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人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身份,上至皇帝,下到文武百官,很多人都以作诗为乐趣,在这其中也诞生出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包括唐朝的李白,白居易, 还有宋朝的柳永,晏殊等诗人。
这些诗人在作诗上各有各的风格,有的诗人豪放大胆,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理想和抱负;而有的诗人做的诗和他的人一样,更偏向于安静平淡的田园生活,表达的是一种舒适安逸的心情。
但无论如何,我们印象中诗人这个身份,更多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学,一种高雅志趣,然而很多诗人却非常的随性,不惧世俗的眼光和议论,终日与歌妓为伴。
像前文提到的白居易,柳永等人,还曾为歌妓的歌曲作词,这件事在他们看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们的诗很多时候也因为歌妓的传唱而受人欢迎。
而这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位叫做苏轼的北宋诗人,他也是众多同歌妓交往密切的诗人中的一员,而且据传闻,他身边一个叫做王朝云的侍妾就是歌妓出身。
而本篇要讲的是一次宴会之中,一位歌女因为向苏轼劝酒,苏轼为了博取她的欢心,做了一首诗赠与她,而这首诗更是成为了千古名作,流传至今,一直被后人所传唱,成为男追女的名句。
01 苏轼为官生活和新婚生活苏轼在历史上拥有着众多的身份,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还有水力学家,他生于公元前1037年1月8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被世人称之为“苏东坡”。
在嘉祐元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参加首次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和诗坛统领梅尧臣。
苏轼当时的文章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文章中“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文笔流畅,清新洒脱,引起了两位考官极大的兴趣,也被苏轼的文笔所欣赏。
这篇文也让苏轼迅速名声大噪,经历了这次科考后,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苏轼,也知道了他的父亲苏洵,两人正是兴奋之时,却传来了一个噩耗。
原来是苏轼的母亲,也就是苏洵的妻子在家中因病去世,父子俩只能赶回家中奔丧,而苏轼也只能放弃这个机会,先为自己的母亲守丧。
在嘉庆六年,苏轼终于守满丧期,再一次进京参加考试,最后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就这样直到治平三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去世,苏轼再一次选择离京回家,为父亲苏洵守丧。
好不容易守丧期满,苏轼也再一次回到京城,然而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苏轼在文坛上的地位早已无人能及,但是在官场上的路途却并不平坦,磕磕绊绊,充满了曲折。
没多久,就发生了“王安石变法”,一时之间朝堂动荡,很多人都无法幸免,包括苏轼曾经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为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不同,而遭到贬职被迫离京。
在后来的时间里苏轼曾任过杭州的通判,密州的知州,湖州的知州还有潮州的知州,任职期间,苏轼体察民情,改革创新,在地方治理上很有政绩。
但是这样的平静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发生了“乌台诗案”,原来是新党这些人一直将苏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找寻各种机会试图扳倒苏轼,终于在苏轼所写的文章中找到了机会。
他们认为苏轼写给皇上的《湖州谢表》中的句子多处都带有讽刺意味,讽刺朝堂官府,莽撞大胆地写出自己的不满,是一种对皇帝不忠的行为,又借着这个机会,指出苏轼所写的其他很多诗中都在表达对朝廷的不满。
这一系列行为直接将“不忠”这顶帽子扣在了苏轼的头上,让苏轼仅任职三个月就被贬还被逮捕回京,这也是对苏轼官场生涯中打击最大的一件事情。
苏轼心中郁结难消,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章,这些在后来都成为了千古名作,直到现在我们的课本上都在对这些诗文进行学习。
就在苏轼准备放下世俗,归隐田园一心养老时,等到了宋神宗的驾崩,迎来了宋哲宗的即位,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受到打压,随着新党的倒台,苏轼一脉东山再起,苏轼本人也再一次被召回京城,任礼部侍郎。
在后来的时间里,苏轼还被多次流放和召回,直到赶上大赦天下,才复任朝奉郎,在归来的路上死于常州,苏州去世的时候享年65岁,结束了这历经曲折的官场和他的一生。
虽然苏轼在官场上经历非常坎坷,但是苏轼在文学创作方面还是具有很高的造诣,就像开头所说,苏轼除了用诗文抒发自己官场上的失意还有内心的悲愤外,还有很多是对生活以及人的描写。
