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平陽第一位留学举人|曾任民国外交部秘书,财政部佥事→

热爱光明人家 2025-01-07 03:17:03

晚清温州平陽留学举人陈经略考

--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五年,回国中法政科举人,江苏江宁试用知县。民国外交部秘书,财政部佥事、司法部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

文:光明人家 2025-01-05

平阳在晚清民国时期出了不少的人物,留学生众多,而其中有位杰出人物,却至今不为人们所悉知,他出身望族,留学东瀛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五年,归国后考取清廷留学法政科举人(平阳县首位),试用江苏省江宁知县,后任民国外交部秘书,财政部佥事等职。却长期默默无闻,下面笔者收集文献历史资料,初步简略还原这位地方清末民初时期杰出的人士、经济学家--平阳留学举人陈经先生。

出身望族 留学日本

南雁镇位于平阳县的西部,因南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景点均在本镇境内,故名。东邻水头镇,南连闹村乡和青街畲族乡,西接顺溪镇,北与山门镇隔溪相望,古属平阳县崇政乡,民国十四年(1925)前后属北港镇,民国三十年(1941)称雁山乡。1956年为南雁乡,1961年为南雁公社,1984复为南雁乡,1988年改设南雁镇。2023年末全镇总面积43.51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9339亩,总人口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800余人,下设南雁、雁荡、矾岩三个社区,辖16个行政村(社)。

南雁镇坎头村,据平阳金乡(今属苍南)东田《陈氏宗谱》记载,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金乡东田陈氏始祖亮弼第二十七世孙陈君敬自东田迁徙于此,定居在山坎之上,称上坎头,后人又析居山坎之下,称下坎头,村名称坎头。北港坎头陈氏是近代平阳著名的书香门第,素有“十八担书簏出坎头”的俚语。陈氏族人修文重教的善举,成为十里八乡的美谈。坎头陈族自肇基伊始,农桑并举,耕读传家,后成为平邑一大望族。

在陈君敬开基后三百八十多年时间里,坎头陈氏文脉绵延,精英频出,特别是晚清民国近现代,人文鼎盛。坎头村中有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陈氏宗祠,其形制典雅,气势恢宏,现为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其大门撰有楹联:“水流颍川无二郡,祠对南山第一峰。”门庭两侧竖立四对旗杆石,其中一旗杆石刻有“光绪己丑年(1889)”字样,彰显着家族荣耀。

在清末民初,从陈家宅院走出的贡生与人物不胜枚举,诸如陈时越(君敬五世孙)、陈思约、陈思极(君敬六世孙)、陈正芽、陈正绘、陈正韵、陈正汀、陈正随(陈君敬七世孙)、陈振椒(君敬八世孙)、陈宏开(君敬九世孙)。陈嵘(君敬七世孙)就读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陈振洛(陈振椒之弟)就读东京同文书院、陈宏读就读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陈宏声就读东京高等工业学校、陈宏余就读早稻田大学商科、陈振贺就读九州工业染科学校、陈基定、陈基绵(君敬十世孙)就读九州染科学校、陈载扬就读东京高等工业学校。陈基清(暨南大学毕业)。另有四位族人考入黄埔军校。

陈振椒(1873-1921)字子蕃,恩贡,平阳近代教育改革家,师从平阳教谕吴承志(举人),又受孙诒让等文化名流影响。光绪三十年(1904),陈振椒与平阳学界领袖刘绍宽联袂赴东瀛考察教育,历时70天。回国后在南雁创办龙里初等小学、怀新高等小学,在全县开新风气之先河,在平阳与刘绍宽齐名,被称为“南刘北陈”,1912年冬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坎头村的陈氏后人,最著名的要数是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陈嵘与杭州学军中学首任校长陈铎民,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却学风鼎盛,成就斐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故苏步青先生有题撰:“黉门遗泽,科苑流芳。”

但是坎头村却有个著名人物却不为人所熟悉,他就是陈经(君敬九世孙),1904年留学东瀛五年,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回国后,于清宣统元年(1909)参加清廷留学生考试,考取中法政科举人。这也是清廷废除科举考试后,平阳县第一位考取留学生举人。后被清廷任用为江苏江宁试用知县。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秘书,财政部佥事等职。

