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锐:书法是我幸福感的源泉|易雅·美术人物志

易雅艺拍 2020-07-06 15:28:49

白锐,女,文学硕士、美学博士,副研究员,就职于中国文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委员会委员,北京书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助教、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胡抗美书法工作室助教,北京市青联委员。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展览。数十篇书法理论文章刊于《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人民日报》《文艺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

▲《用典节录》248cm x 70cm x 4

书法是我幸福感的源泉文:白锐

▲《毛泽东·十六字令》136cm x 68cm

钱穆先生有言,对王阳明来说,有两个问题最重要。一是独立精神,一是坦荡荡的幸福感。于我而言,这两个问题亦尤为重要,只是滋养我形成独立精神与带来幸福感的源泉,便是书法艺术。

▲《毛泽东·浪淘沙》124cm x 248cm

《五灯会元》中,禅僧青原惟信有这样的语录,“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屈子天问》136cm x 34cm

想想幼年涂鸦习书的我,见撇是撇,见捺是捺。及至今日,平添多少人生领悟,也道是“世间无物非草书”,见撇不仅是撇,见捺不仅是捺。一撇一捺,一个“人”字,多少况味,几多感悟。

▲《杜甫·望岳》248cm x 124cm

如若想进入下一个“见撇是撇,见捺是捺”的境界,需要功力、学识,更需要修行,方可开悟。说到修行,便离不开“知行合一”。一如王阳明所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杜甫·秋兴八首》248cm x 62cm x 8

从“轻描淡写”、“中得心源”、“真实不虚”再到“知行合一”,感谢我的四位老师,以入门时间为序,他们是郑晓华先生、胡抗美先生、沈鹏先生、邵大箴先生。诸位先生高尚的人格境界、丰沛的人文学养、个性的艺术风格,给予我榜样的力量,敦促我勇往直前。

▲《大吉祥》66cm x 33cm

沈鹏先生评价:白锐君书法史论研究与创作并行发展又相互交融,书作在探索中寻找自我,在追求形式感的同时深化内涵。循此以进,必能更上一层楼。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34cm x 34cm

邵大箴先生评论:白锐专攻书法,以文史为基础。书法师从沈鹏先生,得其精神与技巧,又从古代金石碑帖中广泛吸收营养。书法艺术风格体貌自成一格,儒雅而有力度。艺术成就决定于功力与修养。相信白锐在此道路上奋力前行,必有广阔发展前景。

▲《静心》66cm x 33cm

胡抗美先生评论:白锐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都有自己的追求,因此是理论与创作双丰收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白锐对创作的要求是每件作品都应当有思考,不仅反对任笔为体,还要反对任笔为篇,因而她的作品都是她审美的外化。白锐的书法理论着眼于书法艺术的本体阐述,立足于书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在熟知传统书论的基础上注重突出问题意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极具学术价值。

▲《陶渊明·桃花源记》136cm x 34cm x 10

▲《颜真卿·劝学》34cm x 34cm

▲《王维·辛夷坞》34cm x 34cm

▲《王翰·凉州词》34cm x 34cm

▲《王建·十五夜望月》34cm x 34cm

▲《邵大箴先生画论》136cm x 34cm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