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人口的河南省会郑州,自从2019年抵达巅峰以后,这几年虽然也借助“强省会”战略的东风,有所发展,但是势头好像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河南的强省会战略,原计划以郑州为龙头,以洛阳和南阳两个副中心城市为辅助,带动全省发展。
没想到,2023年全省GDP成绩出来,除了郑州一个还算正常发展,其他地市基本都像“充爆了的充电宝”,全都萎靡不振。
2023年河南各市GDP,红色部分为预估(暂未公布)
最近几年连续几个“滑铁卢”对郑州可谓伤得不轻,在中部省会城市里武汉长沙目前是很难追上了,哪知道曾经的隔壁小老弟合肥也日益接近自己了,郑州的压力可想而知。
郑州不仅要盯着前面的武汉长沙,更应该好好审视一下合肥了!
合肥这些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国家科创中心城市”、“最牛风头之城”、“发展最快的省会”都是合肥实至名归的头衔。
26座万亿城市
与之相比,郑州的“国家中心城市”、“最强高铁枢纽”之类的名号似乎就显得苍白无力了,除了名头唬人,对经济实力提升,对个体生活体验好像并无多大助益。
尤其是最近两年,合肥经济体量已经缩小到与郑州一千亿以内,基本上已经是同一经济体量的城市了。
更何况,合肥在众多经济质量指标方面,已经超越或者正在超越郑州。
以最实在的个税收入为例,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数据。郑州在总人口超合肥三四百万的情况下,个税总收入仅有105亿,比合肥的125亿低了不少,人均个税差距就更大了。
这个数据有力地反映了郑州与合肥的就业市场薪酬差距,这是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
郑州二七塔
至于其他硬指标,像上市公司数量、人均社消、居民人均存款、实际利用外资额等,郑州都已经被合肥超越。
不知不觉,曾经二者差距不小的两个相邻省会,现在已经开始“贴身肉搏”了。
面对合肥的赶超,郑州有何应对之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无论是获得的政策支持还是交通等硬件都不比其他省会城市弱,郑州最关键的短板在于“软件”提升方面。
河南地形
郑州从一个县城发展到如今的北方最强省会城市,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软实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中最关键的是:
1、郑州需要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一亿人口的河南,受制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导致整个河南省既吸引不来优质人才和高精尖产业,更无法留住本省精英。
高教资源的缺乏,让很多河南人从出生开始就背负一个毕生的使命,那就是努力学习,走出河南!何其可悲?
郑州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高标准建设龙子湖大学城、将河南大学搬迁至郑州、筹建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大学、河南科学院等。
郑州龙子湖大学城
这些举措,对于郑州提升高等教育实力有很大帮助,但目前还停留在以量取胜的阶段,郑州最缺乏的是一流高校布局。
由于现阶段的政策限制,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只能加大力度把已有的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办好了。
位于合肥的中科大
郑州与合肥的差距主要就在高等教育方面,合肥受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多大,大家有目共睹。合肥能在新兴产业方面取得对郑州的优势,关键就在于此。
2、郑州需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牌吸引力
河南省连同郑州市,由于人多资源少的原因,导致全省特别内卷。常常负面新闻傍身,尤其是最近几年,郑州的负面新闻就没断过。
这种自带“招黑体质”的特性,郑州一时半会儿是改变不了的,唯有做好自己,把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起来。
杭州
这方面,郑州可以向杭州学习。每年有大量河南人去杭州,现在杭州已经被人戏称为“河南真正的省会”、“豫杭”,很多河南老乡应该对这两城的管理水平差异有切身体会。
郑州如果能在城市管理水平方面,与杭州看齐,将极大地改善郑州的对外形象,增强吸引力。
总结郑州这几年的日子不好过,可谓“前有猛虎,后有追兵”,要重新找回状态,需要突破的一个个瓶颈都是硬茬。
郑州从2019年的巅峰状态回到目前的现实,也许并非坏事,可以更清楚地标准郑州的真实坐标,让郑州以更清晰的视野走好未来的路,而不是沉浸在“国中”的美好幻象和虚名之中。
郑州
(全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