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丹牺牲51年后,其后代终于现身,李铁映亲批速送来北京读书

若愚史话 2024-12-14 16:36:45

1993年春天,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不同寻常”的新闻。

新闻的主角是一位家住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名叫“沈建国”的高中生,他从小学习优异,但因为家里太穷了只能辍学回家。

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故事,可李铁映看到后,却激动地一下子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因为新闻中还提到,沈建国还有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小叶丹的孙子!

放下报纸,李铁映立马安排人去核查沈建国的身份,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李铁映又马不停蹄命人去接沈建国及其他几个适龄的孩子到北京,并要资助他们上学读书。

两年后,为了招待小叶丹的后人,在李铁映的安排下,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又专门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摆了三桌宴席,规格不可谓不高!

小叶丹是谁?他的后代为什么能受到如此隆重的待遇?

他和刘伯承之间又发生过什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这一切,还得从1935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大突围”开始。

一、“我们绝不做石达开第二”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经过多次血战,突破了国民党军队设置的4道封锁线,在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

按照毛主席的意见,大部队沿着会理至西昌的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

红军的这次突围,彻底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5月15日,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亲自坐镇昆明,他任命川军第20军军长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总指挥,并调集了20余万人,布置在去大渡河必经的宁雅正道上。

对这次行动,蒋介石势在必得,信心满满。

在撒向红军的传单中,他们这样写道:

“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红军已经进退两难、插翅难逃。当年石达开绝于此处,毛泽东和朱德必将是第二个石达开!”

蒋介石的“军师”杨永泰还煞有介事地分析了红军和石达开的三点相处之处:

第一,二者来到大渡河边的时间都是猪年5月份,这时候的大渡河河水暴涨、水流湍急,平时想要渡过都非常困难,更何况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之下;

第二,二者在人数上都是3万多“残兵败将”;

第三,二者都不得不选择进入彝区,而一旦进彝区就是死路一条。

当时,红军想到达大渡河,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走大路,经西昌至富林,这条路虽然平顺易行,但处处都有国民党重兵把守,3万对20万,实在没有多大胜算;

另一条就是通过大凉山的彝民区,经冕宁到达大渡河。

为什么蒋介石笃定红军进入彝区,必和当年石达开一样必死无疑呢?

1857年,由于天京事变与洪秀全产生了矛盾,翼王石达开一气之下带领队伍离开,此后,石达开率军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各地。

1863年5月14日,为了攻取四川,石达开率军渡过金沙江,到达了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今安顺场附近),当时大渡河河水暴涨,根本就无法通过。

石达开的部队在大渡河边整整逗留了一个月,也没找到渡河之法,到了6月13日,石达开见大势已去,便决定“舍命保三军”,只身向清军投降。

然而,清军出尔反尔,在将石达开凌迟处死后,将他2000多部下也悉数斩杀。

毛主席熟读历史,他知道如果不能吸取石达开失败的教训,那么红军或许会走向和石达开一样的结局。

在多处走访后,毛主席终于遇到了一位90多岁、名叫宋大顺的老秀才,他亲眼见证了石达开到达安顺场,直至覆灭的整个过程。

毛主席虚心请他求教石达开失败的原因,宋大顺长长叹息一声说:

“达开不自入绝境,则不得灭;即入绝境,而无彝兵四面扼制,亦不得灭。”

宋大顺认为,石达开选择进入彝区,后又受到清兵和彝兵的前后夹击,这是他失败的关键原因。

为什么彝区怎么可怕呢?

彝区,位于四川大凉山一带,是彝族人民的聚居地。

从地理环境上说,这里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山林密布,很多羊肠小道又很隐蔽,如果没有当地人领路的话,根本就没法走出去。

但想找当地人带路,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自古以来当地的彝汉关系就很紧张,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征服这片土地,不断地盘剥、压榨彝族人民,使得他们对汉人特别是汉人的部队特别反感。

当年,石达开也曾花重金收买了彝族的土司,但他没有处理好彝汉关系,导致彝族土司一怒之下投靠了清军,从而让自己陷入到了“北进有唐友耕虎踞大渡河,欲南撤黑彝檑木蔽天”的绝境之地。

宋大顺走后,毛主席又苦苦思索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组织一支先遣队进入彝区,这个先遣队的任务不是去与彝族群众打仗,而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用政策感化他们,进而征得他们的同意,借道彝民区。

