个人的进谏,才让齐国如大鹏展翅,腾空而起,在诸侯国中熠熠生辉。
古代君王中,明君的一个标配就是有一个爱进谏的臣子,不管是直言还是婉言,反正看不爽,就开始对君王说东道西,指桑骂槐。
而这个君王又偏生是个善于纳谏的主儿。
好了,一个敢说,一个敢听,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两巴掌一拍,明君贤臣的名号就传出来了。
参考魏征与唐太宗。
当然万事也不能绝对。
那个诸葛亮以一封《出师表》对刘禅耳提面命,以老子身份教育儿子,刘禅可不是一个明君。
还得看人。
齐威王成为一代明王,离不开两个人的进谏,一个是淳于髡,一个是邹忌。
淳于髡唤醒了沉睡中的齐威王,让他最终“一鸣惊人”。
而邹忌,让齐威王治理下的齐国,最终强盛。
跟金霸王耐力持久电池一样,一节更比六节强。
话说邹忌这时是齐威王的相,齐国当时虽说不上强盛,但也不是任意被别国揉捏的主儿,齐威王这时既不昏庸,也没沉睡(早被淳于髡唤醒了)。
邹忌为何突然想到要去劝谏?
又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干,难不成想通过劝谏来找存在感?
要说邹忌的存在感那是相当强的。
因为他是一个美——男——子!
古今中外,关于美男子的标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身高。
邹忌多高?
“邹忌修八尺有余”,吓不吓人?
说到身高,好像古人身高都比较高。
你看《三国演义》里说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关羽更不得了,“身长九尺,髯长二尺”,姚明在他们面前都得甘拜下风。
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
开什么玩笑,古时物质极不发达,平均寿命不过三十来岁,该是面黄肌瘦才对,怎么偏生长得那么高?
这就涉及到古今度量衡的区别了。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说到两个人都差不多,常用一个俗语,就是“半斤八两”。有较真的人常常这样反驳:“哈,我八两还比你半斤多三两。”
这就是不懂古今计量方法而闹的笑话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简单粗暴的说法,就是统一度量衡。
古时度量衡跟今天相比,又有很大区别。
比如斤两,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
这样算下来,半斤是不是八两?
敲黑板,小本子记下来,要考:古时的尺跟现代的尺,长度也是不一样滴。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所以才有“丈夫”(一丈高的男子)这一称谓,可不是现在所说的“老公”之意。
周代一尺又比商代要高一点了,相当于现代的23.1cm。
诗歌里“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这个七尺,就指的是七尺男儿。
在古代,七尺男儿已经算是很高大了,而邹忌呢?“修八尺有余”,哇,一米八几,那真是古代版姚明啊,高,实在是高。
而美男子邹忌,要开始在齐威王这个太岁头上动土了。
讲真齐国强盛真跟邹忌关系不是特别大,齐威王时期齐国繁盛内有淳于髡坐镇稷下学宫,外有田忌和孙膑四处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