法政举人 试用知县

陈经(1878-1923),字藜青,又名宏读,陈君敬九世孙,祖居南雁镇坎头村顶新厝,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陈正绘,字汝生,贡生,号“琴堂先生”,清诰封五品衔。其父陈振巽,字箕畴,增生,有声于庠序间。陈经自小天资聪颖,便幼承庭训,家学相传,博通经史。未冠,补平阳县学生员。后入南雁会文书院、县城龙湖书院就读,素有文名。

自鸦片战争之后,乃李鸿章所言之晚清以来的“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期,自西学东渐,新学兴起,后清廷罢停科举,兴办学堂。陈经乃顺应时代潮流,转向研究新学,并投身致力于兴办地方的教育事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陈经与族人陈少铭、陈少玉、陈子蕃等在家乡坎头陈氏宗祠创办致用初等小学堂。

清末的内忧外患,到海外留学取经已成国人共识。“师夷长技以制夷”,一些有识之士毅然走出国门,其中不乏平阳人的身影。从1898年开始,游寿宸、陈蔚等相继考取南洋公学官费留学生,开平阳清末民初留学风气之先。在1898年至1911年的13年间,平阳仅留日学生就近30人(留美1人)。1904年,陈经在家族的支持下,东渡日本留学。自费入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在瑞安学人张小宇编撰的《近代温州留日学生名册》记载:“陈经,字藜青,又名陈宏读,籍贯:平阳,费别:自费,学校:早稻田大学,专业:专门部政经科,国内通讯地址:平阳北港山门。”

在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国内大批青年负笈海外,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留学热潮。这些留学生都是难得的宝贵人才。清廷非常希望利用他们的才能来巩固统治,但又特别惧怕他们。于是,清廷决定采取科举取士的办法,对归国留学生加以考试,再给予功名,授予官职,既使这些有为青年为其所用。1905年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由于信息不畅,知者有限,只有部分留日生参加,金邦平等14人考中,分别按考试成绩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分配了翰林院检讨、内阁中书、知县等官职。

1906年举行第二次留学生考试,参考人数大增,许多欧美留学生也踊跃报名,竞争十分激烈。1906年的这场归国留学生考试共录取32名,其中最优9名,优等5名,中等18名;最优的9名除1名留英外,全是留美生(总体水平高)。年龄均在25到30岁之间,大都来自东南沿海,表明这些地区开放程度相对要高些。1907到1910年的其他4次归国留学生考试,基本按这样的程式进行,也大体保持这样的分布格局,只是在严格限制授官人数的前提下,录取人数有较大的增加。

清宣统元年(1909),陈经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科五年毕业。回国后,便参加清廷学部举办的留学生在京考试,高中法政科举人!这也是平阳县第一位考取留学生举人,同科中举同郡有瑞安进士项骧(俗称洋状元)、举人林大同等。据《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载:“五月乙巳,引见廷试游学毕业生。得旨:进士项骧、林大间、程鸿书、陈箓、唐有恒、刘钟华均着授为翰林院编修;林志琇、濮登青、颜惠庆、朱光焘、王焕文均着授为翰林院检讨;王兆楠、吴匡时均着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刘崇伦、王若俨均着以主事,按照所学科目分部补用。举人魏宸组、杨汝梅....均着以主事,按照所学科目分部补用;刘勋麟、唐演....林大同、均着以内阁中书补用;王淮琛....陈经、龚廷栋....选均着以知县分省试用。”

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十《选举》载清宣统元年(1909)法政科举人:“陈经,字藜青,居北港山门,江苏试用知县。民国四年(1915),荐任财政部赋税司签事。”陈经到江苏省试用知县,先分发江宁,旋即任都署审查员,交涉使署调查员、提学使署(学政-相当于省教育厅)文牍(文书、秘书工作)等职务,都非常称职。深受时任两江总督张人骏的推荐与器重。

张人骏(1846—1927),原字健庵,又改千里,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丰润县(今唐山丰润)人,同治戊辰科(1868)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广西按察使、广东、广西、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山东、河南、广东、山西巡抚;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两广总督;宣统元年(1909)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辛亥革命后去职,初避居青岛,后迁住天津英租界。民国十六年(1927)病逝,终年82岁。

