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区最重要的四条免费过江通道,马上要对外地普通车辆限行了?
这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南京人口的不断净流入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提升,南京过江压力与日俱增,于高峰期实施外地车限行,的确能在短期内收获疗效,可显然这并非长久之计。
好在,南京过江难的问题将在明年迎来极大缓解。
外地车早晚高峰禁行?
网络调查支持率达56%
上周五(8月9日),来自南京交警官方公众号的一则关于部分过江通道通行政策拟优化调整的调查问卷,引起了南京市民们的热议。
调查内容显示,为进一步缓解南京过江通道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状况,拟在当前通行政策基础上增加管控措施,具体措施为:
江心洲长江大桥(含夹江隧道)、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定淮门长江隧道、燕子矶长江隧道,实行工作日早晚高峰7:00—9:00、17:00—19:00,禁止非本市籍号牌机动车通行(军(武警)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和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除外)。
相比此前部分过江通道针对轻型货车、大客车的禁行,此次拟禁行针对的是所有类型的外地车。此外,根据目前最新过江通行政策,南京长江大桥针对外地牌照车辆实行长期禁行政策。
也就是说一旦正式实施,悬挂非苏A牌照的车辆,将不能在早晚高峰通行主城区四大免费过江通道。想过江的话,只能走高速收费形式、且远离市中心的八卦洲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和栖霞山长江大桥。
不过,针对是否实施过江通道限行,民意更偏向于赞同,如某公众号发起的民间投票,赞成限行的网友占到56%;南京江北新区官微下的留言,赞同意见的点赞占据了主流。
10年车流量猛增141%
南京人过江有多难
如今的南京人,过个长江到底有多难?
据今年2月南京日报的报道,全市8条道路过江通道的日均车流量,从2015年的约24万辆增长至目前的约58万辆,近10年车流量猛增141%,其中外地车占比超过30%。而5条免费通行的过江通道日均车流量约47万辆,占总数的81%。
不仅是乘车过江,地铁过江的压力亦是非常明显。
就以上周某个普通工作日为例,根据南京地铁的每日客流数据,8月8日地铁3号线、10号线两大主城区过江地铁线,客流量分别达到了66.2万次和17.8万次,位列全市第三和第四。
其中,地铁3号线在2015年开通初年,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过江客流量就达到了日均12万人次,占全线客流的23%,也就是说如今乘坐3号线过江的市民,理论上每天不少于15万人次。
结合以跨江为主要功能的地铁10号线,每天乘坐地铁过江的南京人,接近30万人次。
放眼未来,南京过江的通勤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其一,位于江北核心区的大量新小区正处于不断交付的阶段,加上这两年二手房价格的回落和成交量上涨,将会吸引越来越多刚需和改善市民入住,形成江南上班、江北安家的格局。
其二,随着企业、高校的不断增多,江北新区跨江往来的需求势必上扬。一方面,江北研创园汇聚了1万多家企业、10万产业人口,且仍在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校区的搬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学院的建设,让南京这座“中国科教第三城”逐步在江北新区落地与绽放。
市区新过江通道+干线地铁
最强跨江“组合拳”来了
尽管南京过江压力愈发增大而导致限行的出台,但南京最强跨江“组合拳”,就要在2025年跟大家见面了。
第一,就是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
7月6日,该工程上跨江北大道主线桥顺利跨过江北新区交通“主动脉”,标志着该项目钢箱梁施工中风险点最大、工况最不利的工序,顺利完工,预计2025年迎来通车。
第二,就是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
今年6月,4号线二期“新征程号”盾构机已完成组装,即将开启盾构穿江之旅,这是该地铁线路难度最大、最重要的核心工程,是江南、江北“牵手”的关键。根据此前官方发布的计划,4号线二期同样预计在2025年迎来通车。
要知道,南京主城区上一次过江隧道通车,是2022年底的和燕路过江通道;上一次过江地铁通车,是2015年4月的地铁3号线(宁和城际为远郊市域地铁),基本都是服务于主城区北部。
而这次的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地铁4号线,二者都位于鼓楼区核心地段,且江对岸分别对应江北核中核、桥北人口稠密区,车行、地铁双管齐下,是近10年来南京跨江城建史上非常少见的“大手笔”。
在如此重量级的跨江通道支持下,明年南京人过江的难度,或将得到极大缓解。
江苏七个市过江通道总和不及徽京1/3。
南京城市不大堵车还严重,这和交通规划有很大问题,想解决过江难,只有对本地蓝牌轻型货车,外地私家车开放所有过江通道,避免这些车在早晚高峰为绕道过江在城内空转。从而加重市内交通压力。限行不是办法,疏导才是关键,几年车辆数量增一倍,但过江通道却增加了好几条,堵依然严重,这就说明疏导才是主要解决方法。
的确南京的江北和江南给人的感觉就是两座相互毫无关联的城市,一座不是那么地道的南方城市,一座完完全全的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