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xFAudioProjectACE动圈入耳式耳机体验-TDSREVIEW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5-14 01:55:22

Hiby x FAudio Project ACE Dynamic IEM - TDS REVIEW

ハイビー エフオーディオ Project ACE ダイナミック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3194111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Hiby x FAudio Project ACE: III (Average)

这是海贝 Hiby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一个产品,也是 FAudio 品牌正式出现的第一个产品。

在上海展上,海贝一口气推出了三个品类的新品,其中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就是本文的主角 Project ACE。在此之前海贝的耳机产品一直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但是 FAudio 的动圈产品我倒还真是足够熟悉……所以这个被称为“海神圈”的新塞子公布售价时我是相当意外的,与这两个品牌一贯的定价策略并不趋同。总之大致的评价我们已经在音频新闻上海展专刊节目中有所提及了,这次问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借来,就可以真正在自己熟悉的设备上多搭配一下,也好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Project Ace(以下称海神圈)的包装是一个细长条儿,通体黑色,字体颇有些设计感。内部的排布相对比较豪华。配件包含一个皮质收纳盒、一个清洁刷、两种共六对耳套、耳套收纳盒以及两个替换插头(单端、平衡各一)。

收纳盒是一个蓝色皮质的磁吸搭扣抗压盒,内部空间足够放下海神圈和一条中小体积的小尾巴。盒子摸上去质感相当不错,如果零售我大概会买一个。

耳套共六对,一种是类似 AET07 的导管稍硬的硅胶耳套,一种是类似大内径版本 Mis-Tip 的海绵套。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作为对于 FAudio 之前的“神圈”们还算熟悉的人,我在上海展上见到海神圈时却没觉得这个与 FAudio 动圈产品的那套设计有太多相似之处。它倒确实更加贴近于海贝的播放器设计样式,显得更有播放器的那种棱角感。这次一同发布的三个新品,无论是 R4 播放器还是 FD5 台式一体机还是这条海神圈,它们的设计风格可以说是都不一样,但都充满了棱的元素。这与现在很多海贝产品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也与 R6、R5 们早期那个圆润的样子有明确区分。和 ZETA 等海贝过去的耳塞相比,也看上去更加硬朗。

海神圈只有一种配色,即本文所述的蓝色为基底搭配金属箭头式样贴片的方案。这个蓝色实际的观感类似于普鲁士蓝适当再增加一些亮度和灰度之后的样子,而金属饰片的颜色则像是非常浅的香槟金,浅到几乎要成为银色。腔体通体为 T6063 铝合金 CNC 加工而成,表面阳极氧化处理的细腻程度较高,看上去表面均匀程度足够出色,而饰板部分的反光能力会更强一些。

腔体的造型是基于一个并不太规则的五边形来进行设计的。按照海贝自己的宣传,海神圈的五边形是要表达一种“音质、音乐性、动态、声场、平衡度”五项指标的平衡表现的意思。然而……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为了人体工学优化而被迫调整,海神圈的这个五边形,并不规则、并不等边。你能明显看出有两条边更短而经过饰片部分的延长后依然显得并不均等。不知道这短的两条边形成的这个钝角端指的是哪项指标……

作为海贝和 FAudio 的合作产品,腔体的做工“看上去”没有什么大问题,前后腔之间接缝细而紧密。上海展样机的饰板结合处有溢胶(或者是污垢嵌进去了)的问题也在这条上并没有出现。但是一些细节还是会感觉……比如单侧腔体的导管口有工艺问题导致的崩边现象,以及导管设计的不合理使得部分耳套的安装没有确认感等等。

