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在商场上向来不算是什么好词,但最近两年零售行业似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卷低价的漩涡。很多人总结市场变化关键词,“低价”都是不二之选。
电商行业去年就迎来了一轮格外引人瞩目的大规模调整。刘强东喊出“低价是唯一基础性武器”、马云发声“回归淘宝”。到了618,在阿里和京东口中都是“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届”,很多人直言这是新一轮低价竞争的开端。
果不其然后来的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亮出打折、满减等促销手段,试图进一步在这硝烟味浓烈的战场上抢占先机。
大乱战在今年迎来延续,有人甚至认为还远没到决战。刚过去不久的618,低价仍旧是各大平台的主攻方向,流量分配机制、跟价系统……所有的手段似乎都是为了压出一个只有更低没有最低的价格。
低价成为了零售行业绕不过去的方向?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让人们不禁怀疑。只不过悖论的是,谁都知道一味的价格战,最后没有赢家。哪怕是买到便宜的消费者也不例外,毕竟低价往往与低质相伴,这一点很难躲开。
立足这一道理,电商正悄悄发生转变。今年618看似都正在拼低价,京东唯品会们却就在悄悄为低价“拨乱反正”——低价不等于低劣,不是够便宜就行,而是要商品品质、平台及商家的服务也得跟上。
京东为这样的低价打了一个样,背靠强大的供应链实力,选择“站着打”,没有品质缩水,也不要割肉补贴,而是在供应链中提高效率,问效率要低价。与此同时不放松对品质服务的要求,最终完成了自己又便宜又好的承诺。
问供应链效率要低价,实现多赢,做特卖的唯品会也盯上了这一妙招。如今这一年轻人印象里的“小众电商”翻红走热,靠的正是供应链里的功夫。
一个直观的例子,买手制是唯品会的一大特色,靠着1000多位遍布全球的优秀买手,以及10个海外办事处,覆盖全球供应商。它能够快速拿到全世界的报价单,第一时间了解不同的品牌在哪个区域下单最便宜,从而集中采购拿到最优价。
比如某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唯品会在海外掌握了美国、中东和东南亚等多个渠道,会与当地经销商定期交流品牌资讯,了解最近价格变化,以此为消费者争取更优惠的价格。
总的来说,最初的“价格战”确实更多是为了巩固消费者的低价心智。毕竟正如刘强东所说,“低价是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0。失去了低价优势,其他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但很快大家都反应过来,只有“1”远远不够。
所以到了当下,价格战没有偃旗息鼓,但我们也看到各平台开始更多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这其实是行业发展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