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分娩量狂跌近半!医院产科儿科关停潮起,生育难题咋解?

星河璀璨夺目 2025-01-09 14:42:55

我不想生!一提到生孩子,很多年轻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生个小孩哪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要生、得养,还得好好养。

但要高质量的养大一个孩子,花的钱又岂是三五万就能解决的事。

如果生孩子当真简单,我国孩子的出生率又怎会连续八年跌,甚至不少医生都开始关停儿科产科!

面对这样的生育难题,到底该何解?

一、八年来新生儿跌了多少?

很多人都知道新生儿出生率降低了不少,但对具体的数据并没有多少敏感,先来看一组百分比数据。

从中经数据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看到,2016年时我国的出生人口达在13.57‰,而后一直再没涨过,降到12.64‰、10.86‰。

到了2023年的时候,甚至只有6.36‰。

将2016年和2023年的数据做对比,就能看出来出生人口下降近半。

在以前,无论是产科或者是儿科专科医院,说门庭若市也不为过。

就拿儿科来说,候诊位置上总是坐满了家长和孩子。

在产科医院,前来就诊检查的产妇、孕妇也比比皆是,护士忙得恨不得再长两只手。

如果孕妇想要做四维彩超,还提前一两周进行预约,有的孕妇情况紧急,甚至需要四处奔走找关系,才能在短时间入院,安排上床位。

甚至上个病人还没有办好出院手续,下一个病人已经带着行李在床边等着了。

很多儿科和产科的医护几乎是连轴转,很少有休息时间,忙得连生理期都不正常了。

所以在那个时候,不少医护人员都会自我调侃,用“闭经指数”来衡量自己的绩效,当然这种情况是暂时的。

当医护轮班别的科室时,生理期也能恢复正常,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产科、儿科有多忙。

而如今,即便是一些三甲医院儿科的床位也缩减了近六成。

就曾有儿科医生透露,以前儿科病房的使用率超过85%,就连走廊两侧也会摆满病床。

即便如此,也有很多患儿没有床位,甚至需要将两个患儿安置在一张病床上。

然而现在病床的使用率骤降,使用率还不足30%。

这种情况在综合性医院可能还不是太明显,但在儿科或产科专科医院中,却异常打眼。

曾经异常火爆的产科和儿科,如今住院人数却寥寥无几,病房外的走廊上也没了以前的喧嚣吵闹。

这是因为分娩量的断崖式下降是所有产科和儿科都在面临的问题。

接诊量不足,必然影响到科室的运营。

为了生存,医院不得不进行转型或缩减规模,不少医护人员都面临着转型或失业的情况。

有的妇幼保健院的分娩量甚至下降了一半,也就是医院一半的业务量没有了。

没有业务量,绩效奖金也就会低下来。

当工资和奖金少了,自然是留不住医生的。

于是产科和儿科的医生大量流失,有的转型,有的调换岗位。

因为医护也是普通人,也需要经济支撑,无论是转型,还是调换岗位,很多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二、产科儿科的关停潮因何而起?

和其他科室相比较,产科和儿科的成本会更高一些,这两个科室的医疗服务特性决定了其成本无法降低。

儿科面临的是表达能力有限的儿童,虽然在看诊时有家属陪同在侧,但自身病症如何,儿童很难精准地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医生结合家长及患儿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诊断用药,且用药得拿捏精准。

若是患儿年纪比较小,配合度很低,再检查时往往不那么配合。

比如小孩在打针时,大都会挣扎个不停。

无论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对于护士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如果不小心扎歪了或是输液时鼓包了,还得重新扎。

孩子大哭,家长略带埋怨,材料也得用新的。

虽然耗材费用是患者承担,但医院也需负担一部分。

种种因素加起来,儿科的治疗成本也就比较高。

同样产科也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确定性着实太多,整个医护团队必须严阵以待。

如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胎儿窘迫等情况才能够有效应对,而且产后护理也必须做到面面俱到。

