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辣条真卖不动了

斑马帆 2024-03-28 06:18:43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当辣条价格贵过猪肉,对于卫龙美味来说,意味着什么?

2023年,公司再次提高调味面制品(辣条)销售价格,马上遭遇市场反噬,产品销量和收入双双下降。受大幅提价的影响,最近两年,卫龙辣条已累计少卖了7万吨。

刘氏兄弟靠辣条起家,如今这包小小的辣条,却成了他们的心痛之处。好在蔬菜制品业务慢慢走上正轨,已逐渐撑起了卫龙的半边天。

两年少卖近7万吨

上周四晚间,卫龙美味(09985.HK)披露的2023年业绩颇为吸睛,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2亿元、8.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481.9%。经调整后净利润为9.7亿元,同比增长6.3%。

公司解释,新兴渠道收入增长、产品平均售价提升、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成本管理等,对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整体毛利率47.68%,较上年增加5.38个百分点。

为此,公司慷慨地拿出合计约7.76亿元派息,总派息率近90%,大部分将流进实控人刘卫平、刘福平兄弟的腰包。

卫龙飘红的业绩背后,却是当家产品辣条的失宠。

去年全年,公司调味面制品(辣条)收入25.49亿元、销量12.4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6.25%和17.4%。

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涨价。

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辣条)销售单价较上年上涨13.26%至20.15元/kg。要知道,去年全国2.5-3.5cm膘厚白条猪肉批发市场成交均价才19.07元,辣条比肉还贵。

一涨价,销量就下降,这在卫龙几成定律。2022年,公司将调味面制品销售单价上调19.87%,销量就同比下降22.21%,较上年少卖了4.3万吨。

产品销量的下滑,已严重影响生产端的效率。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的产能利用率已低至48.3%。

3月22日,卫龙辣条涨价、销量下滑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同日,二级市场反应强烈,卫龙美味开盘即下跌,盘中最高跌幅4.66%,全天报收5.68港元,跌2.07%,总市值133.55亿港元。

第二曲线逐渐成型

东边不亮西边亮,卫龙辣条增不动了,旗下蔬菜制品业务接过了接力棒。

2023年,公司蔬菜制品业务收入21.19亿元,较上年增长25.1%,营收贡献率已达43.5%。

蔬菜制品是卫龙近年精心培育的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风吹海带、小魔女,以及魔芋爽等。

对于这个新的业务板块,卫龙采取了不同的市场策略。去年,公司辣条价格一路上涨,蔬菜制品却在降价。2023年,其销售单价为29.6元/kg,同比下降4.82%,销量从上年的5.45万吨增至7.15万吨,足足多卖了1.7万吨。

相比辣条产品,蔬菜制品的生产原材料更宽泛,可选择性强,同时产品受众面也更广,得以成为公司第二曲线。

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公司蔬菜制品收入分别为6.65亿元、11.68亿元、16.64亿元、16.93亿元,分别占各期公司总收入的19.6%、28.3%、34.7%和36.6%。同期,收入增速分别为75.64%、42.47%、1.74%和25.16%。

蔬菜制品已逐渐顶起卫龙美味的半边天,说明公司已逐渐摆脱对辣条的单一依赖。

或许你已经发现了,卫龙在小区电梯、互联网等各种广告媒介中,蔬菜、豆制品广告频繁出现,辣条反而少了许多。

从辣味到美味

辣条产品味浓、耐嚼和便宜,曾是80、90两代人最喜爱的零食之一。卫龙靠着这一产品,成为辣味休闲食品市场里的头牌。

以2021年的零售额计,卫龙美味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6.2%,为第二大企业的3.9倍。

不过,单靠辣条这一大单品,不足以让卫龙高枕无忧。毕竟,该产品的市场空间有限、门槛低,各大零食品牌均有布局,还有专业选手麻辣王子等,对卫龙的地位虎视眈眈。

过去的几年的数据,已可说明卫龙美味已陷入增长瓶颈。

2019年至2022年,公司收入规模分别为33.85亿元、41.20亿元、48.00亿元和46.32亿元,同比增速23.01%、21.73%、16.50%和-3.50%。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18%、24.41%、0.97%和-81.70%。去年经营状况虽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

在卫龙上市途中,外界就对公司的成长性表示担忧,在非辣条业务上能否创新和突破,是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对于卫龙来说,能做的就是依托辣条生产线、供应链等,在口味和品类上进行拓展。

近年公司推新品的动作频繁,先后推出魔芋爽、风吃海带、78卤蛋以及小魔女素毛肚等产品,改善了产品结构。特别是魔芋爽,已成为继大面筋之后,又一个大单品。

由单一的辣条到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等,卫龙正从辣条逐渐向辣味乃至美味领域拓展。2024年1月17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卫龙”正式更名为“卫龙美味”,正是为了体现公司业务的变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