腔体内侧的造型为了尽可能地圆滑,你会发现最后的形态像是个包子。仿佛把一个五条棱的盒子拿块布抱起来,收束成平整的样子,就是海神圈内侧的大致形态了。说实话……内侧的贴合性真的不怎么样,它佩戴好的状态基本上是和一些平板耳塞类似的,主体部分在外面突出一块。腔体的体积不算很大,所以非小耳廓人群不太会顶到耳甲艇边缘,这点没问题。而且由于导管并不粗大,实际上佩戴的稳定性也还过得去。只是这种所有接触点都集中在耳套上的结构,大抵对于很多习惯了类定制公模的烧友来说看着像是“耳朵眼儿里提灯笼——生怕不晃荡”。不过,实际上佩戴好之后稳定性是还够用的。我这个耳朵插 U 盘能力者倒是不太介意。腔体厚度相对较高,结合这个结构,侧躺就别想了。

腔体表面的开孔共有两处,分别位于顶部以及腔体内侧靠近导管基座衔接位置。结合下文体积的特殊腔体结构,它的气压平衡表现并无问题。腔体的被动隔音能力相对一般。

线材、扬声器配置与功率需求 | Cable, Driver & Power Demand

线材方面,官方宣称海神圈上搭载的是一条 Litz Type5 编制的八芯铜银混编线材,铜线与铜镀银线的具体纯度未知,比例为1:1.6。线皮为黑灰色,编织紧密程度一般,总体的柔软程度较高,没有明显的自缠绕问题。

可换线结构基于 0.78mm 2PIN 平座,线材和母座均无防呆设计和突出,耳机本体对于凸座、平座线材均可兼容。可换插头设计则基于 4PIN 带锁紧螺口的结构,标配了 3.5mm 单端、4.4mm 平衡插头,官方亦有 USB-C 带有 DAC 的数字音频插头售卖(不标配)。不过……非常尴尬的是这个可换插头的结构似乎并不是那么结实。

可换插头的插针端位于线材上,相较于常见的 4PIN 结构,这个插针明显要更加短一些。而插头外壳上用于固定的螺纹仅有两圈,如果一旦滑丝脱扣,基本上只能换线了。然而这些其实是小问题……一般情况下,这种螺纹紧固结构通常在固定好之后是与插头一体化程度很高的,这类可换插头的结构通常看上去也要比常规焊接好的固定式插头体积更大,毕竟也需要更大的机械强度。

海神圈这条线的插头,则在拧好螺纹之后露出一截细金属管来,成为了机械强度薄弱、容易应力压弯的部分。得益于默认的配件都是 L 型直角插头,如果是直插式,很容易就会造成弯曲。这个地方的机械强度是远远不如插头外壳部分的。自己用自然会多加小心,但是 2.5mm 甚至 3.5mm 插头都能折弯的例子并不少。希望之后能够进行结构优化。

海神圈搭载了直径为 12mm 的镀铍振膜单元,球顶部分额外使用锂镁合金材质。单元也使用了 T.B.A.C. 声学腔体结构,作用是为了提升气流流通量。

阻抗 32Ω,灵敏度 115dB(不清楚具体单位)。海神圈是相当好推的,甚至带耳机孔的手机和入门小尾巴都可以推出足够的响度与声音框架。

具体的声音表现,下面的描述全部基于原线、单端连接、默认硅胶套的搭配进行。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低频量感适中,有厚度与不算很多的饱满度,弹性中规中矩,下潜能力符合千余元动圈应有水准。收放速度相对较快,但是保留有一定的残响。氛围烘托有一定的晕染感,弥散程度较高,倒是不算太浓郁。海神圈的中低频并不是那种特别弹、特别结实的类型,这使得低频的作用更多地是烘托质感与氛围,而不是饱满有力的类型。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有一定的前倾感,但是结合并不算扎实的结像清晰度,会更感觉这种前压带来的“包围”感明显。

