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来说,核弹在人类历史的尺度上都是不会过期的。这是因为构成核弹的核裂变材料以及核聚变材料都是有着相当长的半衰期。
例如铀-235的半衰期长达703800000年没看错的,是7.04亿年。一千克的铀-235在7.04亿年之后还会剩下500克。几千年的尺度上,铀-235衰变的损失比加工这枚铀核心的加工精度所带来的损失还要小得多。
再如原子弹的另外一种重要材料钚-239,虽然没有铀-235那么夸张,也有24000年的半衰期,在达到了半衰期后钚-239的含量才会减半。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尺度上,钚-239做成的核心也是相当稳定的。
相对于原子弹的核心材料,现代氢弹内部填充的是氘化锂,氘是一种稳定的没有半衰期的氢同位素。完全不需要考虑氘过期的事情。
相比之下,我们日常所熟悉觉得坚不可摧的金属和合金在长时间内会受到氧化、腐蚀和疲劳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因此,在尺度较长的时间中,核弹的核材料相对稳定,而结构材料可能会经历较大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核弹的核材料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但核弹并不是永久的武器系统。除了核材料的稳定性外,核弹还包括复杂的电子、机械和结构组件,这些组件可能会受到时间、磨损、腐蚀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例如核弹中的电路板上的连接线,其绝缘结构会在长期的放置过程中氧化失效。再如一些活性的材料,例如中子源也会在短期内失去应有的性能。
所以说,尽管核弹的核材料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核弹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仍然需要定期检验和维护。这涉及到对核弹的各个组件进行定期检查、测试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可靠性。在检测和维护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部件失效其实还是会替换上稳定的部件的。
这种测试往往就是在很多核弹的存储基地和发射井中现场进行。在测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核弹也设计了不同的拆解、组装、检测的专用工具。是一个机密等级相当高,但上手过程并不特别复杂的过程。
大部分核弹的报废,也并不是因为核弹到了保质期被废弃掉,而是这些核武器退役或者被裁撤,对核弹做出拆解。
拆解的过程就有两个部分了。第一部分是是非核部分:
通常被拆下来后粉碎销毁。一般的情况下并不做保留。
二第二部分核弹的各种核心,例如原子弹的铀和钚核心或者氘化锂做的聚变核心。这些核心材料中包含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通常是被回收再去制作核弹。也有一小部分会被稀释后放到核电站反应堆中做核燃料。
例如B-61核弹,这种核弹的弹头就来自于当时被裁撤的W80核弹头。
W80本身是用在巡航导弹上的,后来发展出用在空对空导弹上的版本。但一方面有《中导条约》的约束,另一方面还有美军发现空射空对空核导弹似乎有点过头,裁撤掉了两款空对空核导弹,这些高纯度的核材料很快就被装填到了B-61核弹中。
至于核弹内的活性材料(例如中子源),往往都会留出维护接口,在失效后抽出,再注入新的材料就可以了。
然而氚有半衰期,每隔一段时间还是要加注氚
过期主要是载体。导弹能存30年都很夸张了。要保持战备的话,导弹要一直保养,核武要经常掏出来再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