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临死前,冷冷说了6个字,当众揭穿刘备真面目,可惜魏延不懂,否则魏延可以改变命运!
世人都说刘备是仁义之主,贤德之君,特别是刘备在率领十数万百姓躲避曹操追击之时,刘备也不愿意收取荆州。在刘璋毫无防备之时,刘备也不愿意出其不意一举拿下成都,而在吕布走投无路之时,刘备竟然还愿意收留这位臭名昭著的三姓家奴。
如此来看,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真的是仁义之主?贤德之君吗?针对这个问题,其实诸葛亮,关羽包括张飞赵云都有着发言权。
诸葛亮是如何评价刘备的呢?根据史料《蜀书》记载,诸葛亮曾经这样评价刘备,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这句评价诸葛亮说得非常官方,看似做了评价实则相当于没有评价。
同样的,刘备的首席谋士法正也曾经评价过刘备,法正的评价非常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刘备有才”。相比诸葛亮和法正的评价,庞统的评价就更加一针见血了。庞统乃是在赤壁之战过后投奔到刘备帐下的,并且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可以打赢,庞统所献的“连环计”得占据首席功劳。
然而在庞统投奔刘备帐下之后,庞统便发现刘备这个人虽然表面上有仁义之名,但实际上刘备离帝王的格局还相差甚远。
庞统提出重要战略,进军川中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在历史之上庞统和诸葛亮齐名。只不过庞统和诸葛亮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诸葛亮在内政之上极为擅长,而在军事之上就远不如庞统,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连年北伐而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庞统入蜀之后,便提出重要战略,那就是进军川中,而以益州为根本,荆州这块地盘虽然便利,但是东边有孙权,北边有曹操,乃是四战之地,早晚必失!
在史料《九州春秋》之中有记载,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不错这就是庞统的见解,荆州虽然便利但是如果得到的时机不成熟反而成为累赘。刘备听闻庞统之言,将荆州交给诸葛亮和关羽等人镇守,而刘备本人则一同跟随庞统,魏延,包括老将黄忠进取川中,试图赚取益州。
只不过当时,刘备在明面上找的理由便是入川帮助刘璋对付张鲁。但傻子都明白,刘备在动兵之初便是想的如何谋取益州。
庞统提出三条计策庞统,道号凤雏,深知行军打仗之道。庞统当时见刘璋前来涪城和刘备会面,并且带来了不少辎重,以壮刘备声威。于是庞统便在私下对刘备道:“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庞统的话说得再明白不过,要趁刘璋没有丝毫察觉之时,将刘璋控制住,如此一来便可轻松得到益州,一劳而永逸。
只不过当时刘备并没有同意庞统的建议,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刘备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将刘备的野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一旦在川中有了仁义之名,刘备他就不会对刘璋客气。
果然,刘备在和刘璋短暂会面之后便率军征讨汉中张鲁,只不过刘备一直在迟疑,等待机会,也就是说压根就没有派兵进攻张鲁,而是想对付刘璋,这才是刘备的本质。
就在刘备迟疑不决之时,军师庞统便提出了三条妙计。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不错这正是庞统提出的第一条妙计。说简单一点,这条计策就跟突然擒住刘璋的性质是相差不多的。然而,刘备同样放弃了这条计策。
随后庞统又提了第二条妙计,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引诱此二人出关相送,届时将此二人拿下,收并其兵,然后攻打成都。最后一条计策便是回师荆州,如此一来就是白跑一趟,只不过赚了刘璋些许粮草和辎重。
刘备在考虑之后,选择第二条计策,斩杀杨怀和高沛二人,收并他们的兵马及粮草包括地盘,随后和刘璋交战。
刘备和刘璋死战,庞统看穿刘备真面目刘备选择第二条计策,虽然收并杨怀高沛二人的兵马及地盘,但如此一来也打草惊蛇,刘璋迅速做出反应,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将在涪城阻击刘备。只不过刘璝、泠苞、张任等将压根就不是黄忠魏延对手,于是刘备成功占据涪城。
刘备在短时间之内便占据涪城,于是心中大喜,决定在涪城犒劳三军将士。在宴席之上,刘备带头作乐,主帐之中有军师庞统,大将黄忠,魏延包括卓膺等将。刘备率先发布宴席致辞,声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军师庞统便道:“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庞统一针见血直指刘备要害,声称讨伐别人的国家而以此为乐,绝对不是仁者之兵,当然了指挥攻打他国的主帅也定然不是仁义之君。
刘备听闻庞统之言,大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随后刘备将庞统轰出大帐之外。只不过很快刘备就觉得自己处置不当,毕竟庞统可是三军军师,于是又命人将庞统给请了回来。
众所周知,庞统这个人心里是藏不住话的,虽然当时庞统喝了酒,但是他所说之话并非是全无道理。庞统指出刘备并非是仁义之君,庞统为何在众人举办酒会之时泼刘备的冷水呢?道理非常简单,显然是有警示众人的作用。
庞统和魏延的关系非常要好,这也和他们二人的性情有关,庞统做事干净利落,不会拐弯抹角,而魏延也是如此。在诸葛亮北伐之时,由于没有采纳魏延所提的子午谷战略,魏延便在私下郁闷。如果换成是庞统,估计早就让魏延出发了。
然而,对于庞统的善意提醒,当时魏延却毫不在意,甚至认为庞统是喝醉了。后来,庞统和魏延一起率军攻打雒城不幸中箭身亡。而刘备当时还将他的专属坐骑“的卢”让给庞统,刘备此举虽然表现出对庞统的重视,但同时也将庞统推向危险的风口,最终庞统被张任误认为是刘备本人,因此所有的箭矢都向庞统招呼。
其实从刘备的安排来看,让庞统去走小路,如果遇到危险大军根本不好施展,容易被敌军截杀。自古小路多埋伏,刘备没有让庞统“便衣行事”,反而让他骑着的卢马。排除刘备考虑不周之外,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最后,各位看官朋友认为庞统在酒席上的那句“非仁者之兵也”的言外之意到底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玄德德近伪,孔明智近妖
都不是什么好人 如果让曹操统一 我感觉曹操可以搞一个盛世出来
孔明擅内政不错,这是史书记载,军事不如内政厉害也不错,这是历史客观评价,但不能因此就说孔明不擅长谋略,就好像一个人数学100分,语文99,语文不如数学,但不能因为这个说人家语文不行。北伐不成功很正常,从古至今南往北打赢的很少,物资不如,人数不如,人才不如,打不下来是应该,打下来不是诸葛如何,那是曹操太水了。能坚持这么久没被灭国都很大概率是司马放水了
没错,当时我在现场,小编在旁边,当时我还瞪了他一眼[得瑟]
演义和史书内容夹在一起写东西,也好意思出来谈史?
一个字:瞎掰!
出神入化
小便就喜欢标新立异博眼球,以为有啥真本事,一看啥也不是
既然欢迎留意讨论,那就四个字“妖言惑众”![吃瓜][吃瓜][吃瓜]
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接着奏乐,接着舞,
刘备不可能虚伪一辈子吧。
既然是婊子,就别立牌坊,庞统死于建设牌坊中
四战之地难就不要?那刘邓为何要挺进中原?
都是军阀而已,哪有什么好人呀!😄😄😄
颠三倒四胡言乱语。
小编无所不能,啥都知道,舌头没脊梁,嘴里翻巴浪。
庞统知道他这么说的吗
现在社会上刘备太多了!伪君子比真小人杀伤力更大更坏!
魏延死的时候,刘备都驾崩十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