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歼灭阎锡山十万大军,上级拟嘉奖电文,毛主席阅后改了一字

漫步史书 2024-04-13 10:04:39

1947年6月,徐向前抵达晋南,正式出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这也意味着,阔别七年一线的徐帅又重新出山。

之前我们曾数次聊过,中央之所以如此安排,也并非是要徐帅打出一个像样的战绩,而是尽可能的稳定主力出走以后的晋冀鲁豫军区。

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战胜利后,一度是我军最大的根据地,正规野战军一度达四十万,但在1947年6月,为了执行中央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刘邓首长已经带着军区主力,就连陈赓也带着四纵、九纵(陈谢集团)主力离开晋南。

当时的晋冀鲁豫军区,可以用空架子来形容,按照徐帅的话讲就是:

“正规部队少的可怜。”

有个需要解释的一点是,不少资料中声称,徐帅到晋南后打临汾战役,尚有一个主力纵队八纵,但事实上,八纵也不是齐装满员,成立之初就少一个旅,八纵22旅跟随陈谢集团挺进豫西去了(后来直接归了四纵)。

也就是说,八纵成立先天就不足。

不过很有趣的是,徐向前到晋南后第一次开会,就对众人宣布要打下整个山西,以至于让出席会议的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时隔多年后仍然感到惊叹:

“徐向前开始提出来时,大家并不相信,一段时间后,大家还将信将疑,最后大家才信服。”

需要指出的是,王宏坤后来带着新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南下支援刘邓大军去了,所以他并没有参与后来徐向前解放山西的一仗。

徐向前到山西后,在其后两年时间里,中央对他的指示可以用少得可怜形容。

事实上,这也是党中央毛主席高度信任的表现。

不过,因为晋冀鲁豫军区正规兵力实在不够,徐向前采取了边打边练的办法,抽调地方部队参与作战,并亲自下到一线部队传授作战方法。

有个特别的点是,运城虽然是晋冀鲁豫军区目标夺取的城市之一,但在主力部队调出后,中央给晋冀鲁豫军区的指示,只是袭扰从运城走出的敌军,尽可能的援助执行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

然而仅隔了一日,晋冀鲁豫军区就下达命令:

“八纵主力立即夺取运城,并相机夺取临汾。”

从两道命令前后变化,也不难看出徐向前决心。

1947年12月上旬,徐向前指挥运城战役的时候,八纵建设就已经初具规模,尽管仍然缺编一个旅,但是配合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作战,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整个战役过程中,八纵23旅在运城战役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当然,这也得益于23旅本来就是老部队,战斗力本身就比较强悍,起到了带头作用,使得随同参与作战的部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到1948年5月临汾战役时,八纵23旅再立战功,后来被授予“临汾旅”的光荣称号。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单凭八纵一个纵队,打运城还是很吃力。毕竟此前一战运城,陈赓率四纵主力,都没能拿下。

好在当时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当时就在晋南休整,在运城战役中担纲主攻。

再到后来临汾战役的时候,虽然西北野战军二纵已经被调回,但八纵已经被完全锻炼出来,加上一个新组建的十三纵,实力已经不小。

临汾战役打的确实艰难,盖因我军攻坚没有重武器,只能依靠挖掘地道掘进,并在城墙下埋设炸药爆破,所以临汾战役打了72天,开创我军攻城之最。

东北野战军进攻义县不顺利,毛主席还在给东野的电文中,特意强调了临汾战役的打法:

“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人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

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虽然两大军区合二为一,但在山西的军事仍然归徐向前统一负责。

原晋冀鲁豫军区八纵、十三纵组成了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徐向前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同时兼任第一兵团司令员。

加上一部分太岳军区、太行军区部队,徐向前合计能够调动的部队大致在五六万。

不过,在当时,光靠晋南一隅,已经无法养活如此规模庞大的部队,徐向前把目光关注到了晋中平原,当时的晋中地区,是山西主要的粮食生产地区。

事实上,也不单单是徐向前,阎锡山也特别重视晋中地区这个粮食生产基地,计划趁麦收季节,大肆抢麦抓丁,以解决军粮、兵员不足。

晋中地区显然成为双方必争要地。

后来晋中战役最特殊的一个地方,就是整个战役并没有攻坚战,因为晋中地区是平原,四通八达,所以阎锡山当时集中了大量的兵力用于铁路沿线布防,而且还封锁了晋中四周山区的山口,并且抽调了所部精锐的13个团组成闪击兵团。

这样一来,只要我军进入晋中地区,阎锡山的部队立马就可以进行反应。

更重要的是,阎锡山在晋中地区布防的兵力达13万,是我军的两倍还多。

不过,打运动战从来就是徐向前的拿手好戏。

徐向前并不关注阎锡山在晋中地区各个据点布置的兵力,而是关注在闪击兵团上,因为沿线的兵力很分散,只要我军集中兵力,就能短时间内拿下,而真正影响我军长驱直入,进军太原的,只有闪击兵团。

