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国有企业的朋友抱怨,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快要抑郁了,搞得在外面那些挤破头想要进去的朋友,有想掐死他的感觉。当然这位朋友并不是“凡尔赛”,国有企业就像个围城,外面人看着是个铁饭碗,旱涝保收,没有“内卷KPI”的压力,还拥有高福利,可是内部人看来,自己就像卓别林《摩登时代》当中那个拧螺丝的工人,每天干着重复的工作,没有丝毫的成就感。
那么是不是把心一横,果断辞职入海呢?先等等,不妨尝试下第二职业,当然我这里说的第二职业并不是上班“摸鱼”,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而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培养一个除了工作之外能够养活自己的职业。
像我朋友那样,我给他的建议是:先做好自己的第二职业,当自己第二职业能够养活自己的时候,再决定是否跳出这个“牢笼”,否则,出路没有找好,贸然跳出去就是一个坑。
那么该如何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呢?首先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坚持下来,做好自己的第二职业,就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并非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比如我有个朋友,哪个行业火就去从事哪个行业,最早干过团购,还搞过P2P,折腾一圈下来,钱没有挣到,也没有学到什么技能,总之,给人的感觉,晃悠了十几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能够发展成为自己的第二职业,还要看这个兴趣能否给他人带来帮助。如果这个兴趣爱好仅仅是自嗨,没有给他人创造价值,最多只能算作消遣娱乐,是不能成为第二职业的。我们拿玩游戏为例,如果你是职业玩家,能够给其他人带来观赏性,那么就可以成为第二职业。相反,如果游戏玩的菜,还想当做职业,不是坑自己,就是坑亲人。
同是第二职业,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这里的“高低贵贱”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考虑的。比如有些程序员,利用自己业余时间,给别人做些项目,既能够挣到外快,也锻炼了自己的技能,如果你利用业务时间做问卷调查,或者做跑腿等服务,从个人成长性角度考虑,基本为零。
通常来说,做那些技术门槛高,需要时间积累的第二职业职业,获得成长性收益会越来越高。拿写作为例,刚开始收益非常低,肯定不如跑一单外卖,但是随着写作水平提高,收益肯定也会水涨船高。
除了写作,看电影、旅游、打游戏,甚至钓鱼都能成为你的第二职业。之前有位朋友非常喜欢钓鱼,每逢周末都要开车出城去钓鱼,甚至晚上下班也要跑近一点水库钓鱼,乐此不疲。后来他觉得一个人钓鱼太孤单,就开了直播。那天聊天他告诉我:在某音上粉丝30多万,平时带货渔具也能够有几千块钱的收入,按照他目前的状态,第二职业完全可以成为第一职业。
我还遇到一位给孩子做职业规划的妈妈,她之前总为孩子择校、考学担忧,后来把自己亲身经历做成公众号内容,现在依靠给自己粉丝做职业规划,也获得不菲的第二职业收入。
话题有些扯远了,其实不仅是国有企业员工,很多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遇到职业倦怠期,然而企业那么大,不可能换个花样让你去冒险,因此第二职业可以成为你冒险的新天地。
相比于动辄裸辞,“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朋友,第二职业相对来说更加稳健,也能够获得长时间的成就感。当然,第二职业也要看自己的知识技能构成,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好还是朝阳行业,有很高的成长性,否则第二职业不能给你带来高成长性,未来也不能成为你的终身职业。
很多企业对于员工发展第二职业是很反感的,好的第二职业不能能够历练员工的技能,同时还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就感,让员工度过职业倦怠期。
我们做第二职业也要持之以恒,拿写作为例,如果你要想出一本书,从选题到写作再到编审、印刷、上市,至少要6个月以上,很多人难以坚持下来,我们不妨把书籍拆成小的章节,然后发表在网上,从网上获得读者的反馈,从而能够获得短期的正向激励,让自己坚持下来。
现在我们一说起国有企业,大家还和过去“铁饭碗”划上等号,其实现在国有企业也逐渐改变“终身制”,每隔几年要求从新签订一次合同,并不能保证你一辈子不丢工作。所以,第二职业不但能够缓解我们的职业倦怠,同时还能够给我们上一道保险,保证我们在失业的时候,还能够有新的职业可做。
每个人在职场历练多年以后,都会掌握一些有价值的资源,比如知识、技能、人际关系、信息、渠道等等,都可以转化为第二职业。虽然第二职业做起来不难,但要长期坚持,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并不容易。因为它经常碰到三分钟热度、自我怀疑之类的障碍。除非你能坚持努力,穿过障碍,才会迎来比较稳定的阶段。但即便如此,副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升级。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第一职业,还是第二职业,都需要主动学习的态度,不断克服自我的惰性,坚持不懈地努力,甚至可以说,主业做不好的人,也很难做好副业;副业能做好的人,主业也可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