外交秘书 司法推事

辛亥光复,民国改元(1911),建都南京。陈经由于其是留日早稻田大学高材生,又是清廷法政科举人,其专业是财政、法律、经济学,是难得人才。一时政府各部门争相聘请。时任中华民国军政府的外交部长伍廷芳委任陈经担任外交秘书。而财政总长陈锦涛又调派他到日本办理华侨募债事宜。事毕回国后,刚好逢南北统一,袁世凯任大总统,民国北洋政府成立,迁都北京。

1912年6月,上台仅三个月的唐绍仪内阁结束。7月,前清旧吏大理院院长许世英出任陆征祥内阁司法总长。许氏上首要任务就是处理因内阁纠纷而迁延多时的司法改组问颖急是改组大理院及京师各级审检厅。8月24日司法部呈请大总统任命陈经等人为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法官)。核查上述人员相关履历,均为新式法政人员,且多为留洋归国人员,故司法部称:“大理院暨各级审判检察厅,业已改组,所有简任荐任各司法官暨办事员,均系法律或法政毕业人员”。

但是陈经任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有无上任及事迹无载不明。而后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推荐陈经任财政部编纂处编纂。民国二年(1913),时任财政总长熊希龄推荐陈经任财政部赋税司签事,兼改定崇文门税则。崇文门税关向来是一个著名的肥缺,有某总办乘车拿着巨款想贿赂他谋取私利,被其严词拒绝:“有总办某辇钜金欲干君以私者,君竣拒之,时论皆交口誉君,以君为有操也。”当时诸公要人纷纷赞誉,称陈经其道德有操,底线有守。

崇文门税关,京师收税总机关,其长官称“崇文门监督”。主要负责税务管理。崇文门税关曾是全国最大的税关,每年征收的税额,居全国各大税关之首。说崇文门税关著名的肥缺,既然是“优差”,他们的收入是多少呢?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其曾做过崇文税关的帮办委员,他在该书中写道:“余充崇文门税关帮办委员,岁约可得四五千金(年收入四五千两银子)。据云监督岁入亦不过数万金。彼时视此差遂为京官最优者。”

清代陈康祺编著的《郎潜纪闻三笔》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天下榷税之关,以京师崇文门胥吏为最侈且暴。言官屡劾,谕旨屡诫,而积习如故也。”崇文门税关处在万方辐辏的京师之地,商贾往来频繁,在此征收商税,是一个很容易多收肥己的差事。除了正常税收,这些税官和胥吏利用职权,想尽办法从货商那里额外多收、敲诈勒索、违例罚款,其敛财花样之多,难以枚举。有清一代乃至民国初期,官民人等对它的印象却很差,甚至称其为“鬼门关”。后崇文门税关最终于1930年正式撤销。

仕途失意 英年早逝

由于当时的军阀混战,南北党争。陈经在短暂几年北洋政府中任职之后,因其“伯乐”如伍廷芳、熊希龄、周学熙等都先后“奉身而退”,陈经在仕途得意,官职上升时光短暂迅速,“腾骧云路,在指顾间。”由于失去了“伯乐与靠山”的庇护依靠,仕途旋即失意。于是他知晓此时事已不可为,遂绝意仕途,离开京城。

但陈经毕竟是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法律政治经济科的高材生,其胸怀抱负,志存高远。在离开政坛后,他仿效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顾炎武和南通清末状元张骞,投身致力于实业报国。他闻听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想依靠家中的资金投身农垦。他与弟陈君毅(在黑龙江任职),堂侄陈基启组团去黑龙江开荒垦植。

在民国谢晓钟《新疆游记》(1916—1917)书中,有陈经在黑龙江开荒垦植一段记载,《往还东三省(11月11日至12月5日)内容如下:民国五年(1916)十一月十九日晴,晨霜如雪。住黑龙江省城。早七时起,头痛如昨,舌苔厚而黄。询茶役几时开车赴昂昂溪,答称早八时。亟雇马车往车站,至高审厅前,行人谓车已开,且日只一次,乃嘱马夫驾游环城近郊。途经江浙会馆,烈夫(敷)入询彼同乡陈藜青住址,门者谓询经理始详,遂至电灯局访无锡秦曙村。其人老迈,和蔼可亲,留余等早膳。复导访交涉员范其光,嘱以私人感情,向俄领办护照,范答竭力为之。折至大兴昌旅馆,晤陈藜青昆季,暨孟正诸君。陈曾官财部佥事,居此办垦,获利甚丰,旋送余等返迎宾馆。

