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需要尽快谋划股市平准基金

道哥道 2024-12-07 05:57:19

我们需要居安思危,尽快谋划股市的平准基金。对于不少朋友来说,股市的平准基金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里,股市经历了跌宕起伏,但平准基金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虽然小作文经常传的有鼻子有眼,但最后证明基本上都只是传言而已。

2024年9月24日,央行证监会和金融管理总局的金融三巨头宣布中国版量化宽松,部分内容直指股票市场,其中提到为国家队的证券基金和保险提供5,000亿的互换便利资金安排。根据我了解,他们的资金成本大约为0.25%,相当低。此外,他们为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提供巨量的3,000亿资金安排,这3,000亿通过商业银行给予低息贷款解决。这背后有央行站台背书的含义。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我们谈到信贷资金进入股市都是严格穿透式监管,绝对不允许。这次不论是对国家队还是上市公司提供5000加3,000亿的资金安排,只能购买股票,这在央行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实现。有了这样的背书之后,自9月24号以来股市出现了应声而起的大幅市场反转。

正是如此,最近出现了一种说法,既然有央行、金融管理总局和证监会的资金安排计划,就没有必要再成立平准基金。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已经捉襟见肘。

其实,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在不同阶段,央行提供的巨量量化宽松资金安排与平准基金所实现的使命完全不同。

例如,虽然央行宣布了5,000亿给国家队的低息资金安排,以及给上市公司3,000亿股份回购的低息资金安排。但是截止到2024年的11月底,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然而根据官方批准的数据,这5,000亿资金真正落地的大约只有500多亿。

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资金安排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几,许多朋友的想象中央行和商业银行都做了背书,资金准备的速度很快,5,000亿加3,000亿就能够实际落地。虽然央行给予了便利,但是资金却迟迟难以落地。

原因很简单,虽然央行提供了便利,但是无论是站在证券基金、保险还是上市公司的角度,他们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股票跌了该怎么办?因为这些融资最终都需要还,另外资金也有成本,在买入之后都需要向股东交代,股东能否接受?这样就存在问题。虽然央行的水龙头开得很大,但是具体到我们刚才谈到的,不论是国家队还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却表现得小心翼翼。

近几年,虽然央行不断通过降息的方式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但是商业银行迟迟无法贷款。因为人们不愿意放大杠杆以增加负债,无论是个人家庭、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宏观上央行的水龙头开得很大,但是一旦下游无利可图或者风险较大,地方政府最终无法打开水龙头。

当央行出台这项政策时,你会发现当前这笔钱的落地并非如大家预期的那么顺利。

平准基金与刚才提到的量化宽松有何不同?平准基金类似于社保基金,国家专门有一个团队和机构来管理这笔钱。根据全世界惯例,一般结合中国当前的八九十万亿A股市场规模,大约在2%-5%之间,少则2万亿多,多则可能四五万亿。这样的规模会放在类似于社保基金的,专门成立一个叫平准基金的管理机构。

这个机构拥有资金后,一项重要使命是稳定股票市场。在一些国家,还需要稳定外汇市场和银行市场等,而我国主要是稳定股票市场,并非以盈利为主。投资时需考虑市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市场稳定,以此作为买入的唯一理由。持有周期通常为一年,而非上次央行提供的周期。

平准基金的资金从买入到退出周期可能长达四五年甚至更长,很少有一年时间买入就卖出的情况,这对平准基金来说是短线。

投资风格和使命完全不同。例如一旦市场出现下跌或者跌幅较大,平准基金就有大幅买入的责任。

问题来了,如果大幅下跌的市场在此之前向央行提供了便利,那么那些证券基金、保险和上市公司不敢回购和购买。他们肯定会担心市场再跌该怎么办?如何交代。因此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和上市公司在使用基金时一定趋利。平准基金从金融稳定的角度而言,并非以追求回报为目的。

另外,基金管理是平准基金机构单独管理资金,用户可以自行决策购买。尽管央行给予了便利,但是购买与否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决定。如果央行强制购买,那么谁来承担风险?这有很大的差异。

在前一阶段,央行推出了中国版的量化宽松,股市处于上升趋势,牛市气氛尚好。然而,明年特朗普上台之后,大国间的博弈将进一步激烈化。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地抓紧时间,建立平准基金以应对2025年市场巨大的外围不确定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