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准备对瑞士下手时,为何在最后一刻突然喊停?

大海入岸 2024-07-31 23:27:43

出于远交近攻的战略考量,希特勒曾在二战爆发前,再三保证德国将会于未来的欧洲军事冲突中尊重瑞士的永久中立性。1937年2月,希特勒公开向瑞士联邦顾问埃德蒙·修特斯保证:无论何时,在任何情况下,德国皆会尊重瑞士的中立性以及不可侵犯性。希特勒在入侵波兰后,再次重申这样的论点。然而这些言论仅是纳粹政府的政治斡旋之词。纳粹德国的最终计划是击败欧洲大陆上的所有主要对手后再收拾瑞士。

纳粹德国于1940年6月25日,也就是法国的投降当日,开始制定入侵瑞士的作战计划。当时纳粹德国陆军军容鼎盛,拥有3个集团军,下辖102个师,共计200万名士兵。此时瑞士已经被纳粹势力所包围,迟早会成为希特勒的囊中之物。

希特勒在法国投降后要求亲自检视入侵瑞士的计划。时任德国陆军总司令的弗朗兹·哈尔德回忆道:“我不断听到希特勒对瑞士问题感到愤怒,而以他当时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怒火可能会变成为具体的军事行动。”在入侵计划中,威廉·冯·里布上将的C集团军以及第12军团交由威廉·利斯特将军指挥,并负责入侵行动。里布上将亲自勘察了地形,并据此制定了相当可靠的进攻路线,以及可能能避开敌军主力的路径。在德军的预估中,瑞士军队不太可能多作抵抗,而且可能会出现德奥合并时的不流血结果。

入侵计划一直不断修改,到了1940年10月时,第12军团呈交了该部队拟定的第四版计划,也就是今日被称为“冷杉行动”的版本。最初的计划预计投入21个德国师,但陆军总司令将其下调为11个师。瑞士侏罗山边境地区完全没有任何可入侵的腹地。瑞士国内起伏多变且植被覆盖的地形对进攻也有诸多影响。顺利越过杜河及边境的地点少之又少,瑞士的边境守备也相当坚强。

为此哈德尔决定以一支步兵单位佯攻侏罗山区,以便引出瑞士陆军主力,再从后方截断其支援,并将之包围。该计划的战术手段与德国击败法国的办法大相径庭。共有11个德军师及大约15个意大利师参与计划,并准备自南部进攻。瑞士陆军将必须面对约30万至50万人的入侵作战。

然而,希特勒却从未执行进攻瑞士的圣诞树行动,计划便一直搁置了。终其二战,瑞士一直可以保持中立。

瑞士整备军武

瑞士深知光靠嘴巴是无法保持中立的,对希特勒狡猾的说辞也不能全信,事前感觉到了欧洲大陆诡异的紧张气氛而提高了国防预算。首年即增加1500万瑞士法郎给瑞士军队。当希特勒于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时,瑞士国防预算的金额更加递增至9000万法郎。

K31步枪于1933年成为瑞士军队的制式装备,其性能远比德军装备的Kra98步枪优秀,不仅操作较为简便,且命中率较高,重量也轻便。直至二战结束时,瑞士共生产了大约35万把K31步枪,从数据上看,瑞士军人至少也达到35万。

瑞士的军阶系统相当独特。和平时期不会有高于中将的常设军官。而一旦有爆发战争的苗头,瑞士联邦议会选择一名上将统领陆军及空军。1939年瑞士议会以204票赞成,23票反对,决定亨利·古斯恩统领瑞士军队。

德国入侵波兰后,古斯恩调遣了三个陆军军团至瑞士东部,北部,以及西部。他同时下令将士兵的除役年龄自48岁提高至60岁,实际执行时,48岁至60岁年龄的瑞典人不会参与战斗,只充当后勤工作。并且新编一支10万陆军军团。

波兰沦陷后,古斯恩彻底改造瑞士国土防御计划。国土南部的圣莫里斯与圣哥达山口以及东北部的萨甘斯要塞将会成为防线,而阿尔卑斯山山脉则会成为防御要塞。瑞士陆军第2,第3与第4军团将会部署在边界上拖延敌军的入侵,而其余部队则会撤往高山内的避难所。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留置在北方平原上的军队无路可退,瑞士的想法是这些部队将要做玉石俱焚的准备,好让其他部队生存。

从这可以看出,瑞士以逸待劳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在瑞士寒冷且多山的地区,德国的装甲部队和战斗机搭配的闪电战法无法在瑞士开展,德军的机动性就被消耗,陷入漫长的战争泥潭。其结果很可能就类似苏芬战争一般,在山地游击战中即使最后胜利也是惨胜。而德国的战争资源匮乏,不像苏联家大业大,恢复能力没那么迅速。而且有生军队如果被消耗在瑞士,就无法再执行入侵其他欧洲国家的计划,甚至会被英法反扑。当纳粹发现瑞士不是个软柿子时只能知难而退。

瑞士味如鸡肋

瑞士的矿产资源匮乏,除了风景秀丽之外,其支柱产业是金融业。这对纳粹德国来说,即使占领了瑞士也不能通过掠夺战略资源来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德国入侵瑞士注定是笔血亏的买卖。

相比瑞士来说,北欧三国和苏联更能让希特勒打起兴趣,瑞典的铁矿,乌克兰的粮食,高加索油田都是战争重要的战略物资。德国受限于动员兵源的能力和战争资源匮乏,不可能实现在欧洲大陆广撒网,多点出击的可能。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当德国同时处于东西线战场时,其军事实力很快就被消耗殆尽,不具备打持久战和全面战的能力。