就这样,1935年5月19日,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队,正式开赴彝区。

在行动之前,刘伯承亲自对官兵进行动员:

“彝人对汉人疑忌很深,语言又不通,他们会射箭打枪,但他们不是奉蒋介石的命令,他们和国民党军队不是一回事,我们每一个红军战士都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争取和平通过彝区,没有聂政委和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枪,我们绝不能当石达开第二。”

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一进入彝区,先遣队还是遇到了难以想象的挑战。

二、感人至深的“彝海结盟”

一路上,先遣队遇山修路、逢水搭桥,但很多时候是先遣队在前面修着,彝人在后面拆着,红军工兵连不得不一边前进,一边加大工作量,虽然苦点累点,但每个人都谨记毛主席和刘伯承司令的号召,不与彝人起冲突。

5月22日凌晨,先遣队前卫连刚到喇嘛房,就被一群手持棍棒、长矛、弓箭、土枪的彝民挡住了去路。

他们大声吆喝着,人越聚越多,红军工作团带着通司 (翻译)上去谈话,他们声称只要给钱就撤。

为了大局考虑,萧华便让人给了他们几百个银元,但这些彝人出尔反尔,他们之后不仅包围了工兵连,抢了他们的物质,还扒光了官兵们的衣服。

有人忍无可忍,拉上枪栓就准备反抗,但马上被指导员制止住了:“总部有命令,谁也不准开枪!”

红军的这种种表现,都被彝族果基首领小叶丹看在了眼里。

这些年来,他见多了来了就拉夫抢粮的国民党军队,也见多了到处烧杀抢掠的旧军阀,可眼前的红军却纪律严明,宁愿睡大街,也不抢夺老百姓的。

小叶丹从没见过这样的军队,便派出了亲信——精通汉语的沙马尔各和他的四叔,前往喇嘛房姜家店子来试探情况。

萧华耐心解释说:“我们红军是为受压迫的人民打天下的,我们实行汉彝平等,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此来不是为了打扰彝族同胞,只是想借路北去。”

小叶丹听到后,非常感动,在之后的会面中,他当即表示要与红军的刘伯承司令结为异姓兄弟,刘伯承当即应允。

5月22日晚,刘伯承和小叶丹便根据彝民的风俗习惯,在彝海边歃血为盟。

一切准备就绪,毕摩(意思是巫师)开始念咒语,然后将新鲜的鸡血滴进两个装有湖水的旧茶缸里,刘伯承和小叶丹虔诚地跪下,面对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许下了震撼人心的誓言。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

小叶丹也端起“血酒”,激动地说道:

“我果基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

二人说罢,将“血酒”一饮而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彝海结盟”。

之后,刘伯承正式将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沽鸡”即果基)的红旗,交给小叶丹,并任命他为支队长,他的弟弟为副队长。

刘伯承还将自己随身带的一把左轮手枪和10支步枪,作为礼物送给了小叶丹,而小叶丹则将自己一直骑的一匹黑骡子送给了刘伯承。

临分别前,刘伯承紧紧握住小叶丹的手,嘱托道:“后面红军大队还多,拜托你一定把全部红军安全送过彝区。红军走后,你们要举起红旗坚持斗争,将来我们一定会回来的,到时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小叶丹眼含热泪,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承诺说:“如果罗洪家支的人再胆敢袭击红军,我就带人把他们的村寨烧了。”

彝族地区是有多个家支势力组成的,其中尤以果基、罗洪、洛伍三支势力最大,经常袭扰红军的,便是罗洪家支的人。

刘伯承不计前嫌,反过来劝诫小叶丹道:“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捏在一起力量就大了……彝人之间要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欺压彝人的国民党军阀。”

此言一出,小叶丹更加敬佩刘伯承这位结拜大哥了。

5月23日凌晨,红军队伍正式开拔,在小叶丹及其族人的帮助下,红军仅用了9天8夜,就快速通过了凉山彝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取了宝贵的时间,蒋介石围剿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计划再一次破产。

刘伯承后来回忆说:“如果不是与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红军在彝区受阻只要三天,我们就能被蒋介石的部队追上,就可能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可以说,红军能成功强渡大渡河,小叶丹居功至伟。

然而,当15年后,刘伯承实现了自己的承诺,重新回到彝区时,却发现义弟小叶丹早已不再人世了。

小叶丹到底遭遇了什么呢?

