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议论“没有讲清楚剧情”的作品就是烂作!现代观众无法接受“剧情含煳”的动画!

一事看天下 2024-12-29 09:51:05

看动画或影视作品时,你会不会希望所有情节都被解释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疑问?

最近在日本推特(现称X平台)上,有网友就热烈讨论这个问题:现代观众对于「不解释清楚的作品」的接受程度似乎变得越来越低了。如果剧情没有完全说明白,留下一些谜团,观众很容易就会将其批评为“烂作”。

这种现象还让许多动画制作方不敢尝试创作这类作品,导致动画形式的多样性大幅减少。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日本网友们对于这一观点的各种看法吧~

“最近的动画作品和观众,似乎都陷入了一种将‘剧情模糊、解释不清楚=烂作’的风潮,这让我觉得很心痛。比如《鲁邦三世 2nd》的‘1999年爆米花之旅’,即使看完剧情简介还是完全搞不清楚讲了什么,甚至看完整集也一头雾水,但它仍然被放上电视播放啊。”

日本插画家藤也タカヲ最近发了一条吐槽帖,直言他对近几年动画作品和观众的“高要求”感到非常无奈。如今,观众们似乎要求所有剧情细节都要在作品中讲清楚,一旦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就会将这类作品归为烂作的行列。

他举了经典动画《鲁邦三世》中一集天马行空的案例,认为过去的观众即便面对“乱七八糟”的剧情,也能乐在其中。而如今,这样的宽容似乎越来越少了。

“过去的观众可以随意地接受各种脑洞大开的作品,而现在的观众却越来越较真。”

这番话一出,立刻引发了热议。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观点碰撞激烈。有人赞同藤也的看法,认为现代观众的确越来越缺乏耐心和想象力,不喜欢自行思考,而是希望作品用显而易懂的方式把所有问题都交代清楚。

但也有人认为,藤也选的例子更多代表了“脑洞大开”的艺术范畴,而非“模糊不清”。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区别的:前者即便天马行空,也能让观众产生乐趣;而后者却明显应该解释却没有解释清楚,才会被人诟病为“烂作”。

关于这一现象,日本网友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

“我觉得模糊的情节本来就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补充,然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从中找到共鸣。这才是欣赏动画的一种乐趣。至于那些无法适应的观众,只不过是缺少感性而已。”

“问题其实不在某一集剧情模糊,而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伏笔和谜团没能在最后给出明确答案时,观众才会感到厌烦吧?”

“感觉这股现象跟《新世纪福音战士》之后的潮流脱不开关联。自 2000 年前后,从这部作品开始,大量模仿随之而来的‘模糊不清’套路被滥用,导致观众对这类剧情产生了抗拒。”

“藤也的感觉我是理解的。不过我觉得过去的漫画或动画,往往一集自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甚至两集前后篇就能解决主要的矛盾,因此整体一致性显得无关紧要。

但现在的作品往往强调要把整部作品当作一个大故事来看,因此如果伏笔、标题、以及整体构架没有得到足够好的解释,被批判也可以理解。”

还有网友拿一些经典“无厘头”风格的作品调侃趣味颇足:

“他们可以试着去看《人造昆虫KABUTOBORG V×V》或《鼻毛真拳》,说不定会习惯一些。”

“我其实挺喜欢那种以谜团结束的作品。按现代观众的标准来评价,《鼻毛真拳》怕不是会直接被喷成烂作吧。”

另外,关于经典作品的讨论也触发了更多回忆:

“比如《星际牛仔》第11话‘暗夜重摇滚’,整集讲的是一艘船上被遗忘的冰箱里出现了疑似怪物的物体,但到剧情结束后,事件的原因和真相完全没有被解释清楚。我觉得这种开放式的处理方式反而很棒。让人震惊的是,这部作品竟然是 25 年前的了。”

不过,很多网友也强调了“模糊不清”和“踩雷”的界限:

“很多情况下,问题出在动画改编时囿于篇幅限制没法完全还原原作中的伏笔,或者故意为了续集刻意留下悬念,这种情况下模糊收尾的作品多了,能够干脆利落解决问题的作品就会显得格外优秀。”

“要区分剧情是否解决了问题,和剧情完全不知所云是两件事。如果作品本身的设计就是故意不解释清楚,为了让观众自行填空和解读,我觉得非常有趣。但要是连基本的叙事都不成立,连剧情简介都让人一头雾水,那确实毫无疑问是‘烂作’。”

那么,究竟是剧情“解释得越清楚”越好,还是剧情“留白越多”越吸引人?这或许并没有统一答案。对于观众来说,是否接受“不解释清楚”的剧情,可能更多在于个人的兴趣点,以及作品在模糊处理上的技巧是否到位。

你呢?会不会喜欢那些留下一些谜团、让人自行琢磨的作品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