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都亡了,陕甘总督升允还在率军作战,差点为溥仪打下半壁江山

日知录吖 2024-10-17 14:27:52

他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他的忠诚,是对一个即将崩塌的王朝的坚守,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执着。

这种忠诚,在历史的洪流中,却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力。

他的努力,虽然令人动容,但终究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无法挽回清朝的灭亡。

他的悲剧,在于他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一个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激烈碰撞的时代。

他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将恢复大清视为自己的终身使命。

然而,他却未能看到时代的变迁,未能理解历史的潮流。

他试图用传统的手段来挽救一个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这无疑是一种徒劳。

此人犹如清朝末年的一抹余晖,虽已近黄昏,却仍顽强地绽放着最后的光芒,差点为溥仪打下半壁江山。

多罗特·升允,生于1858年,出身于蒙古镶蓝旗,满族贵族之后,家族世代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亦亲眼目睹了大清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彼时的大清王朝,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一个封建王朝,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下,被西方列强肆意欺凌,国内经济体系崩溃,百姓怨声载道,仿佛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而升允,却出生于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升允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军事、政治、儒学,无所不通。在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下,他立志要为大清王朝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青年时期,他便凭借家族的光环,步入仕途,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他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志向高远,家族背景、贵族教育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为他日后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悲剧色彩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升允初入仕途,便从文官做起,他个人能力出众,先后担任过陕西布政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要职。

任职期间,他一心为国为民,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昏暗的官场带来一丝光明。

然而,清朝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病入膏肓,积重难返,哪里是他一人之力所能挽回的?

彼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变法派,提出了君主立宪的主张,意图为清朝注入新的活力。

升允思想保守,担心国家立宪后会出现诸多新问题,于是上书反对,结果触怒了光绪帝,被革职查办。

这并未使他灰心丧气,反而使他成为了慈禧太后手下的得力干将,他手持屠刀,对那些变法派的有志之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温和的君主立宪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清朝的末日愈发临近。

武昌起义的爆发,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中华大地。起义之火迅速蔓延至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在这危急关头,升允被朝廷重新启用,担任陕西地区的负责人。

他本是一介文臣,但为了守护大清帝国最后的荣耀和尊严,他毅然决然地弃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在战斗中,升允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率领着清廷的甘军,一路所向披靡,先后收复了十余座城市,直逼西安城下。

这一路过关斩将、攻城拔寨,竟然把大清的西北部给牢牢地攥在他的手里。

他意图在中原乱局中为皇帝寻找一条出路,将天子接到长安,继续统治天下。

就在他即将成功之际,传来了溥仪被逼下台的消息,这无疑给他当头一棒。

升允闻讯后,悲愤交加,几乎吐血。他深知袁世凯的狼子野心,如今又趁火打劫,更是让他恨之入骨。

然而,大势已去,他虽有心继续战斗,但士兵们已无心恋战,罢战、拒战之声此起彼伏。

升允无奈,只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但升允并未因此放弃恢复清廷的梦想。袁世凯复辟失败后,他恢复清廷的心思又死灰复燃。

他甚至认为,在国家大义面前,自己可以舍弃一切,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

于是,他开始与日本侵略者勾结,企图借助日本的力量恢复大清。他心想:“只要能恢复大清,让我干啥都行!”

于是,他开始了与张勋等人的复辟大计。

经过一番精心谋划和运作,溥仪终于在1917年7月再次“登基”。升允终于完成了自己忠君的夙愿。

不过,这次复辟仅仅持续了3天便宣告失败。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彻底赶出了紫禁城,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

此后多年,升允一直在西北主政,并不断寻找机会为溥仪复辟。

但大势所趋之下,这样的想法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他失败了,并于1931年7月黯然离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他去世两个月后,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只是这个皇帝是个傀儡而已,并非独立的君王。不知升允若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或许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吧!

纵观升允一生,他对清王朝可谓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

为了恢复大清,他甚至不惜与日本侵略者勾结,成为他们的走卒。可日本人帮助溥仪复国,并非是为了给升允圆梦,而是垂涎中国领土资源、更好地实施侵略的阴谋。

升允的忠诚虽然令人敬佩,但他的行为却无疑是愚蠢的、可悲的。

除开这可笑的复国梦外,升允其实还是个挺不错的人。他为官清廉刚直、兴办地方实业、修建黄河铁桥、造福百姓。

他还倡导创办兰山书院,甚至被誉为西北大学的首倡者。他虽不能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比,但也算是为清朝尽了一份力。

就连日本“天津驻屯军”通译官吉田忠太郎都曾夸赞他:“保清室守边疆忠心不二、志未深遵君命抱恨终天”。

升允的一生,充满了悲喜色彩。他既是大清的忠臣,又是时代的悲剧人物,终究是无法改变历史的潮流的,可谓愚忠。

他的努力虽然令人动容,但终究是无法挽回清朝的灭亡的。

他的一生,仿佛一部充满悲喜色彩的大戏,让人在感叹之余,也不禁陷入深思:忠诚到底应该忠诚于什么呢?是忠诚于一个腐朽的王朝呢?还是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升允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但他的故事却让人感慨万千。

他的一生,既是对忠诚的坚守,也是对时代的抗争。

他的悲喜人生,既是个人的命运写照,也是历史的沧桑见证。

让我们在品味这段历史的同时,也深刻反思:

在忠诚与背叛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

在时代的大潮中,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0 阅读:398
评论列表
  • 2024-10-21 22:09

    允升不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