中频,人声的距离相对较近,口型大小比常规要大一些,对于一些曲目甚至会有贴耳感。对于人声的质感和线条的偏向上,海神圈显然更加重视线条的刻画,甚至有一点偏硬。结像的清晰度被拉得很突出,口型边缘有种轻度的强调感。男声与女声的偏向性不算明显,普遍适合声线较为嘹亮、不过分厚的类型。音色有轻度的年轻化趋势,不至于扭曲。人声的顺滑度较高,颗粒感偏小。这对于一些偏厚重的男声的表现会有影响。喉音的位置比标准状态靠上一些,气声的比例相对较高,齿音也有一定程度的保留。通透程度属于比较高的类型。如果你喜欢一些低吟浅唱的女声,大概会喜欢这个风格,但如果你听的是硬摇滚和金属的嘶吼或者大声压人声以及说唱、歌剧等类型,则听上去不太对劲。

乐器方面,总体走的也是线条重视度更高的路子。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明显能量感会更加往中上盘密集,厚度不高,拉拨弦细节有所突出,听上去有相当的刺激感。尤其是一些金属类曲目会出现的大失真效果器,甚至会有种压迫感出来——这种压迫感与现场演出见到的音箱墙造成的中低频声浪不同,更多地是中上盘的能量堆积造成的。大提琴的形体感比较瘦,拉拨弦细节线条比较硬。铜管类的气势感不算很强,需要亮感的小号等听上去相当亮。木管类的扎实程度中规中矩,但是听上去空气感有着比较明显的拔升,不会有浑浊感、堵塞感。乐器的泛音收得很快,量感经过了增强。打击乐器存在感明显,刺激感也能容易感知到。

高频亮度总体是略偏亮的,且能够听到一些突出的尖峰,对于“解析感”的辅助也会比较明显。整个中高频不是极度凝聚,有一点散,这倒是不会让你觉得不舒服,反倒解决了一些能量感的堆积。极高频的延伸不错,滚降不过早、不过快。

声场规模不算小,横纵都有一定距离且横向会打得更开一些。声音的“高度感”有一定表现。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较为明晰,整体感稍微会受一点影响,问题不大。解析能力大致是动圈怪物房二档水平,但是由于“解析感”溢出,会显得素质感很强。整体的耐听程度不算很高,很抓耳、有些刺激。动态尚可,瞬态还不错。

总结评价与玩法建议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

海神圈的声音适合什么曲风呢?其实这种风格按照一些人的刻板印象,大概会是金属、硬摇滚和泛电子类的绝佳搭配?实则不然,之前进行其他分享时,我就对于这类音乐的适应性进行过解释。它们需要的不是单纯的亮、刺激、突出线条和能量,它们需要一定程度的平衡性,清亮但不能发冲、有太强的压迫感。然后再看一下华语流行和民谣,海神圈的人声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适合的,但是氛围又会有所缺少。欧美流行、布鲁斯与慢节奏摇滚,它的人声也还是过近了。Anisong 这方面……基本上刺激感的突出会把大部分录混音不太行的 anisong 排除在外。器乐作品方面,如果你喜欢偏亮、抓耳的中小编制弦乐,那这个塞子的适应性还是可以的。

如果海神圈能够通过一些搭配玩法解决掉中高频发冲的问题,适当地进行一些能量感的平衡化处理,那么它在千余元的动圈耳塞中是值得一听的。它需要你更多地投入一些精力在设备和耳套的搭配上。这么一想,是不是很多国砖偏厚偏润的调音思路就能够理解了呢?这种塞子搭配起来或许真的可以实现一些互补。

素质感非常突出,在展会上听一耳朵会给人一种“素质真高、扑面而来”的感觉,但是实际上这颗单元的素质也没有说真的在两千以内达到“无人能敌”的水准了。进入怪物房,需要同时满足单元素质相较于过去的普遍提升、平衡之上的调音特色、足够的驱动潜力等多个方面。海神圈在 FAudio 的体系中显得颇有性价比,但是在千余元动圈战场的厮杀中,它还是应当沉下“心”来、“不骄不躁”才能在深度聆听时耐得住推敲。

KingTsui, TDS Studio.

May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