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于杰
编辑|杨光出品|汽车产经关于最近几日沸沸扬扬的长安被供应商联名发“申诉函”的事,舆论发酵三天后,昨天终于等来了官方回复。
此前就有长安内部人士对汽车产经说:“申诉函”上写的是“致长安汽车采购部”,但在长安内部根本没有“长安汽车采购部”这个部门,所以网传图片绝对是造谣。
再加上官方亲自下场辟谣,汽车产经判断此事基本就此打住了。
但没想到,就在昨天汽车产经就这件事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得到了另一家自主品牌车企强行向供应商压价的爆料。
受访者来自河北一家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客户有长城,北汽等。他表示,几个月前,长城汽车为了准备旗下魏牌蓝山的上市,要求供应商配合打价格战,强制压价5%-10%。
“强制”的意思大致是这样:车企召集一众供应商开会商议,提出降价需求,要求供应商表态。
“如果不同意呢?”
“我们都是长期合作关系,不同意以后可能就不能合作了。”
聊天中可以感受到,行业内卷,车企将压力直接甚至强制性的传导给供应商,作为弱势一方的供应商,多半是无奈的接受态度。
今年4月13日,魏牌蓝山DHT-PHEV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两款车型,分别为售价27.38万(两驱长续航版)和30.88万元(四驱超长续航版)。与其要对标的竞品理想L8相比,更具价格优势。
几天前,根据官方公布的销售数据,蓝山5月份销量为5136台,可以说算是魏牌近两年来比较争气的一款车了。
但是,这款靠性价比优势拿下好看销量的车型,牺牲的是背后大批供应商的利润率。
NO.1[ “你不干有人干” ]
“供应商苦于压力被迫接受,这事儿不新鲜。”
另一家自主车企内部员工对汽车产经说:正常情况下确实应该按照原本的合同来,但是主机厂有供应商目录这一说,很多供应商当初都是削尖脑袋要进这个目录。所以,“你不干有人干。”
此前还有业内人士告诉汽车产经:如果主机厂确实存在不遵守合同的行为,供应商百分百是可以胜诉的。但是“不敢,最多只能拉人骂你。”
再回过头去看长安被经销商控诉这件事。
虽说长安在回应中辟谣,表示不存在“直扣产值”“直扣货款”等强制性的做法,但并没有否认供应商申诉函中“扣款10%”这件事。
所以,供应商应该是事实上收到了主机厂要求扣除10%货款的请求。
而长安强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每年磋商供应价格是汽车行业的一贯做法”,长城的压价要求表面上也是在经销商会议上与大家磋商过的,并且也表示“每年上下游商务议价再正常不过”。
但是,按照常规厂家和供应商之间议价,订单价格出现3%-5%的波动属于正常范围。直接把价格砍掉10%则超出了常态,确实罕见。
或许在长城长安看来,以往日子不好过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好过的时候就松一松,如今行业艰难,为什么就突然不能共克时艰了呢?
但在供应商看来,10%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条件。但不接受就直接被踢出局,接受了还有可能死的慢一点。所以无论厂家是否事先征求过意见,在供应商心里都相当于“强制”了。
那么,被强制降价扣款、利润几无的供应商又怎么办?
“再想办法省钱呗,比如再压原料商,等等。”开头的受访供应商如是说。另有一家经销商对汽车产经说:“原料商压谁去?可能最后就只能偷工减料了。”
在今年价格战成为常态的情况下,供应商帮助主机厂降本“10%”似乎也将成为业内常态了?
因为很有可能如此“强制”向供应商压价的企业也不止一两家,只是多数供应商选择了忍气吞生,毕竟还要依赖整车厂活下去。而事实也证明,联名发个申诉函似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NO.2[ 价格战持续,供应商承压 ]
今年2月份路透社报道,有特斯拉的供应商表示,他们正准备承受来自特斯拉要求他们进一步降价的压力。因为此前,特斯拉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大幅下调了汽车价格。
而从特斯拉开始,今年国内自主品牌的新车价格也一浪高过一浪卷出了历史新高度,业内人士称之为“花卷”。
市场压力下,有的企业开始滑坡,没滑坡的企业依然要“降本增效”保持时刻警惕。
长城属于滑坡那一梯队的。
今年前 4 个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 31.31 万辆,同比下滑 7.18%,旗下除坦克品牌同比增长 10.39% 外,包括哈弗品牌、魏牌以及欧拉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魏牌累计销量仅 5778 辆,同比下滑高达 65.15%。
另据长城汽车财报显示,其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290.38 亿元,同比下滑 13.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4 亿元,同比下滑 89.34%。一季度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 2.17 亿元,同比下滑 116.65%。
而自主板块销量还不错、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转型节奏的长安,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5.56亿元,同比微降0.06%;净利润为69.70亿元,同比增长53.65%。但是,抛开深蓝汽车合并报表的50.2亿元的投资收益,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为14.81亿元,同比下滑34.75%。
总之就是,卖得好不好都是相对的,日子过的艰难是绝对的。要想活下去,除了压自己,当然还要压一压供应链上的兄弟们。
在行业变革转型期,零部件供应商作为整车企业背后的支撑,自然会随后者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和冲击。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发轫期、量产期、洗牌期,每阶段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尤其进入洗牌期,伴随着企业快速的优胜劣汰,零部件企业也会面临大起大落波动,既有快速增长的机会,但反过来也会有资金链重大冲击的风险。
就连tier1老大博世也感受到了压力。
今年初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得表示,主机厂的降价确实传导到了tier1供应商身上。
他说,“面对降价和成本的压力,供应商怎么办呢?最关键的在于提升效率,把供应链管理好,同时在采购竞争中提升竞争力。主机厂降价要求每年都有,只是多和少的区别。”
虽然tier1老大这话说的轻松,背后不知道藏着多少心酸。但对于规模以及话语权差很多的中小型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的降价要求,每一个百分点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最后还是要说句鸡汤话,时代更迭就是以牺牲无数人的努力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