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家庭,都有一个“窝里横”的人

互联网嘴哥 2024-11-13 10:44:26

人生所有的努力,无非是两种结果,见笑或者见效,做好遇见前者的准备,做好遇见后者的从容。

在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个引人深思的理论——“人格面具论”。

这个理论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许多人在社交场合,为了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取认可,会刻意展现出自己美好的一面。

当他们回到家中,那副精心打造的面具便会悄然脱落,露出另一副真面目。

在外界,他们或许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待人接物宽容大度。

在家中,他们却可能变得苛刻暴躁,恶语相向,甚至把家人当作发泄情绪的出气筒。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窝里横”。

这种家庭氛围,犹如战场一般残酷。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视为敌人,彼此攻击,长此以往,即使是再深厚的感情,也会逐渐走向破裂。

01

对外人彬彬有礼,对家人无比暴躁

一位名叫苏珊·福沃德的心理治疗师所著《原生家庭》一书中,了解到一个真实案例。

书中描述了一个名叫戈登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外科医生,在公众场合总是保持着优雅的形象。

在家中,他却会因一些琐事暴跳如雷,对家人责骂动粗。

这种家庭环境,让戈登从小就生活在恐惧之中,成年后也变得如同父亲一般暴躁。

他经常在工作中遇到压力,便会回家向家人发泄,让整个家庭陷入混乱。

“踢猫效应”告诉我们,人总是倾向于向比自己弱的对象发泄情绪。很多人把家人当作情绪的垃圾桶,本质上也是出于这样的心理。

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消耗彼此的感情,在对方心底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

正如情感专家陆琪所言:

“你每一次在家里宣泄垃圾情绪,其实就是一场无计划、无策略、无预告的‘爆破’行动。原本一家人一砖一瓦建立的幸福大楼,就在你的一场场爆破中倒塌了。”

医学博士罗大伦也曾分享过一个家庭悲剧。

M女士的婚姻在外人看来是美满幸福的,但实际上,这种表面的和谐,是她无数次隐忍才勉强维系的。

她的丈夫情绪极不稳定,经常把在外面受的气撒到她头上。

她一直选择忍气吞声,将满腹委屈咽进心里。然而,这种压抑的情绪最终导致了她患上肾癌。

生活不易,谁都会有在外打拼遭受不如意的时候。

但负面情绪不应该被带进家里,更不该让家人成为你无能与暴躁的牺牲品。

正如一句话所说:“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从你进门那刻就注定了。

因为你进门时的心情,决定了家庭的走向。脚底的灰尘要留门外,心底的灰尘也是。

管好自己的情绪,家才会变成滋养你的福地。”

02

对外人宽容,对家人苛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对外人宽容大度,对家人锱铢必较。

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宽容,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有一个角色叫方鸿渐,他在外人面前总是温文尔雅,待人接物谦逊有礼。

在家中,他却会对妻子孙柔嘉各种看不顺眼,时不时揪着妻子不经意犯的一点小错而大加责难。

这种做法,其实源于他对自己的无力感。因为自己的能力配不上欲望,便转而在亲近的人身上挑刺,并认定对方会无条件忍耐。

世上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感情,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

梁启超在治学上以严谨苛刻著称,但他在家中的样子却与他的形象截然相反。

他对妻子李蕙仙敬爱有加,处处谦让,还落得了“惧内”之名。

在子女的教育上,他更是坚持温言良语,谆谆教诲,从不说任何刻薄伤人的话。

这种宽容友爱的家庭氛围,不仅让他的婚姻越过越美满,还成就了“一门九子皆才俊”的佳话。

心理学家刘禾粟在采访了100个家庭后发现:一个家庭处理事情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未来。

愚者总把自己最吹毛求疵的一面留给最亲的人,一言不合就批评苛责,最终让彼此离心离德。聪明人则深知,家庭不是战场。

只有放下计较,丢掉抱怨,多换位思考,才能让一家人摆脱无休止的内耗。

03

对外人热情讨好,对家人薄情冷漠

还有一种现象:对外人热情讨好,对家人薄情冷漠。

曾有一个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位父亲对外人永远比对家人好。

女生因运动导致半月板损伤,又一时没法请假,只好每天顶着受伤的腿工作。

父亲从始至终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但得知老家亲戚得了胃病,父亲却紧张得不行,顶着烈日炎炎去给人挖草药。

这种做法,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和热议。

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只有放下心中的偏见和成见,用宽容和爱心去对待家人,才能让家庭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

一声电话铃响,他手中的饭碗瞬间被抛至一旁,脚步轻盈如风,即刻离去。

在孩子需要他陪伴的时刻,他却总是以忙碌为借口,不是推脱加班,就是以懒散的态度敷衍了事。

在工作中,同事有难,他总是倾尽所能地伸出援手,可在家中,面对妻子的请求,他却变成了一个脾气暴躁的“暴君”,连换一个灯泡这样的小事,都能让他大发雷霆,让妻子承受一顿无情的斥责。

这样的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两面性,无不源于他们那爱慕虚荣、渴望认可的心态。

在他们眼中,外界的评价似乎比任何事物都来得重要。

至于家人的感受,他们似乎并不放在心上,甚至没有时间去关注。正如著名心灵导师张德芬所言:“那些总是讨好外人、追求认同的人,往往对身边亲密的人冷漠无情,因为他们的能量都消耗在了外面。”

这并非什么高深的处世之道,而是人性的弱点在作祟。画家毕加索年轻时便是这种人的典型。

在他人面前,他总是谈笑风生,即便是面对家中熟识的修理工,他也会热情地迎接。

当他关上家门,那副热情洋溢的面具便瞬间脱落,取而代之的是冷漠无情的面孔,对于妻子和儿女,他始终吝于付出哪怕一丝关爱。

在他与妻子离婚后,他与孩子们更是形同陌路,甚至不愿见他们一面。直到晚年,孤独的他想要挽回家庭的温暖,但早已心灰意冷的孩子却不再愿意靠近他。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孤身一人的他身边,只有一幅他为孩子们创作的画作相伴。此时,他或许终于明白,在这世间,外人终究是外人。

一个温馨幸福的家,才是你人生最坚实的庇护所,才是你为之奋斗、用心经营的最宝贵的东西。

法国哲学家蒙田曾说过:“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放下那“窝里横”的傲慢,把家人的感受放在首位。你会发现,当你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你的人生也会因此顺遂如意。

王小波在书中写道:“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人生就是这样,往往要到一定年纪,才能真正领悟家庭的意义。在你最无助的时刻,陪伴你、支持你的,只有你的家人。

而我们能给予家人的,就是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温柔。用最好的姿态对待最爱你的人,与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将家庭打造成最兴旺繁荣的港湾。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