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2019年安盛4亿爆雷事件么?
原来,不只是P2P,投连险也会让人血本无归。
从这个事件上,我们能看到海外保险特别是投资型产品的复杂性,也会明白了中介渠道、代销平台和保险公司的微妙关系,更提醒我们做投资不要忘记最基本的金融“常识”,看清楚买的到底是什么,潜在收益背后的风险是不是可以承受的。
01 安盛香港投连险事件
时间回到2019年,据报道,有200多名投保人,购买了香港安盛(AXA)的一款投连险产品“EVOLUTION”,通过这个保险产品,客户可以在很多投资品中做选择。
在保险中介Asia One的推介下,他们选择了一个叫 “Hong Kong InvestmentFund SP”(简称HKIF,香港投资基金,就是这个基金,实际是个骗局,后面会讲到,这就是那家Asia One保险经纪公司布的局)的投资品,很不幸这只基金出现严重违约,导致客户的保险账户价值一夜之间暴跌了95%。
备注:这里我要说明下,这款产品实际就是105,是101的升级版。
香港投连险的101:
是指香港基金定投101计划,一份以保险为包装的基金投资组成的保单,年期一般由5年至30年不等。此类保单着重于投资部分,若保单持有人于保单年期内身故,受益人即可取得户口净值额的额外1%,合计可取得户口净值的101%。
香港投连险的105:
业界俗称“105全球基金”,指如果客户身故,保险公司除了付客户账户价值外,另外多支付5%的钱。105产品是101产品的改进版,主要是因为101因为销售问题产生大量的投诉,被香港保监局叫停后才推出了105。105产品把长期投连险合同的最短供款年限变成了5年,而且佣金要分5年发放,其它的产品条款基本不变,基金池也不变。
这200多个客户的损失达到4亿港币(约3.5亿人民币),人均亏损近180万人民币。
看来,被暴雷的不一定只有小韭菜,富裕阶层也可能掉进沟里,在做任何投资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别不懂装懂盲目跟风,更不能光想着可能的收益。
根据这只基金的宣传介绍,投资标的有两个,都跟地产物业相关:
1)香港银行业按揭业务延伸,18%-24%/年收益(你敢信?反正有人信)。
2)收购及改造有潜质的物业,保证租金收益4%。
宣传的收益这么高,基金的收益要达到多少才行?背后又要承担多少风险?
相信很多客户是因为不懂才上当受骗的,但肯定也有人是看到高收益的宣传,在中介的甜言蜜语下,做了发财的美梦。
从香港安盛的角度,虽然主合同是自家产品,也是在自己公司签的,但这种产品可以对接很多投资品,不保本,客户风险自担,从法律层面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从中介的角度,投保人签单就拿到佣金,后续的盈利或者亏损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当然,这家中介可不是只想拿佣金,人家想的是你的本金。
看来,保险产品本身不是骗人的,但都有其局限性,如果销售和中介在巨大利益面前,把不适合的产品推介到不适合的人身上,就是骗人的了。
而且,投连险这种,在香港等地区,其延伸出去的对接的投资品种,还真有可能是骗人的,但是安盛你的尽职调查就没有了?骗人基金咋就进了你的池子呢?
02 渠道与卖场
中国大陆保险产品销售的渠道,主要有3个:
1)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渠道,这仍是保费的主要来源;
2)保险中介,也就是第三方经纪公司,规模占比较小;
3)互联网渠道,包括保险公司的直销,以及各种的第三方销售平台。
对于销售渠道来说,保单的佣金提成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个无可厚非。
与大陆市场不同的是,香港和欧美国家的保险市场,第三方经纪公司占比较大,这次香港安盛的投连险,也是通过第三方经纪公司销售的。
更为不同的是,大陆的保险监管非常严格,保险理财只能对接自己的产品,而香港保险公司,更像是个大卖场,全球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产品都可以对接。
这有点像国内的银行,他们的客户资源最为丰富,相当于综合的销售平台,既卖自己家的理财产品,还代销其他的基金、信托、集合理财、保险等,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屡屡出现代销违规产品的例子。
明白了销售的渠道、代销平台的关系,就明白最终投资标的、合同实际谁负责的重要性了:向你积极推荐产品的,可能只是第三方中介;你在“大公司”里签的合同,也可能买的是不知名的产品。
03 案件最终水落石出
2020年12月8日,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开展‘峭锋行动’,破获这宗受害逾260人的4.75亿港元投资诈骗案。
“安盛4亿暴雷”事件终定论涉嫌‘串谋诈骗’,逮捕24人已冻结4.2亿资产。
2020年12月8日,警方开展‘峭锋行动’抓获24人。经深入调查,警方展开名为‘峭锋行动’的拘捕行动,分别以涉嫌‘串谋诈骗’及‘洗黑钱’罪名拘捕13男11女(28至64岁)。
被捕的24人,包括2名海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1名香港执业律师及11名同一公司的保险经纪。
先告诉消费者:警方已经冻结4.2亿资产,263人受骗,250名内地人!
首先,回应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已冻结集团约4.2亿资产!
其中,包括5,000万元银行存款,以及对11个物业(约值3.7亿元)进行财富调查,日后考虑进行冻结及充公程序。
此外,探员更检获计算机、手提电话及大量文件,以及约160万元现金。
该案中263人受骗,包括250名内地人、10名香港人及3名马来西亚人,他们包括家庭主妇、退休人士,以及社会中高层人士等。
至于,单一最大损失为2,000万元,最少为约20万元。
04 背后起因:HKIF基金价值大跌9成3,投资者拉横幅维权!
