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保险中介机构密集上市,但保险中介行业并没有走出低谷

智慧留 2024-08-13 19:40:47

今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保险中介机构掀起海外“上市潮”的同时,保险中介机构的股权交易陷入低潮,要么流拍,要么“骨折价”。

眼花缭乱的上市背后,是整个保险中介行业陷入低谷。无论是头部险企自建销售平台,还是“报行合一”下中介渠道佣金率大幅下降,抑或保险中介机构的股权和牌照遇冷,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保险中介机构的被需要程度,面临着危机。

归根结底,保险中介机构没有护城河。纸面上的科技sku,何时转化成为硬实力,真正为保险行业降本增效,决定着保险中介的工具和市场价值。

上 市

这一周,众淼创科登陆港交所,时值全球资本市场信心动荡之际,首日收涨,但于次日大幅破发,被舆论怀疑是控盘资金主力出逃。

在一众保险中介机构之中,众淼创科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它依托在海尔系的产业链条之上,严格说是为企业及家庭保险用户分销各种保险产品。

无论是海尔系还是银行系,都有着一个财大气粗的“金主”,这既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构成了单一依赖的风险,一旦海尔集团的保险用户不再通过众淼创科来购买保险,对于后者而言,影响不言而喻。

不过,跳出资本市场,聚焦保险中介机构,众淼创科的上市还是给后者振奋了精神。今年以来,保险中介机构纷纷启动上市进程,包括i云保、圆心科技、元保、手回(小雨伞)等都已申请海外上市。

无一例外,这些保险中介机构都主打科技牌。一是因为金融不如科技估值高,后者在资本市场能够讲故事;二是因为迎合国内监管风格的变化,科技的解释成本最低。于是我们看到,无论是招股书,还是宣发稿,保险中介机构都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科技底色。

全球都处于科技海啸的前夜,人工智能被赋予巨大期待,成为重塑各个产业的巨大力量。对于保险业而言,数字化和智能化不断提速,数据成为新的资产和财富,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新依托。因此,讲好科技故事,不单是保险中介机构的诉求,也是所有金融机构的选择。

但过去十年,金融科技一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例子,即一家机构的收入和利润,更多是来自科技,而不是来自金融。

盈 利

有别于传统保险中介机构,伴随着互联网流量打法的崛起,以及彼时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业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带有鲜明“互联网+”特色的新型保险中介机构声名鹊起,并以水滴公司赴美上市,成为那个时点最大的声浪。

但顶点同时意味着开始走下坡路。水滴抢在时间窗口关闭之前在纽交所上市,同期的竞对则因丧失上市机会而一蹶不振。不过,水滴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很久,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双变,水滴的增长和盈利变得艰难,最后靠削减成本渡过难关,但股价和市值已回天无力,不及彼时发行价的零头。

新型保险中介机构进入蛰伏期。而今年以来的上市潮,并不是大家走出了低谷,而是VC/PE等创投机构退出的需要。在国内一级市场,LP的退出期鲜有超过10年的,耐心资本不够耐心,上市很多时候是对赌或退出的压力所致。

无论把自身的平台性和科技性说得多炫,数字不会说谎,新型保险中介机构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销售保险产品的佣金。这样的盈利模式不比传统保险中介机构高明多少,并没有形成降维打击,也一样随着基本面和监管面同频共振、高低起伏。

保险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转型之中,寿险的爆发式增长暂时告一段落,银保虽然接棒蓄力,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难以改变。自去年以来,中小险企不同程度地面临利润危机和偿付能力压力,头部险企也通过积极降成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这种行业的变化和现状,自然也倒逼内嵌于保险行业之中的保险中介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科技赋能,从大规模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和专业化竞争。

真正的“故事”,并非上市时的“包装”,而在于持续的盈利能力,无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对保险中介机构,均是如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