然而顺产的收费比较固定,而剖腹产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费用也提升了不少。

出于对恢复以及费用方面的考虑,产妇的住院期间会缩短了许多,总体上来说经济效益大不如以前。

再加上很多医院以效益为导向,产科和儿科的资源、设备、资金等等都在向收益更高的科室倾斜,导致产科和儿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

其次,医保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促进了产科儿科的关停潮。

医保政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医疗成本,让患者能够用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治疗。

然而儿科和产科许多必要性的治疗项目很难压缩成本,比如产科的紧急救治、儿科的机器检查等等,这也使得俩科室的医疗报销额度越来越紧张。

再加上有的地区对生育相关费用的报销范围有限,患儿或产妇家庭仍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费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对产科和儿科的需求,非必要的情况下,都不会前来就诊。

除此之外,产科和儿科的工作强度也很大,频繁值夜班、加班都是日常,以至于生活作息十分紊乱。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内行人说的“闭经指数”。

但是薪资待遇与付出并不匹配,比起其他科室来发展机会也更小。

曾有人做过调查,国内儿科专业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工作的留存率不足50%,更多的人是另谋出路,或是转向成人科室。

产科也同样如此,薪资待遇比较低,但是产科人员的工作强度却很高。

分娩高峰期时,常常需要连轴转,精神高度集中,身心俱疲。

尤其是很多产妇分娩时都在夜间,这也导致住医护人员不得不也随之加班。

长此以往,在岗人员负荷过重是必然,服务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至于产科人才吸引力不足,由此就会陷入人才流失和业务萎缩的恶性循环。

三、面对生育难题,该何解?

首先,政府就得拿出态度来,真金白银的加大财政的补贴力度,设立专门的生育扶持基金,将生育津贴提高起来。

只有政府的补贴足够有吸引力,才能让老百姓有动力去拼二胎、三胎。

其次,医院还应做好医疗规划,在儿科和产科的资源配置上应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比例,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拓展儿科和产科的业务。

让儿科不再局限于看病,产科也不局限于分娩一事上,还可配以产后康复、月子中心等。

如此既能留住人才,也能让产科、儿科不再面临停业潮,让这两个科室的医护人员有更多的保障。

除此之外,还得从宏观上解决当下经济不景气的情况。

不少家庭不愿生二胎或三胎,更多的出于经济的考虑。

在市场经济以及人工智能的冲击下,不少人都面临着降职、失业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手里没有多少余钱的年轻人谁敢生小孩?

有的职业女性在怀孕生子后,还要面临着降薪、升职没机会等问题。

而且有的职场环境对生育家庭不友好,育儿假、陪产假落实不力,不少女性都不敢轻易怀孕。

许多企业为降低人力成本,对育龄女性存在隐形歧视,招聘时顾虑重重,担心生育带来工作中断风险与额外成本,遂在招聘时就要求女性几年内不能结婚生子。

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不少人不得不选择不生育。

要是这个时候怀上了,也会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是否要留下。

如果生育难题,国家和社会能出相对可行的措施,相信也不至于如此。

结语

解决生育难题需要多方面合力协作才能破局。

为改善这一问题,政府需了解到当下儿科和产科面临的问题。

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一系列实质性措施,减少老百姓的忧虑,如此才能让老百姓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犹豫不决。

其次,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场所,医院也应调整政策,优化产科和儿科的资源配置,拓展业务范围,以此来提高儿科和产科这俩科室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除此之外,社会用人单位也应改善职场环境,减少对育龄女性的隐形歧视,只有多方面通力合作,才能让年轻一代愿意生,敢于生。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妇产科迎来关停潮,当代年轻人是真想好不生了吗 蓝里 2024-03-29 21:12:34

妇产科迎来“关停潮”:孩子少了,医生失业了 十点人物志2024-04-19 13:41

产科困局:分娩量腰斩,应对考核进退两难 新黄河2024-03-31 14:49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