2019年6月,“四亿安盛保险一夜亏空”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根据事件中投资者的描述以及”13精”对相关情况的了解,有数百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投资者,多年前经不同中介公司介绍,购买了安盛香港的一款名为Evolution的105投连险产品。
作为一款投连险,该产品有上千支基金可供投资者选择,此次出现严重亏损的是其中一支叫做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香港投资基金,简称HKIF)的基金。
2018年年中,投资者发现该保险产品净值一夜之间暴跌95%以上,扣除费用后保单净值为负,200多名投资了该基金的客户总损失高达4亿港币。
由此,这些投资者走上了漫漫维权之路,他们联合撰写的投资者情况说明书也成了此次事件引爆的导火线。
其实,安盛事件主要涉及到四方,分别是安盛保险香港、Asia One宏亚保险经纪、HKIF的基金管理公司、遭受损失的投保人。
05 再还原事件脉络:背后的“投连险”被操控,263名受害者,涉及4.75亿港元
操控保险经纪公司,向受害人讹称为一种投资连系性保险~
涉案的诈骗集团背后操控一间香港的保险经纪公司,并在开曼群岛开设投资基金。
2013年底集团操控的保险经纪公司,有10多名保险经纪于内地及香港向263名受害人游说,购买属于跨国保险公司旗下的基金。
他们向受害人讹称为一种投资连系性保险,从而将保费转移至诈骗集团所操控的基金。
其实,诈骗集团的基金并不是属于保险公司,而是独自注册基金,游说消费者透过保险公司投连险平台,投资诈骗集团的基金。
警方指,由于集团涉及不同海外公司,加大非专业投资者的认知难度。
另外,经纪推销时声称基金有2至5年期的‘闭锁期’,并讹称每年有9至12%回报,诱骗受害者购买高风险基金。
犯罪集团,偷走基金资产买地产!
2018年7月,有受害人发现基金价值大跌9成3,而诈骗集团亦于2019年2月开曼群岛申请基金清盘。
其后,诈骗集团响应保险公司及受害人查询时,声称基金清盘因投资高风险产品而失利。
经警方调查后,发现诈骗集团偷走基金资产,如基金名下一幢价值港币约2亿元的物业。
具体的说,诈骗集团利用另一间内地成立的公司,发行约1,300万元‘可换股票据’,其后透过自己及亲人的操作,以该批可换股票据换取基金旗下的资产,包括本港一幢大楼,借此掏空公司资产。
综上所述,诈骗集团集资4.75亿港元,资金用作主脑及成员的私人及公司户口、借贷生意、购买物业及赎回楼宇按揭、偿还贷款及给内地中介的分红。
所以,这起“安盛4亿暴雷”事件,其实是一个诈骗案件!
06 案件后续:还会有更多人被逮捕
目前,全部被捕人士被扣留调查,不排除稍后会有更多人被捕。警方正考虑稍后会向物业进行冻结及充公程序。
此外,据了解被捕的保险经纪,并非保险公司的员工,只是介绍投资者购买投资保险计划。
警方指,由于涉事的诈骗集团本身有资产去支持其基金,故初步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审查,至于基金成功登陆平台的原因,当中涉及公司程序,仍有待调查。
我补充一句:安盛的审查机制、风控机制,不知道会不会吸取教训?
07 安盛事件背后重要细节被集体忽视
其实,投连险产品投资成份远高于人寿保障,而相关基金主要针对专业投资者,本应由投资者选取合适服务。
没想到的是,诈骗集团成功游说受害人后,却由保险经纪代替受害人填写高风险声明的文件。
关于安盛4亿暴雷事件的是非曲直,甚至于关于投连险的详细解读,我们姑且不表。
再回顾这次事件,希望大家知道,同是投连险,在大陆与香港是不一样的。
虽然,在大陆不怎么卖投连险了,2000年我们也经历过投连险风波。
因此,有意买保险的消费者,不要相信或假设在香港及中国大陆的投连险产品是相同的,在购买前必须寻求专业及优质咨询服务,这也正是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的责任。
至此,去年4亿暴雷事件,也算有了正式的定论~
08 投资选择的多样化
投资香港保险,最早大都为了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比如香港股市的分红率高,通过美元也可以购买海外的各种资产,这些优点,所以吸引力了很多高净值人群。
其实,随着大陆金融市场的开放,现在个人投资者已经可以方便的购买全球的资产,通过QDII、沪港通等工具,可以购买香港恒生、美国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德国DAX30、英国富时100、日经225等股票指数。
全球化配置,也不一定需要再绕道香港,还减少了各种不必要的成本。
至于各种另类的商品、衍生品等,普通人还是远离的好,股票和债券的组合就已经可以实现理想的收益了。
投资连结保险风险高,如果你一点儿不懂投资,也没有专业可靠的代理人帮忙的话,建议还是不要碰了。
如果你比较年轻,也比较愿意学习了解,或者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建议自己直接投资基金,而不是通过投连险(除非有特殊的目的)。
现在有丰富的国内和海外指数基金可选,成本也非常低,长期投资可以实现不错的收益。
我再补充一点:前些年我退出股市,实在是认怂了,不想再当绿油油的韭菜了,但是我不买股票买了基金(国内A股市场),目前基本上亏损40%,这还是这几天股市变好的情况下!
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不管买什么,都不要忘了投资的“常识”:高风险高收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接受中短期正常的价格波动,才能有最后理想的收益;不管从什么渠道购买,一定要搞清楚底层是什么资产,收益和风险是否符合自己投资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