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的抉择,大宋“忠臣”的两张面孔

南北镇抚司品茶 2024-09-28 01:21:15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进士曹学佺,虽然是一位学者和诗人,却性格刚烈,为人正直。在明末大变革期间登场的众多人物中,像曹学佺一样忠于初心,三观严正的士人,非常罕见。

也许是历经乱世更替,看多了礼崩乐坏的世态炎凉,曹学佺提笔写下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千古名句,直指人心。

后来的曹学佺,在大明灭亡后,依然积极从事抗清活动。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兵败被杀,此时曹学佺已老迈,依然采取自尽殉国的方式,以这种成仁取义的仪式,来回归自己的初心。

时间退回到南宋恭宗德祐元年,也就是公元1275年的下半年。那时的两浙西路湖州府通判名叫蹇材望,此人老家是现在的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千里迢迢的跑湖州来做官,其实并不是什么喜事,因为早已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已经大限将至了。

关于元军主力即将兵临湖州的传闻传遍了大街小巷,面对人心惶惶的市面,堂堂的州府二把手蹇材望,总是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身为宋室地方命官,必将尽忠职守,死而后已!

这位通判大人不但话说得漂亮,而且还专门做了一面大锡牌,上面刻:“大宋忠臣蹇材望。”同时他还把银子做成两片,与锡牌串在一起,上面写上:“如有人找到我尸体的,请代为埋葬,祭奠时灵牌上写‘大宋忠臣蹇材望’即可。这些银子就作为我的丧葬费了。”

蹇材望就这么着天天挂着大锡牌子和银片子,叮叮当当的在湖州城里来回晃荡,只等着元军的到来。当然元军来了,湖州守军也基本上没能力守住。

湖州城里自古河道密布,蹇材望早就说,只要元军入城,他就随时可以跳河自尽。每天见人就是这一套说辞,无论乡里百姓,还是同僚和朋友,蹇材望貌似这是在道别呀,相当悲壮!凡是知道的人,无不对他这种慷慨赴死的气节充满了敬佩。

到了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初一,狼终于来了。浩浩荡荡的元军开进了湖州城。这个时候宋廷的衙门已经人去楼空,蹇材望也已不知所踪,大家都觉得这位通判大人,必定是跳河殉国了。

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没过多久,人们都看到一位大元制式穿戴的人骑马而来。大家伙定睛一看,好家伙!这不就是那个“大宋忠臣蹇材望”吗?!

原来,这厮在元军入城的前一天就主动赶到元军大营投降了,然后摇身一变又以“大元湖州府同知”的身份,带着元军入城接收。从忠臣到汉奸,这身份切换自如,无缝衔接,留出提前量,蹇材望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两宋三百余年,文人大家辈出。而到了王朝末路,除了死守六年襄阳的吕文焕,高唱正气歌的文天祥,以及慷慨赴死的陆秀夫与张世杰之外,还有更多的就是如蹇材望这样的货色。他们平时伪装的道貌岸然,言语牢牢抓住人们的痛点,而一旦风云骤变的时候,本性会驱使他们现出了原形。

再读本文开头曹学佺的千古名句,五味杂陈。不禁要问,大是大非面前,这些人的圣贤书都读到哪儿去了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