谢晓钟《新疆游记》文中烈夫其人,即当时谢晓钟西去新疆同行的助手平阳人林竞(1892一1962),字烈夫(敷),浙江平阳霞关人(今属苍南)。毕业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民国时期曾曾任护国军司令部秘书、青海、甘肃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其著《西北丛编》一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日记,下编新疆记略。

谢彬(1887—1948),字晓钟,号作法。湖南衡阳县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16年学成归国,与革命党人林烈敷等参与广东、湖南的护国战争。后奉孙中山之命,以大元帅府财政部特派员身份,前往新疆考察。写成30余万字的《新疆游记》。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中将参谋部参谋长,1948年9月病逝于衡阳,终年61岁。

但是陈经在黑龙江开荒垦植最终无所得,他后又和堂弟陈克明(历任财政部主事)合作筹建浙江湖州农林业协会,以及后来到福建福鼎创办民生垦植公司等等,其南北奔波,呕心沥血,跋涉六省,造福异乡,本来想用其平生所学,振兴国家实业,遗憾的是,其生不逢时,又不屑于官场的龌蹉不堪,而频遭挫折,心力交瘁,懊恼惆怅。最后游走于福建厦门,终改以律师为业自给,不到一年时间,客死他乡,时年四十六岁。

后 记

陈经其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陈家祠堂的右侧创办“致用学堂”,为培养出陈嵘、陈铎民等国家栋梁之才打下了基础。他倡导新学,主授经史、舆地、格致等课程。居家教授乡里子弟为乐事,训释大义,嘉惠学林,一时声名远播。1904年,陈嵘(1888-1971)自安吉县回故里坎头求学,入致用学堂,陈经为原名正荣其取名“嵘”。1906年,陈经又资助介绍陈嵘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日语速成班学习,1909年考入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森林科,1913年学成回国,后终成中国林学泰斗。

陈嵘的成才之路,陈经便是人生道路上的最重要的贵人和导师,也可以说,若无陈经创办“致用学堂”和对其引导与全力帮扶留日,便无后来的陈嵘。由陈经启蒙教授成材还有陈铎民(1902—1993),字先贤,号铎民,坎头村人。毕业于浙江省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和北京高等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史地部,是著名的杭州学军中学和平阳二中(南雁中学)的创始人和校长。

陈经有一子,名陈基清(1910-1984),号大灋(法),暨南大学毕业。1945-1946年任南雁中学校长,后历任原上海跑马建筑学校、复旦大学教授。陈经生前曾与平阳同邑留日举人杨悌有交谊,杨悌(1880—1951),字子恺,平阳江南张家堡(今属龙港市)人。1906年赴日留学,1910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同年归国后考取清廷法政科举人,民政部七品京官卫生司行走。民国改元后,历任浙江省高等检察官、浙江临安知事、上虞知事、萧山法院院长等职。

民国庚寅年,陈基清特向杨悌乞请其父陈经(藜青)之志铭,杨悌遂作《清江宁候补知县陈君墓志铭》,其最后铭曰:

官不遂,穷益坚。乃渡辽,思营田。

踬中路,行不前。数奇兮,啬其年。

有继起,其世延。山苍苍,环此阡。

参考文献:

01、《民国.平阳县志》王理孚修,刘绍宽等纂 1925

02、《近代温州留日学生名册》张小宇编撰 玉海文化 2022

03、《颍川郡陈氏宗谱》金乡东田陈氏藏,由陈革新先生提供

04、《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王炜编校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05、《南雁山下坎头村 黉门遗泽陈家人》潘孝平 新平阳报 2016

06、《平阳文史资料三十七辑》平阳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19

07、《龙港文史资料--杨悌》龙港政协文史组.2021

08、《新疆游记》谢晓钟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09、《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丛书》宗祠.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10、《民国初年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兼论辛亥鼎革后的人事嬗变》李在全.2017

11、《北京大运河故事》李良,王长松编.北京出版社,2022.

12、《平陽近代留日学生略考--清末民初平阳留学潮》:光明人家 20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