三、“人在旗在,旗随人走”

在红军离开彝区后,小叶丹一直听从刘伯承的号召,继续高举“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团结当地的其他家支,一致对外抗击敌人,队伍一度发展到1000人以上。

这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惮,他派出了22军20旅的旅长邓秀廷,带兵“进剿”彝区。

刚开始 ,彝族人民在小叶丹的号召下,非常团结,邓秀廷出兵不利,开始威逼利诱、采用分化瓦解的手段,孤立小叶丹和他的族人。

为了削弱小叶丹的实力和在当地的影响力,他强迫小叶丹上缴所有的枪支弹药,并缴纳1.2万两白银和120头母羊,这笔财产对小叶丹来说,是祖辈几代人才积累下来的。

但为了保住族人,小叶丹毫不犹豫交出了全部家财,但丧心病狂的邓秀廷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小叶丹。

他不仅到处掳掠小叶丹的族人,还绑架了刘伯承留给小叶丹的政委,为了救人,小叶丹又在倾家荡产之后,交了1500块大洋的赎金。

邓秀廷依旧不满意,他不断逼迫小叶丹交出红军的队旗,一旦队旗交出,就意味着兄弟决裂, 红军与彝族的“彝海结盟”也宣告破灭了。

小叶丹知道国民党反动派打的是什么算盘,所以,无论他受到多大的报复和迫害,始终不肯交出队旗。

为了安全起见,他还将队旗放在背篼下特制的夹层里,随身携带,这一带,就是整整7年。

随着邓秀廷对他的逼迫越来越猖狂,预感到危险的小叶丹开始对家人交代后事。

在生死关头,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这面队旗,有一天,他叫来妻子和弟弟,异常严肃地嘱托道:

“红军一定能壮大,刘大哥是干大事情的人,大哥回来的时候要有信物,这面旗子就是信物,也是我们彝族人参加红军、拥护共产党的信物。任何时候人在旗在,旗随人走,只要小叶丹家族人在,旗子就在。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红旗,将来把它亲手交给红军。”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在赴宴途中遭到伏击,不幸中枪身亡,他牺牲时,年仅48岁。

果基家支失去了领头人,族人们更加惶恐不安,就在这时,小叶丹的妻子倮伍乌吉嫫义无反顾站了出来,她主动担起了护旗的重任。

在当时那个饱受欺压的环境中,我们可想而知,一个女人想要完成这个任务是多么的艰难。

每当国民党的士兵到家中搜查,倮伍乌吉嫫经常连孩子都顾不上,只身带着队旗就往山上跑。

后来,为了更加保险起见,倮伍乌吉嫫将队旗缝进了自己的百褶裙中,对彝族女人来说,百褶裙代表着尊严和贞洁,是十分珍贵且特别的东西。

在倮伍乌吉嫫看来,丈夫用生命守护的队旗,同样比她的生命更重要!

这样担惊受怕、整日惶惶不安的日子,倮伍乌吉嫫和家人整整煎熬了八年。

直到1950年7月14日,刘邓大军率军解放了大西南,刘伯承派人来找小叶丹时,倮伍乌吉嫫和小叶丹的弟弟果基尼迫才郑重将队旗交到红军手中。

如今,这面旗帜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它不仅记载了红军和彝族同胞的深厚情谊,更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

后续:

刘伯承在听到小叶丹早已牺牲的消息后,顿时悲痛不已,他提出想要小叶丹的孩子跟他到北京读书,倮伍乌吉嫫在跟孩子们商量后,决定让大儿子到刘伯承身边去。

结果,刚走出彝区,大儿子因不适应汉地的生活,就又回去了。

再后来,小叶丹的后人在运动中受到冲击,为了自保,他们只得躲到云南的一个小山村里隐形埋名,也和刘伯承断了联系。

刘伯承找了他们十几年,始终音讯全无,直到1986年临终前,他还放不下义弟一家,嘱托孩子们:一定要找到小叶丹的后人,并替我照顾好他们!

直到1993年,小叶丹牺牲51年后,刘伯承去世7年后,一则偶然的新闻,才让小叶丹的后人重新出现在世人眼中!

这之后,刘伯承的孩子时常会去看望小叶丹的家人,而小叶丹的后人也始终铭记着刘伯承对彝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将这份情感视为家族的宝贵财富!

一直到今天,刘伯承和彝族兄弟小叶丹的民族大义,依旧被人们所称颂!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