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重度抑郁的儿子被成功拯救,如何化解了他心中的叛逆?

开济说育儿 2025-01-21 04:25:00

阿涛是一名初二年级的男生,父母的祖籍均不在本市,都是从外地搬过来的,父亲经营一家模具厂,母亲在厂里帮忙。

阿涛随父亲一起生活,而母亲则接手濒临倒闭的模具厂,用一己之力为父子二人提供经济支持。

阿涛性格内向,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水平,无同伴好友。

阿涛因情绪低落经常划伤自己的手臂,他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咨询室。

从阿涛的描述中我了解到,在他的童年阶段,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更多的是把他带到厂里放养,疏于关爱和培养。

阿涛本身性格较为内向,在面对家中变故时较为隐忍。

他羡慕同学能在父母跟前撒娇,而他只能在家里照顾父亲。

回家后,他身心耗竭,没有精力再学习。

他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没有兴趣爱好,也没有知心好友倾诉。

很多次下课以后,他会去把教室的垃圾倒掉以消磨时间。

他在意学业却又无可奈何。他的成绩下滑厉害,到初中基本跟不上了。

他觉得自己很没用,不管怎么努力还是什么都做不好。

日积月累,阿涛觉得活着是一种折磨,时常冒出想解脱的冲动。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阿涛挖掘自己的扭曲想法,调整阿涛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指出他在日常生活中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打开心扉,让阳光照射进来,阿涛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

我保持着和阿涛母亲的联系,分享孩子干预期间的大小进步和各种改善,并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一些方法指导。

即便没有和儿子朝夕相处,母亲也可以与儿子交流彼此的状况,分享日常的心情。

我引导阿涛用正面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鼓励他迈出人际交往的一小步,像滚雪球一样逐渐积累,慢慢促成大的改变。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涛的病理性记忆,阿涛曾被病情发作的父亲从睡梦中揪起,用菜刀架在脖子上。

在拼命喊叫爸爸后,父亲才清醒一些,把他放下来。

我对阿涛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他因焦虑引发的头疼也缓解了不少。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涛的情绪状态改善和稳定很多,划伤手腕的情况也逐渐消退,已经很久没发生了。

阿涛的眼神变得灵动,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展现,肢体语言变得柔软舒展了。

他说话的声音明朗很多,在学业和人际交往中也逐渐找到了自信,他的心理韧性增强,心态变得阳光了很多。

他甚至开始创作音乐,自己填词录制曲子分享给我。

开始的主题是对恐惧情绪的觉察与表达,到后来词曲逐渐变得正向幽默。

每当我听着阿涛自创的歌曲,内心也会升起从未有过的欣慰。

后来,我收到了一张来自另一城市的精美卡片,是阿涛寄来的。

他考上了当地的一所私立高中,适应得不错。

他还在继续音乐创作,又有了新的梦想和目标。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