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在重庆的言行风范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4-05 10:32:54

作者:王树仁 来源:红岩春秋

回望历史,我们党的领导人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始终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重温他们的言行,回忆那些感人事迹,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董必武为六角钱作检讨

1941年,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影响,重庆红岩村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红岩机关财务开支的重担由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掌管。为了维持红岩机关的正常运转,董必武殚精竭虑地拨打着这把“小算盘”,亲自制定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

这年底,为改善在红岩的南方局领导人的生活状况,遵照党中央关于干部保健的有关决定,南方局拟定了一个干部保健标准,给那些担当繁重工作的领导同志适当提高生活津贴。然而,周恩来、董必武却没有把自己列入其中。为了改善红岩的生活状况,董必武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

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他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他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

1958年11月,董必武重返曾家岩50号周公馆(当年南方局设在重庆城区的办公地点)时,曾幽默地作了一首打油诗以忆往事。诗曰:“八年抗战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门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周公馆当年的内外环境。尽管周公馆的内外环境如此复杂险恶,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战斗和生活在这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和巩固而不懈努力。

贺龙惩处住“洋楼”的老部下

1952 年秋的一天,贺龙看到一份部队同志的反映材料:重庆北碚某部政委和第一副部长,为自己盖了讲究的“小洋楼”,快成了美国的“华尔街”了,严重脱离了群众。贺龙放下材料,就带着有关负责同志,一起到北碚了解情况,事先也没有通知。

贺龙一行来到北碚的一座山丘上,远远就望见了几座新盖的“小洋楼”。他们来到楼前,看两名房主人不在家,就径直走到屋里“参观”:这里电灯、电话、地毯、沙发、浴盆、抽水马桶等一应俱全。贺龙从“小洋楼”出来后,抬头看到了附近山岗上有几个帐篷,便对闻讯刚刚赶来的该部负责人说:“怎么,‘华尔街’,还有住帐篷的?”那名负责人回答:“报告贺司令员,那是高炮连的驻地。”贺龙在帐篷里发现既没有电灯又没有自来水管后,走到外面,向围在帐篷外的战士们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诚恳地说:“我贺龙对不住大家了。我有官僚主义,到现在还让你们住在漏风漏雨的帐篷里,我向你们道歉了!”然后,他指着对面的“洋楼”,愤愤地说:“现在经费这么紧张,我们的高级干部,不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给自己盖‘小洋楼’,却让保卫他们的高炮连住帐篷,太不像话了!”他又对随行的几名同志说:“你们回去后,叫他们从‘洋楼’里给我搬出来,到这个帐篷里来住。让高炮连搬到‘洋楼’里住!”

住在“洋楼”的两名干部,是贺龙的老部下,听到贺龙批评后,说:“咱们先给贺总写个检讨,房子暂时不搬,过几天看看再说。”贺龙知道他们态度后,更加生气。他说:“盖好房子,写个检讨就完了,还住在里边,以后谁都会这么干。有错不改,谁也不行!知错必改才是好同志、好党员。告诉他们,限他们一个星期给我把房子腾出来,让高炮连搬进去。他们的检讨要重写,还要降级使用。”贺龙的严厉批评,使那两名干部终于认识了自己问题的严重性,并在后来改正了错误。

刘少奇指示救渔民

1960年4月,刘少奇南下视察。一天,从重庆坐江轮到汉口,船到三峡时,风暴骤起,大雨倾盆,江轮在波峰浪谷中剧烈颠簸,情况十分危急。警卫人员连连向北京发出遇险报告,全船人都在为刘少奇的安全担心。

就在这时,工作人员忽然发现前面有一条渔船在风雨中漂荡。“情况危险,怎么办?” “我们的船也很危险,怎么救?”“我们的任务是保证国家主席的安全,偏离航道,会出事的,万万使不得!”风浪声和工作人员的呼喊声惊动了正在办公的刘少奇。当刘少奇得知有渔船遇险后,毫不迟疑地说道:“马上靠过去抢救!”警卫人员为了他的安全,都说:“这种时候停船,我们的船就更危险,还是刘主席的安全重要。”刘少奇斩钉截铁地说:“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安全就不救群众。我是国家主席,也正因为是国家主席,才更应该首先抢救人民群众!马上让船靠过去!”

按照刘少奇的指示,一场抢救落水群众的战斗打响了。经过一番艰难的救险,那条渔船终于脱险了。当被救的渔民知道他们乘坐的船是国家主席的座船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作者:王树仁

来源:红岩春秋

编辑:李祯

责编:高文凤

审核:林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