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批艺人已停播上了热搜。据21世纪报道,近3年来的直播带货热潮中,不少明星艺人由于不善带货以及品质问题,出现人设翻车与直播翻车,不少销量与咖位不符,一大批明星艺人正在选择退出直播间。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少有500位艺人开启带货首秀,陈赫做了“有东西直播间”,跟主持人朱桢同台带货;聚划算优选官刘涛拥有了“刘一刀”的新人设,网传其签约价格达到年薪百万。但从2022年开始,刘涛、秦海璐、景甜等曾经火热一时的明星主播,相继离队或彻底停播。而曾经的带货一姐李湘,也直言自己已经退休,不会再参与直播带货。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背后可能是直播带货要被整顿的信号。
明星们进入直播带货行业普遍是2020年,当时因为疫情因素,明星们没法出去拍戏,因此直播带货成为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变现创收的一个副业。最初加入直播的明星,很多腕也比较大,平台较为关注,流量扶持也很大,关注度和话题性也高,但是后来随着平台的抢人大战进入尾声,流量扶持的消失,明星们很快摸到带货的天花板,带货收益与效果断崖式下跌。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入场,行业爆出一些明星带货乱象,比如明星对产品不了解,直播讲解不清楚、直播产品为不合格产品、直播转化率低,坑位费几十万,带货销量仅有个位数等。
在今年,头部主播各种争议沸沸扬扬,京东采销与李佳琦和海氏品牌之间“全网最低价”的话题被送上风口浪尖,辛巴低价售卖慕思床垫引经销商反对。
如果从直播带货商业模式来看,直播的问题其实是互联网平台的老问题,那就是中小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被层层盘剥的问题。但在传统电商平台时期,无论平台机制如何,能抽走商家利润的只有「平台」本身,分蛋糕的人还比较少,大家分一分还是能赚到钱的。
然而,到了直播电商时期,主播商业模式也是从中抽成并收取坑位费,来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了。最终的利益流向错综复杂。消费者还要享受所谓「全网最低价」, 那么品牌和商家除了赚吆喝,留下的利润真的不多了。在肉不多的情形下,「弄虚作假」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明星直播间,虚假的“最低价”频频发生,有些存在以次充好、价格虚高等问题,甚至存在违法的灰色空间,交易量大的情况下,会给明星与品牌方带来很大的风险。
就在10月底,电商之都杭州就发布了《直播电商产业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对直播电商从业者(直播间运营者)、主播、主播服务机构、直播营销平台、商家方面都给出相应的行为规范指引,规定不得签订最低价协议,不得流量造假……等内容。这个意见稿更像是直播电商规范化在杭州地区的试点,之后全国直播电商规范化运行势在必行。
因此,直播带货的下半场,可能会走向规范化运营,不可避免会对直播间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的现象进行相应的管控,明星们作为「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自然早就看到了种种信号,提前退水,也算是明哲保身。
此外,明星们一般没有专门品控团队,更多是利用自己的人气与流量去让粉丝去买单,对大多数明星来说,去直播间和平时的通告并无二致,就只是签工作完成任务,品牌方和平台方需要明星自带的流量和商业价值为直播间赋能,不会给明星定明确kpi。
而且由于明星影响力更大,公众信任价值更高,但同时他们对产品品质与商品的资质与专业度上缺乏认知,指望明星去测试产品、确保品控质量,为消费者负责,是难以做到的,尤其是在售后服务上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更容易导致消费者因为信任明星而上当,买到货不对版或者以次充好的高价产品。
从李佳琦开始,全网的舆论就已经开始讨伐这些头部主播了。
从今天来看,有两个趋势,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逐步发展到规范化运营阶段,《电子商务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出台,互联网营销师新职业及其职业标准的发布,相关部门针对税款缴纳、产品质量等方面对主播、平台进行了更加监管。从互联网营销师的角度来看,很多明星是不符合这个身份条件的,如果未来直播带货规则趋严,明星带货翻车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其二是,接下来或会限制直播打赏额度,对职业主播进行分类。其次是扶持商家店播,或呈现达播走弱、店播走强的趋势,明星做客品牌直播间的活动还是有,只不过自己下场带货的少了。
从目前来看,现在直播带货争议很大,明星最大的资产是影响力,直播带货就是破坏羽毛的变现方式。
从社会正向的示范效应来看,随着直播翻车事件越来越多,平台、主播、商家、消费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在「规范行业健康发展」正在成为直播下半场的一条主线的情况下,明星们及时退出直播带货领域,也是避免直播带货的争议与负面影响波及到自身的星途,即时回归到主业,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