在苏轼新婚当天,就曾写过一首洞房诗,他在作诗时用他一贯擅长的方式,对前人的作诗特点及内容进行借鉴,将自己的妻子王弗夸得天花乱坠。
这首诗叫做《南乡子·集句》,内容是这样的: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这首诗中除了对妻子的夸赞以外,其余的竟都是对洞房花烛夜的描写,将句意翻译过来之后,也不免让我们感到面红耳赤。
具体意思是这样的:清丽的容貌配上洁白如雪还十分光滑的肌肤,在洞房花烛夜唱一首《倒金壶》这样清亮的歌声。
跳一曲婀娜多姿的《杨柳枝》怎么能比得上二初的豆蔻上的花呢?年少的时光即刻消逝,也是在说难忘的新婚生活;又在述说夫妻二人都处于最美好的情爱时期,哪怕是醉酒也要尽情地体会;
整首诗都在诉说着情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尤其是在新婚之夜,要学会尽情地宣泄,才能够获得欢愉。
除了为自己的妻子写过诗外,苏轼还为朋友做过诗,也和女人有很大的关系。原来是苏轼的一个朋友张先,在80岁高龄的时候迎娶了一位18岁的少女。
因为苏轼平时非常的随性自然,经常即兴作诗,直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为了打趣二人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将朋友张先比喻成梨花,将十八岁的新娘比喻成是海棠,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可以说是形容得淋漓尽致了,难怪是一首打趣朋友的诗,我们看了都会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从这也能够看出诗人也是男子,从古到今没有哪个男子不风流。而后面发生在苏轼与歌女之间的事情也更加证实了这件事情。
02 苏轼为歌女作诗的故事除了和自己妻子的事情外,苏轼更大的乐趣是和歌妓整日混在一起,也因此结交了一群歌妓,还有经常给歌妓作诗的好友。
在众多好友中就有一位叫做王定国的诗人,他也有一位叫做柔奴的歌妓。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王定国被贬到了宾州,与王定国同行的就是这位叫做柔奴的歌妓。
后来重新被召回朝廷时,与苏轼重新相聚,二人共坐在一起,一同饮酒,期间苏轼向王定国的歌妓问道宾州的风土如何。
歌妓柔奴听到后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吴乡。苏轼听到这两句话后,可以说是大受感触,就当场写下了一首叫做《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以此来夸赞柔奴的美好品格。
诗是这样写的: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诗的第一句主要描写歌妓柔奴的外貌,常常羡慕这世间容颜如玉一样的男子,就连上天看在他的外表上,都愿意赐予他美丽的女子;
第二句是说这名叫柔奴的歌妓说话的声音是十分悦耳清亮的,风起时,带给人雪花吹过炎热之地一样舒服的感觉,能够体现出一种面对艰苦时的一种超然豁达的心态。
从万里的地方回来后,容貌看上去却愈发年轻了,微微一笑的时候,好像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将柔奴用梅花作比来突出这个歌妓能够努力适应和克服艰苦环境的坚强意志。
询问岭南这个地方好不好,柔奴回答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最后这句话也是苏轼最满意的,歌妓这句话体现了她随遇而安的一个豁达心态,与苏轼的内心所想和内心所求也是刚好对应上。
苏轼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歌妓柔奴样貌以及形态上的夸赞,真正的点睛之笔还是诗的最后一句。
而这句话也一直随着这首诗流传到了现在,成为了千古名作之一,为人所传颂。
03 面对歌女劝酒当场赠诗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苏轼在黄州这个地方呆了五年,马上就要返回朝中的时候,黄州的大小官员还有这个期间与苏轼感情要好的歌妓一起设宴为苏轼送行。
宴会进行到一半,参加宴会的人包括苏轼本人都喝了很多的酒,这个时候有人提议,请在场的几个歌妓一起跳舞助兴,苏轼当时也喝了很多酒正处于兴奋的心情,也抱有一丝期待,也就没有多加阻拦。
于是在座的几个漂亮年轻的歌妓,就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这其中也包括与苏轼交好的几个歌妓,歌妓们曼妙的舞姿加上漂亮的容貌,让酒桌上苏轼的一颗心心蠢蠢欲动,情绪也是变得激动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样貌清秀的歌妓吸引了苏轼的注意,其他跳舞的歌妓都是浓妆艳抹,只有这个歌妓略施粉黛,但是却又十分的亮眼,与这些歌妓站在一起,更显得与众不同。
苏轼正在观察这个歌妓的时候,这个歌妓也主动上前向苏轼劝酒,苏轼在看清这个歌妓的样貌后更是一见钟情,无法再移开眼睛,当场就写了一首诗赠给这名歌妓。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诗的内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于这首诗虽然背景是写给一名歌妓的,但是这首诗依旧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以及试卷上,我们也是从小就背诵这首诗,已经感到非常的熟悉。这首诗成了千古名篇!是男追女表白的经典名句!
