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热门,盲目从众,是当前不少学生和研究者的共性问题。但学术研究不该如此短视与功利。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霍普菲尔德(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辛顿(右)。图/新华社
文 | 熊丙奇
202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人工智能。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加拿大科学家、图灵奖得主、“AI教父”杰弗里·辛顿,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分享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此,辛顿也成为了图灵奖与诺贝尔奖双料得主。但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辛顿却表示,“我没有想到”。毕竟,辛顿的学术道路并不平坦,在这之前已曾坐了长达30年的学术冷板凳。
如今被誉为“AI教父”的辛顿,从1972年到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人工智能博士起,他选择的神经网络研究方向就一直不被学术界看好,认为是没有未来、注定失败的一条路。
但辛顿却一直“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如此自信”,长久地在这个冷门领域耕耘,最终为人工智能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并因此获得诺奖肯定。
辛顿的学术研究之路启示,做学问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不是什么热门就追逐什么,而要专注、执着于自己的兴趣与选择,才能最终有所成就。
在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热门领域,我国大学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但在当年却是绝对的冷门,甚至完全看不到未来。
对此,当年的辛顿却不以为然,他将此归结为少年时经历的环境所致。辛顿的父母是无神论者,却将他送去了一所宗教学校。在那儿,周围的人们都相信上帝,除了辛顿。因此,辛顿早已经习惯自己总是跟别人不一样。
据报道,辛顿在一次访谈中表示,这样的经历对科学家是非常好的训练,让你对自己的观点充满信心,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你需要坚持自己的主张,直到实现它或者否定它,做科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追逐热门,盲目从众,是当前不少学生和研究者的共性问题。这当然是短视与功利的,一是盲目追逐热门,就会忽视了自己的兴趣,没有了自己的主见;二是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未来眼光,就难以实现长远发展,更遑论成为某领域的拔尖、领军人才。
近年来,我国也一直呼吁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要重视自身的兴趣,不要盲目追逐热门;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不要急于出成果。
但具体到现实,选择热门专业仍然是很多大学生的“第一法则”,其理由是,选择冷门就业都难,谈何发展?学者也纷纷追求申请课题、出论文成果,担心达不到考核要求被淘汰。
尤其是一些高校青年教师,面临“非升即走”的考核压力,就是想坐冷板凳,专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也缺乏支持。对比起来,辛顿虽然30年来一直坐冷板凳,但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有稳定的位置以及还算充裕的研究经费”,这使他能把冷板凳坐下来。
这也提醒我国高校与科研机构,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而非盲目追逐热门;要创造条件,给学者专注做研究的学术环境,尤其要支持非共识研究,而不是扎堆能快速发表论文的研究领域。
当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前提是学生要有兴趣,这也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学校和家庭都不重视兴趣培养,而只关注考试、分数,就将导致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由于没有兴趣,只能按什么好就业、什么热门就选谁。同时,也要破除对学者的唯论文、唯帽子、唯奖项评价,这些功利评价只会导致学者急功近利。
有人会说,辛顿能成功是个案,人生能有几个30年?走“热门”道路,还是风险最小的。但这恰恰就是我们亟须正视的认知困境。如果坚持这样的成才观、成功观,如果一直都是这样的社会氛围,就很难真正涌现出创新拔尖人才来。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何睿
校对 / 王心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