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增援中野,得知无人让出指挥位置:不愿让,我们就不参加了

昌宇说历史故事 2024-11-04 18:22:32

这淮海战役打到紧要关头,陈士榘来了!而且带的可不是一般的“礼物”,他带来了精锐部队和重型火炮!战局僵持不下,敌我双方都在死磕,这时候来一支重火力部队,简直就是雪中送炭!陈士榘一来,马上提出一个硬核策略:用重炮轰制高点,一举压制敌人的火力。听上去就觉得爽快!可谁能想到,中野各路纵队却因为“指挥权”问题不肯配合?关键时刻,居然因为指挥权起了分歧,这还怎么打?

陈士榘气得也是够呛,当即放话:“不让出指挥权,我们就不参战了!”这话说得掷地有声,可谓气吞山河。他并非要争权,而是清楚眼下的局势:这时候“谁指挥”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打赢!要知道,重炮打阵地战,打的就是个时机,稍有犹豫,可能就会错失良机。陈士榘这一番态度,让中野感到无奈,最终双方达成折中方案——中野负责统筹指挥,华野提供火力支援。说白了,就是步兵冲锋、炮兵掩护,各自分工明确,一场完美的协同作战就此拉开序幕。

夜色掩护下,重炮一轮接一轮地轰向敌人阵地,山摇地动,敌人被炸得连头都抬不起来。这种“炮轰+步兵冲锋”的战术,简直就是噩梦。火炮精准地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让敌人的“核心防御”直接崩溃。到了12月16日,敌军士气几近崩溃,17日更是大批投降。这一仗的胜利,可以说是华野和中野完美合作的经典一役。陈士榘的及时增援,不但为围歼黄维兵团奠定了胜利基础,更让“步兵+炮兵”的战术发挥到极致!

为何陈士榘敢这样强硬?这不仅是他过人的胆识,更是他对战场局势的敏锐判断。战场上,每一秒都是在生死线上博弈。稍有迟疑,可能就是全盘皆输。他看得很清楚,淮海战役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快速、有效地摧毁敌人的核心防御。炮火打破僵局,让敌人无法再组织反击,为步兵冲锋扫清一切障碍。这种打法,不是随便谁都能想到的,更不是谁都敢于执行的。而陈士榘敢,不是因为他“狂”,而是他有真本事、有底气。

反观中野的犹豫,也有其原因。毕竟,战场上“谁指挥”关系到整个部队的士气和协同配合,贸然让出指挥权,可能会影响全局。可问题是,当时战况危急,不是按常规办事的时候!陈士榘清楚,只要配合得当,炮兵和步兵结合,就能形成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敌人根本无力还手。事实证明,他的策略是对的,最终的胜利,也印证了这套战术的威力。

战争的胜负有时就在一个决策间。如果当时陈士榘没有果断表态,没有坚持这套战术,淮海战役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而中野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把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让这场夜战打得如此干脆利落。其实,这就是团队协作的精髓:各自放下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