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情怀和养生的智慧,尽在这腊八一碗粥中

璞因挲果 2025-01-02 16:00:29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宋·王洋

又到腊八节,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定然是少不了的。

在那个车马慢,书信远的时代,一碗腊八粥的仪式感,是每个盼着团圆的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时刻。而这碗煮了上千年的腊八粥,亦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人情味的一碗粥。

若要追溯粥在华夏的历史,最早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了。当时的人们以陶土制“陶鬲”,架设柴火,煮水烧粥,滋养着中华大地的先民们。

但典籍中最早熬粥的人便是伟大的先祖黄帝了,魏晋的《古史考》中有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而这,亦是腊八粥的前身。

那么腊八粥是如何起源并流传下来的呢?

依民间传说而言,腊八粥源于“赤豆打鬼”。相传五帝之一的颛顼的三个儿子死后竟化作恶鬼专门惊吓小孩子,惹得小孩们哭闹不止甚至体虚生病。于是为了驱逐这些恶鬼,人们尝试各种方式后,发现恶鬼们最惧怕的竟是赤豆,自此便流传下了“赤豆打鬼”的风俗。然而旧时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浪费掉这么珍贵的赤豆毕竟还是让百姓们相当惋惜,于是渐渐地用赤豆熬上一碗腊八粥来祛疫迎祥的习惯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到了宋朝,这驱邪祈福的赤豆粥又渐渐地演化为加入各种“果子杂料”的腊八粥了。据传当时的僧人每到腊八时节就会手托钵盂沿街化缘,收集各色米、粟、红枣、干果等食材熬成腊八粥施舍给穷人们。于是,人们亲切的将这种杂果料熬成的粥称为“佛粥”,并流传着喝“佛粥”可得菩萨保佑的说法。

于是,这种杂料熬成的“佛粥”便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百姓们也争相熬制这种杂料果子“腊八粥”在亲友间相互馈赠,传送美好的祝福,陆游还曾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渐渐地,腊八粥便成了寄托人们美好心愿的意象,冰心便曾在文章中回忆小时候,母亲悉心熬制腊八粥的场景,尤记得母亲曾对她说过:“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这碗被冠以节日之称的粥,不单单撑起了华夏儿女情怀,更是融入了中华养生文化的精髓。

毕竟,腊八粥的主要以各种谷物和杂果为原料。《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可见谷物和杂果对健康的重要性。例如腊八粥的常见配料中,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的效果,而薏米则清热补肺还具有渗湿的功效。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写的《粥谱》便有记载:腊八粥具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等作用,而如今这些作用也一一被验证。

可见,古人的智慧让一碗热腾腾的粥,不仅仅有了浓浓的人情味,更有着养生滋补的智慧。

无怪乎苏东坡曾说:“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那么,这个腊八,你喝粥了么?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