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在大街上溜达,不经意间走到一个卖豆制品的小摊点。食品都用塑料袋装着,一袋一袋的摆在三轮车的车箱里,有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油豆腐、香辣豆腐等共十几样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色泽不同的豆制品。摊主是一个60多岁的妇女,乡下人打扮,皮肤较黑,个子1米60左右,不时吆喝一声:“怀安豆腐干一一豆腐皮一一,好吃不贵一一……”我也比较的喜欢吃豆制品,于是买了一块四元钱的豆腐干。就在我付钱的时侯,摊主看着我说:“听话音你不像是城里人,好像在哪里见过,又一时想不起。”
“是的,我是城南五十里的古城镇人。”
“哪个村的?”
“靳家夭村。”
“我是下神峪村的。”
“哦,三十多年前我在下神峪村教过书。”
“怪不得我说见过你。”
原来她与我同乡,相距八里地,都是近几年从村里搬到城里来的。因是同乡,二人攀谈起来。
她老公姓李,农民,十多年前在村里连种地带磨豆腐,后来到县城租了房,专做磨豆腐的生意,由于手艺好,加上人品好,生意兴隆,收入颇丰。可是在六年前老公因患脑血栓导致半身瘫痪,个人生活勉强还能自理,但什么营生都不能做,从此家里的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整日劳作,十分辛苦。
起初我以为她的那些豆制品都是自家加工的,看着买的人不绝不断,有的给现钞,有的扫二维码,忙碌一天,估计收入还是不错的,便问了一句:“一天下来收入不少吧?”
“唉,赚不了几个钱。”
我想这可能是做买卖的共性,不愿说实话,后来经她详细一说,也就相信了。
原来她的货都是接了怀安(县名)一个厂家的,也就是说她只是个“二道贩”,除了本钱,的确赚不了多少,利润大约是本钱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运气好,一天挣个百八十元,如果遇上雨天雪天,不能上街摆摊,一点都卖不出去。
趁着没人买的当儿,她整理了一下袋子,东挪挪西靠靠,摆的整整齐齐,又跟我说:“现在做这号买卖的人很多,一条街就有好几家,这钱实在是不好挣呀!”听到这里,一种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她的生活实属不易,进而又想到了自己,退休后什么也不干,坐在家里每月能拿五千多养老金,和她相比,我算是个福人了。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删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