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立大功了!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如今沙漠变绿洲!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9-15 15:46:42
前言

苍穹下,鄂尔多斯的库布齐沙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由5600株沙地柏编织而成的“绿色中国梦”五个大字耀眼醒目,内蒙古在治沙工程上又立大功!

曾经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转眼多年过去,库布其从那个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摇身一变成为让人心旷神怡的绿洲。

殊不知一切辉煌表象的背后,凝聚着多少人努力的汗水。

将黄河水引入内蒙古,这一伟大构想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库布其沙漠又迎来了怎样的变化?

1

1935年,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对我国人口密度分布进行研究的时候,意外发现倘若用一条线,将东北黑河和西南腾冲连接起来,国土面积几乎被对半平分,但东部地区却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

直至今日,我们也能看出这一问题,甚至东北地区的人口也不断向外界流失。

越来越多的人口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倘若国家未实行西部大开发决策,或许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

实际上在西部地区,除了青藏高寒地区之外,大量的沙漠戈壁也是发展上绕不开的话题,库布其沙漠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总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一度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

在治沙工程开展前,库布其沙漠的改善难度令人望尘莫及。其流动沙丘达到了整体沙漠面积的65%。

治沙本就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功夫的工作,相较于普通沙丘,流动沙丘的出现无疑又增加了治理难度,这究竟是为何?

之所以被称作流动沙丘,是因为此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容易发生顺风向移动,这就导致治沙项目很难以一个固定的地点为中心,向外推动治沙工作。

除此之外,流动沙丘表面的植被更加稀少,自然固沙能力更加脆弱,在治沙期间不仅要考虑沙丘结构,还需要持续监测风向的动态,及时调整治理策略。

作为典型的黄沙之地,此前的库布其沙漠就像是一片死寂的黄色海洋。

虽纵横百里,可却看不到任何生命迹象,称其为“生命禁区”一点也不过分。

每当狂风来袭,整片沙漠就被漫天黄沙笼罩,周边的居民深受其害。

“这样的景象我们几乎天天面对,每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应对风沙上,平常吃饭的时候都得关好门窗,不然就得吃一嘴沙子……”。

当地居民的一番话,透露出一丝凄惨,也流露出一丝无奈。

国家不可能看着老百姓饱受风沙困扰而坐视不管。

于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库布其沙漠当地的干部群体就已经响应国家号召,稳步推进治理政策。

当地干部带着老百姓拿着铁锹、锄头,背着树苗走到黄沙大地,想要在这片寸土不生的沙漠上种出大片树林并非容事。

在经过专家小组调研走访后,库布其沙漠采用了“先近后远、前控后堵、四面包围、中间开花”的种植方式。

先从靠近老百姓生活区域的地方着手,相较于沙漠中央,这里的土地状况要好很多。

既能够积累经验技术为后面的全面治理打下基础,又能率先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问题。

有了前面奠定的基础,随后就是“前控后堵”的空间布局策略。

上面已经说到,库布其沙漠存在很多流动沙丘,而在沙漠前缘种植防风固沙林带后,则能够减缓沙丘的移动。

随后在后方构建防沙带,堵住了风沙的去路,也便达成了“四面包围”的效果。

但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还是在2004年。

这一年内蒙古政府大手一挥,下定决心将库布其沙漠变为绿洲,于是制定了“引黄入沙”的方案。

2

为何要引黄河水?

要知道,林带的生长离不开水源,虽然当地群众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原本让人望而却步的死亡率,如今已经得到很大缓解。

可毕竟当地降雨稀少,想要进一步扩大成果,水源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黄河为何成了最佳选择?

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水量十分充沛。

尤其在汛期,水流大面积泛滥,不仅让周边民众感到惶恐不安,就连大坝设施都要进行加固,即便我们准备得如此充分,但洪水灾难仍旧时不时祸及百姓。

其实黄河爆发水患的问题也十分容易揭晓答案。

冬天的时候,黄河水面都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可春季来临,上游地区的冰面逐渐融化,但下游地区水面却仍处于冰冻状态。

上游的河水不断积累,大水患还能通过疏通及时避免,可小水患却毫无办法,屡禁不止。

黄河流域水流泛滥,但库布其沙漠的水却比金子还要金贵。

倘若二者中和,既能够解决困扰多年的水患问题,又能够推动治沙工程。

除此之外,库布奇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区,紧靠黄河紫子湾。

从理论上来讲,将黄河水引入库布其沙漠是行得通的,成本也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

从2004年开始,内蒙古政府先后斥资9亿巨款投入这场规模浩大的工程中,虽然理论上行得通,但实际进行起来却充满诸多困难。

到了黄河汛期,施工团队成功将黄河水引入库布其沙漠。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历经三十余年的努力,植被面积已经翻了好几番,但仍旧锁不住引入的水,看来还得增加更多的植被。

在政府的号召下,整整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都被民众种上沙柳。

有了充足的植被,既能够锁住黄河水,又能够让植被加快生长,二者相辅相成,原本荒芜的沙漠逐渐显现生机。

3

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库布其沙漠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已经种上树林,植被覆盖率高达65%,相较于十年前,增长了30%以上。

原本这片不毛之地,过去仅有一百多种物种生存。

如今在治沙工程稳步推进的情况下,生物种类高达一千多种,沙丘的平均高度也降低了二十多米,老百姓们即便是打开门窗吃饭,也不会吃进一嘴沙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科技手段也在库布其沙漠绽放光彩。

无人机飞播、风向数据法的应用,不仅让库布其沙漠变化多端的状况能够及时预测,还提高了绿化速度。

你甚至难以想象,几十年前寸草不生的库布其沙漠,竟然孕育自己的特产——沙地葡萄,凭借出色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是华夏儿女创造的奇迹,为世界防沙治沙开出了“中国良方”。

“不久前,我访问了库布其沙漠这片非凡的土地,亲眼目睹了令人振奋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恢复成就,这为全球抗击土地退化、荒漠化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样。”

2023年,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那来到了库布其沙漠。

在工作人员提供了几十年的照片后,他很难想象,我们竟然能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中,创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库布其沙漠攻坚战从今年8月份开始,一直在建设总面积达到35403亩的沙障,现在一共完成了一万二千多亩,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全部完工。”

每当提及库布其沙漠近些年来的阶段性改观,甘珠尔庙柠条林场场长李贵林总是难掩喜悦之色。

这种“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正激励着200多万鄂尔多斯民众勇往直前,创造出属于人民的一片新天地!

结语

“黄河奔涌,黄沙安卧。以往,从库布其这根‘弓上的弦’射出去的,是肆虐多地的风沙之箭。今天,风沙之箭变成绿色之箭,逼退‘沙魔’,造福四方。”

经过长达三十多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走出了一条文明发展之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