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华佗”李伯藩:坚持义诊18年分文不收,仅凭8味药救人无数

星期九的北风 2024-11-02 09:12:38

这才是真正的“救死扶伤、医者仁心”!

在云南大理宾川县,有这么一位老中医,被大家誉为“在世华佗”。

他是2024年“最美中医”,仅凭8味药成了无数人的救命恩人。

而且自2006年退休之后,就一直坚持免费为病人看病,不收费不买药。

更可贵的是,这样的义诊他坚持了18年,接待的患者更是上百万。

没想到,在现在这个年代还有免费看病的医生,真是难得!

他是谁?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草药香里的童年

李伯潘这个名字,放在云南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个人不知道云南出了个“在世华佗”!

他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祖父李东美,父亲李子宽,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家里的诊所,成了他天然的游乐场。

可以说李伯藩的童年,就是在浓郁的草药香中度过的。

童年的李伯藩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是个刻苦学习医术的小神童。

他可不一样了,浑身上下满满的“叛逆”!就是个十足的“熊孩子”,把诊所当成“游乐场”,在药柜间上蹿下跳,捣蛋不断。

家人一边头疼不已,一边却又无可奈何,尽管“熊”,但李伯藩对中医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李伯藩的父亲李子宽是个典型的传统中医,继承了祖父一心为民、无偿义诊的风格。

他在李伯藩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地给他灌输“医者仁心”的理念:当医生要以治病救人为主,不能为了钱,要对穷人多关心。

然而年轻时的李伯藩,对父亲的这套“说教”并不完全认同,他觉得医生也是人,也需要生活,凭什么要无偿奉献?

可父亲没有多说,而是用行动影响着李伯潘。

大山深处的试炼

23岁那年李伯潘被分配到宾川县最偏远的拉乌彝族乡,这里可真是实实在在的穷山村,交通不便,医疗条件也不行,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小诊所都没有。

而他成了这里的第一位医生,可这对于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毕竟还没有享受就开始吃苦。

但李伯潘也不是没有想过“逃走”,一个年轻小伙子也想出去看看,也想回到城市过着安稳的生活,不想在这个地方吃苦。

可每次他看到当地村民期盼渴望的眼神,看到他们因为没有钱没有办法看病的痛苦,李伯潘的内心还是被“医者仁心”唤醒了!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李伯潘那就是“救星”,因为拉乌乡实在是太穷了,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存有一些老一辈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医生。

这恰恰也成了李伯潘留下来的原因。

面对简陋的医疗条件和缺医少药的情况,他没有退缩,而是每天背着药箱翻山越岭,走遍拉乌乡的每家每户,给村民们看病送药。

李伯藩吃着村民们送来的粗茶淡饭,感受着他们的淳朴和热情,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留下来的决心。

两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当地人民,硬是在这穷山恶水里建起了拉乌卫生院。

这段经历,对李伯藩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洗礼,他开始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也开始真正体会到“医者仁心”的意义。

生死一线的抉择中药还是西医?

198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让宾川县笼罩在恐慌之中,短短一天时间就有20多人感染,4人死亡!

疫情爆发地在一个偏远山区,距离县城30多公里。

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病人被送到县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了,面对这种不明原因的恶性传染病,当时的医疗技术束手无策。

州里要求尽快将病人转到州医院,但病人家属担心路途颠簸病人难以承受,坚决反对转院。

他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李伯藩身上,面对患者家属的恳求和不断恶化的疫情,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是继续等待上级医院的支援,还是冒险尝试中医治疗?

在经过短暂的思考,李伯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中药治疗。

他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古代医书的记载,反复推敲最终开出了一副药方。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是极其冒险的,甚至有人质疑他是在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未知的传染病,西医都束手无策,中医真的能行吗?

但李伯藩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中医的力量,他带领医护人员不眠不休地照顾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方。

几天后,奇迹发生了!16位患者的病情开始好转,最终全部康复出院!