这首诗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样的,晴天下,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随着水波在发光,十分的闪耀好看。
到了下雨的时候,远处的山雾蒙蒙的,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时而隐藏时而出现,让眼前感觉到一片迷茫,这种朦朦胧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
苏轼通过这首诗是想向众人以及歌妓还有自己表达,将西湖比作是西施美人,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略施粉黛,站在人群之中也总是会吸引人的目光,就像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一样。
而这首诗实际上是送给这名歌妓的,这样一首诗可以说是把歌妓的美貌夸上了天,同时也将歌妓的身价抬高了很多。
大家应该也对这名歌妓的身份感到好奇,这名歌妓叫做王朝云,在当时仅仅只有12岁,放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孩,但是在古代这个年纪确实已经是一个少女了,但依旧和苏轼差了很多。
因为那个时候的苏轼已经40岁了,早就已经过了少年,而立之年都已经过了,与歌妓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年龄差,这放到现代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是在那个时候,这样年龄相差非常大的两个人最后却走到了一起,王朝云对苏轼非常的崇拜,而苏轼对这个歌妓也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非常的喜欢,最后王朝云成为了苏轼的小妾。
婚后的二人也是生活得非常甜蜜幸福,即使存在这样的年龄跨度,但是王朝云依旧满眼都是苏轼,苏轼对王朝云也非常宠爱。
但是也应了一句话吧“自古红颜多命薄”,古代的医疗也不发达,很多人因为身体的一点小毛病就会失去生命。
王朝云因为身体不好,没有和苏轼过了多久的甜蜜生活,就不幸染病去世,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四岁,这个年龄放到现在还是非常的年轻,这让对王朝云还非常宠幸和喜爱的苏轼非常的难过,一时悲痛欲绝。
在这样的心情下,心中难过的情绪无处抒发和表达,也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妾,苏轼写下了《悼朝云》这首诗。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苏轼一直没有忘记她,自王朝云去世之后,苏轼身边也没再出现其他的女人,与王朝云有关的蝶恋花苏轼一生没有再去聆听,虽然王朝云只是歌妓,只是一个小妾,但是却可以看见苏轼毫不介意这个身份,对她依旧用情至深。
04 总结看完全文,首先会对苏轼的仕途历程的坎坷感到一阵唏嘘,首先是年少参加考试,连续两次考中后都需要回家为父母守丧。
再后来又赶上王安石的变法,遭到贬职,本以为可以在地方做官宁静度日,却还是遭到新党的打击和陷害。
也是在贬到地方后又被召回朝廷之间不断地折腾,但是总体来看苏轼虽然仕途坎坷,但是为官之路还是比较长的,只是时间不对,经历的很多。
最后苏轼也是看淡了这一切,从一个意气风发,想在朝堂上大展拳脚的少年,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抑郁不得志,还有被人无限迫害,到最后只想安稳度过余生,享受宁静田园生活的老人。
但是在情场上苏轼还是很得意的,不仅得到了自己妻子的喜欢,还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收获了一个长相貌美又满心满眼是自己的小妾。
而苏轼本人也是不介意自己文人这个身份,随心所欲与歌妓作伴交朋友。
也对歌妓勇敢表达自己的喜欢,在古代那个思想受到严重束缚的时代,苏轼还是能随心所欲地活出自己,表达自己,不因官场上的事宜而心灰意冷,依旧对生活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苏轼的文章好在哪:“数字”的冷和人心的“暖”》—— 中国网文化《苏轼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网《学者揭秘大文豪苏轼:他有着怎样的“朋友圈”》——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