1948年6月11日,晋中战役发起以后,徐向前先调动吕梁军区的部队佯动,并出动太岳军区部队攻占灵石,调阎锡山的“闪击兵团”出动。并调动太岳、太行军区等部分地方部队,在榆次、太谷等地作战,吸引阎锡山太原方向的援军。

在阎锡山的“闪击兵团”被牵制住以后,第一兵团八纵、十三纵主力立即出动,经平遥、介休东南隐蔽北进,伺机寻找战机。

当阎锡山的“闪击兵团”发觉上当,急于撤军时,反而掉入我八纵、十三纵主力部队的包围圈,我军以逸待劳,击破敌“闪击兵团”一部,仓皇之余,敌人只好撤入平遥顽抗。

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调动平遥敌军出动,徐向前又派十三纵向祁县东南方向进攻,意图切断敌北撤之通道。敌惊慌失措之余,仓促出动,结果又被我军抓住,沿途追击,连续激战十数日,阎锡山部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突出重围。

至1948年7月16日晨,赵承绶集团再度发起突围未果,被我军抓住间隙,以大胆穿插的方式,将敌分割包围,至下午,全歼敌野战军总司令部和第33军(缺暂编第38师)、第34军(缺暂编第45师大部)、暂编第10总队等共3万余人。

阎锡山的“闪击兵团”全军覆没后,晋中地区沿铁路线守敌均惊慌失措,意欲夺路向北撤退,然而因举措失宜,被我军分割全歼,并没有造成很大的阻碍。

至7月21日,我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所部围至太原城下,标志着晋中战役彻底落幕。

与其他解放战争各阶段有名的战役对比来看,晋中战役明显有很大不同之处。

晋中战役是一次很高明的运动战,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同时,还实现了尽可能的解放晋中极为广大的区域,拓展了根据地,为第一兵团发展壮大争取了极大的生存空间。

更为关键的是,徐向前还把战线直接推进至太原城下,为全面解放山西打下坚实基础。

徐帅的匠心独运可见一斑。

事实上,如此高明的战术,在我们今天形容来看,似乎颇为简单,但在当时还有不少人其实不理解。

大踏步的运动作战,前线的战士们不理解,晋中六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很多战士们由于连日来的行军疲惫不堪,口干舌燥,因此有很多怨言。

时任八纵司令员的王新亭就曾回忆起,自己在晋中战役时期两次谏言被徐向前严词拒绝的事儿。

一次是在行军间隙,因部队连日来行军疲惫不堪,出现了减员的情况,王新亭打电话给徐向前建议:

“大家实在是走不动了,能不能休息两天?”

徐向前在电话里斩钉截铁的回答:

“不行,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就是爬也要爬到指定岗位上去。”

还有一次是在7月10日围歼赵承绶的野战集团时,因距离发起总攻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没有时间用来构筑进攻的工事,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有难度,王新亭再一次打电话称:

“能不能把总攻时间推迟一天。”

结果被徐向前毫不留情的拒绝:

“大兵团作战,统一协同行动,四个方向统一于明日拂晓发起进攻,你们纵队要推迟一天发起进攻,这怎么行?你们准备一天,敌人不是也准备了一天,那时我们失去了进攻的突然性,伤亡代价更大,这是错误的意见。”

徐向前大兵团作战的思维,在当时来看,依然是远远超过全军的、

王新亭也是后来在理解了徐帅的良苦用心。

晋中战役中,徐向前以六万大军,歼敌十万人,遍观各大解放战场,都不见有如此大规模的胜果,对全局的胜利也有积极意义。

党中央毛主席事后致电华北军区嘉奖:

“庆祝你们继临汾大捷后,在晋中地区歼灭阎锡山一个总部、五个军部、九个师,两个总队以及解放十一座县城的伟大胜利。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指挥下,由于全军奋战,人民拥护、后方努力生产支前,及各战场的胜利配合,仅仅一个月中,获如此辉煌战绩,对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现我军已临太原城下,最后地结束阎锡山的反动统治的时机已经到来,尚望你们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为夺取太原,解放太原人民而战斗。”

据说毛主席在拟定电文后,又把电文拿回来,在原定的“对整个战局帮助很大”改为“对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16 阅读:4189
评论列表
  • 2024-04-20 20:10

    徐帅在大别山、川陕也是大手笔运动战频出!

  • 2024-04-14 14:47

    向伟大智慧双全的徐:向前元帅致以嵩高的最隆重的敬意

  • 2024-08-24 15:44

    晋中战役就像四渡赤水一样,把敌人调动的晕头转向

  • 2024-08-29 18:47

    徐帅指挥的晋中战役,可以比美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