从杏林高手到“再世华佗”

这场疫情的成功控制,让李伯藩名声大噪,也让他对中医的信心更加坚定。

他意识到中医在疾病治疗,特别是在一些疑难杂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成为了他日后潜心研究中医,并最终创造“8味药”奇迹的关键转折点。

李伯藩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他深知中医博大精深,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力排众议,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于1982年创办了宾川县中医医院。

最初的医院只有10多间简陋的瓦房,条件极其艰苦,但李伯藩以身作则,每天最早到医院,最晚离开,接诊的病人也是最多的。

他经常教导医院的职工:“即使病人把口水吐到脸上,擦了就是;但过后要找出病人吐口水的原因;如果想发财,就改行,不要当医生,要当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

在李伯藩的带领下,宾川县中医医院逐渐发展壮大,科室设置也日益完善。

从最初的“大杂烩”到后来的内科、骨伤科、按摩科、针灸科、妇科等现代化科室,并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门诊楼和住院部。

2010年,宾川县被授予“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称号,面对各种荣誉和奖状纷至沓来,他从不炫耀,只是默默地将它们收起来,放在房间的角落里。

对他来说,最大的奖励,是看到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退休后,面对省内外多家医院的高薪聘请,甚至包括一家三级乙等医院开出的优厚条件,李伯藩都一一拒绝了。

他选择在自家小院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诊室,开始了长达16年的义诊生涯。

这期间,他接待的患者超过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海外的病人通过电话或邮件向他求诊。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大爱无疆”。

“8味药”的传奇

在李伯藩的众多事迹中,最引人关注,也最具争议的,莫过于他用“8味药”治疗癌症的传奇。

这8味药,究竟是什么?它们真的能治愈癌症吗?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据曾经接受过李伯藩治疗的患者杨建美回忆,她患上肾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四处求医无果,最终找到了李伯藩。

李伯藩给她开了8味中药,奇迹般地治好了她的病。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患者,大多是被现代医学判了“死刑”的癌症病人,在李伯藩的治疗下,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些“奇迹”,让李伯藩获得了“再世华佗”的美誉,但也引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面对这些质疑,李伯藩始终保持沉默,他从未公开过“8味药”的配方,也从未主动宣传过自己的“神奇疗效”。

他只是默默地继续着自己的义诊,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中医的奥妙。

“8味药”的真相,或许只有等到李伯藩愿意公开的那一天,才能最终揭晓......

薪火相传

“当医生要以治病救人为主,不能为了钱。”这是李伯藩的父亲李子宽临终前留给他的话,也是李家三代行医的祖训。

从祖父李东美开始,李家人就秉承着“医者仁心”的理念,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李子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为百姓义诊,直到临终前,都还在为病人看病。

李伯藩的名字就是父亲取的,寓意“成为百姓的屏障”,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个名字的含义。

李伯藩不仅将医术传承给了儿子李少华,更重要的是将“医者仁心”的家规,也传承了下去。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少华也立志学习中医,学习做人做事,未来也要为百姓,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如今,李伯藩已经80多岁高龄,但他依然坚持着义诊,每天都尽可能多地接待病人。

他的身体早已不如从前,因为长年久坐,屁股上长了血管瘤,经常磨破出血;因为饮食不规律,患上了慢性胃病。

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病人,装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说:“一个医生躲开病人,就是犯罪。”

这句简单的话,却掷地有声,道出了一个医者最朴素,也最崇高的信仰。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无疆”。

最后,希望中国有千千万万个李伯潘!

文/编辑:惠惠爱八卦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24-8-31《“最美医生”李伯藩:义诊18年分文不收 如今84岁仍坚持出诊》

央广网:2019-6-4《【共和国追梦人】李伯藩:悬壶济众生 奉献践誓言》

中国文明网:2024-1-9《李伯藩:老中医义诊17年,“退而不休”诠释医者仁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