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淄博的烧烤、哈尔滨的冰雪,它们已撩起了文旅的序幕,使得旅游成了当下最潇洒的话题。2024年,天水,这个一个低调而从容的西北小城,成了不期而至的宠儿。
甘肃,明明靠着一碗麻辣烫好不容易火了一把,可网上的评论却让人看不下去,要么说甘肃那么穷有啥好玩的 ,要么说甘肃那么远,为了一碗麻辣烫打个飞的过去,脑子有坑吧。
如果你因为这点偏见错过了甘肃,那你就太肤浅了。
甘肃人中国最真诚
为了接住这波流量,天水从上到下开启了“宠粉模式”。
他们努力学习着其他城市的“宠粉”经验,免门票、送特产,还连夜修路刷墙迎接游客。为了更好的服务吃麻辣烫的游客,他们专门开通“麻辣烫”专线。在机场、高铁为游客体验一站式接送服务,西北汉子也学会了“公主请上车”。
因为来天水吃麻辣烫的人太多,有个厨师大叔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忘了表情管理,被当地文旅局喊话,大叔赶紧摘下痛苦面具表示高兴的很,一定要让远方的朋友吃上天水麻辣烫。主打一个真诚到极致的保姆式宠粉。
此时此刻,天水的热情比麻辣烫更滚“烫”。而从政府到每一位天水人,都全力以赴将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体验感、便捷度都拉到最高。
其实,这并不是甘肃第一次因为真诚上热搜。
今年春节假期最后一天,甘肃酒泉迎来大风降雪天气,能见度不足20米,导致很多返程车辆被困在高速上,足足有10公里。
为了安全,当地只能引导车辆就近下闸道,这让甘肃瓜州这么一个只有5万城镇人口的小城一下子涌入了2.5万名游客,这小县城的酒店马上都住满了,还有好些人只能回车里抗冻。
就在这关键时刻,瓜州当地政府行动了,他们开放了政务大厅、学校、体育馆、商场、培训机构、月子中心,只要能让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拿出来作为临时安置点,还紧急调拨了1000套棉衣棉被进行支援。
可就算这样,还是有大批旅客没地方住,于是,民众也行动起来了,很多老百姓把自己的家对旅客开放了,有的家庭甚至同事安置了3家旅客,一个屋子住上十几个人的都有。
他们已经尽了全力,但仍生怕招待不周。在游客离开的时候,官方还发文说,如果昨夜您也来了瓜州,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向您表示歉意,请多包涵。
这份温暖,这份真诚,在繁华的城市里或许难以想象。但在甘肃,这一切都如此自然。这里的人们,心地坦荡,待人热情,对待每一位客人如家人般的接纳与关爱。在轰轰烈烈的城市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体会到如此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甘肃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够重新学习和认识'真诚'二字。
甘肃有最绚丽的中国文化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八千年历史看甘肃。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的诞生于此;礼于周,周人崛起庆阳;统于秦,秦人肇基天水、陇南;盛于唐,大唐李氏的根也在陇西。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从地图上看,中国地理几何的中心点一直在甘肃天水,三皇五帝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按照三皇伏羲、炎帝、黄帝的顺序,最早的伏羲时代距今约6000-8000年,素有“熙帝故里”之称,其代表性遗址是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此外,中国的李姓也起源于甘肃的陇西,从中国通往罗马横跨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其中有1600公里都在甘肃,占据了整个丝绸之路的1/5。
可以说,古代的甘肃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今天,中国人一日三餐吃的辣椒、香菜、葡萄、石榴、黄瓜,还有火锅和烧烤等吃法,都是从甘肃传进来的。
甘肃,还是盛唐诗人打卡的网红地,全唐诗收录的2000多首边塞诗,1500多首写的都是甘肃,可以说完全统治了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
可以说,甘肃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的文化。
甘肃有中国最韧劲的精神
甘肃身处东连关陇,西通西域,南接河湟,北达蒙古,这样的要冲之地,使得甘肃人天生要强,所以在甘肃的土地上源源不断的出现像卫青、霍去病、李广、左宗棠这样的民族英雄。
可以说,甘肃人一出生就自带家国情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甘肃这么一个全国人均GDP倒数第一,整个省的GDP还不如西安一座城的苦寒之地,竟然力压江浙沪和北京,有着全国排名第二的芯片产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兰州发展城市建设,敢在一个距离兰州老城区五六十公里的地方,凭空再造一个兰州新城,还用短短10年就发展成大几百亿的规模。
甚至,甘肃这么这么荒凉之地,还成为了中国的五大蔬菜基地,杭州和广州的商超里,1/3的叶菜竟然都是甘肃运过来的。
甘肃,虽然不同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也不同于一线大城市的繁华热闹,但就在母亲河孕育的这片图上,开启了西域丝绸之路的开端,在河西走廊上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带去欧洲,将西方的物品技术带入中国,见证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见证了华夏文明的沧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