德国纳粹高层的小算盘

在二战期间,由于瑞士是中立国,而且其金融业发达,信誉良好,保密性强成为很多欧洲人储蓄和托管的首选。当时很多受迫害的犹太人和德国纳粹高层都将金条和现金存放在瑞士银行。直至战后纳粹黄金才被揭露,空军元帅戈林,经济部长冯克,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都在瑞士银行开有匿名账户。二战期间,瑞士银行接受德国纳粹的赃款和银行的存款,至今都无法查明具体数额。

纳粹党其实也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这和其他的轴心国依靠军事政变建立起来的独裁军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纳粹也担心随着丑闻的爆发,会被德国民众赶下台,毕竟德国的军权并不是完全掌握在纳粹党手里。德国的国防军高层军官一向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对自己的名誉非常看重,和希特勒并不是100%的步调一致,希特勒也担心德国国防军的叛变。当时的纳粹高层担心攻陷瑞士后,其贪污或者搜刮犹太人财产的丑闻会被曝光,而选择放弃占领瑞士。

而且希特勒在瑞士银行的掩护下,获得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各种军需战略物资。纳粹经济部长冯克曾经透露:“如果失去瑞士这个外汇渠道,德国没办法把战争支撑到2个月以上。”而帝国银行副行长更加坦白:“瑞士循序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的意义,这是我们至今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从这也可以看出瑞士在二战时期和希特勒走得很近,某种程度上是与希特勒狼狈为奸。

而在希特勒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后,就再也没有精力腾出手再开辟新的战场,意大利也在北非战场上失败,无法再配合德国行动,瑞士也就躲过一劫。

另外一种说法

瑞士跟德国没有矛盾,他是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政权,在希特勒看来这就是自家兄弟,这个道理等同于瑞典,瑞典也是二战的中立国,德国也并没有派兵去占领瑞典(有派兵协防瑞典,防止盟军攻打瑞典,但不能利用瑞典基地发动进攻)。

希特勒之所以动了心思想要打瑞士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德国受到来自英国方面的压力,当时是意大利这蠢猪拿不下来希腊,希腊还允许英军登陆协防,弱势的希英法联军击败了兵力更强的意大利,希特勒担心瑞士也倒戈到英国的阵营里去,被英国给占领掉;第二个原因是瑞士受到来自英国的压力,英国在地中海击败意大利后警告瑞士要中立就不要给德国供应武器,而当时的德国大口径枪管以及部分炮管的膛线都是由瑞士加工的,一旦瑞士受英国威胁停止对德供货德国会很不痛快。

而反过来,德国停止对瑞士下手则是基于以上原因,德国受意大利委托出兵希腊,攻占了希腊全境以及克里特岛把英国军队赶出了欧洲大陆,这时候瑞士就不再受英国威胁了,瑞士则不用担心遭到英国打击而停止对德供货。

不过呢,为了确保瑞士的安全,希特勒派出人到瑞士国王那里签署了承认瑞士中立的条件,那就是如果英国进攻瑞士,德国有权派兵协防瑞士,这个条件对于瑞士来说非常有利,不仅保住了国家政权,还得到了德国的保护,何乐而不为。于是双方达成条约,瑞士中立有效。

第三种说法

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周围是德法意奥,当年希特勒发起二战,瑞士地处欧洲大陆心脏部位,为何却啥事没有,难道只因为历史教科书上写的:“瑞士,他是一个中立国家”?

瑞士中立由来已久

瑞士这个国家虽然小,就那么丁点大的地盘,但它是一个由2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在拿破仑时期,瑞士国境被法国占领,1815年,拿破仑战败,瑞士每个州都派了个代表到维也纳参加会议,最后达成的一个协议,那就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永久中立国”。

1847年瑞士发生动乱,死了百十号人,瑞士人自己觉得这事情闹大了,死的人太多了,所以就嚷嚷着赶紧弄出个宪法,有了宪法才能稳定这个国家。他们直接捡了美国现成的宪法,把众议院改成了国民院,把参议院改成了联邦院,凭借这本法,瑞士很快就成了欧洲地区最稳定的政体之一,1850年统一了货币“瑞士法郎”之后,因为政治、民生安定,很快就成了欧洲地区经济发达的核心。这本宪法在1874年和1891年修改过两次,最后一次甚至允许公民直接向国会提交宪法修正案。

一战爆发后,瑞士按照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奉行中立。所谓“中立”,就是不参战、不偏袒任何一方,其实就是你们打你们的,和我没关系,我看见也装看不见。因为是维也纳会议的决定,所以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打仗的时候都特别小心,还真的避开了瑞士,但是因为奥地利和意大利离瑞士太近了,所以两边几乎是贴着瑞士的领土交战,瑞士当局也很紧张,1914年8月3日,瑞士宣布中立的同时开始做战争动员,所有28-40岁的男性都被征召入伍,乌尔里希·维勒总司令到边界进行了高度警戒。其实,一战时瑞士官方的态度是偏向德国的。所以德国人对瑞士这个中立国还是有好感的。

希特勒的圣诞树计划

到了二战,希特勒在战前的表现让瑞士人放不下心。1937年,瑞士扩军搞了两年,反正瑞士不差钱,工业上也不差劲,毕竟和德国人是一脉相承。瑞士自己制造的K31步枪(俗称卡宾枪)性能也要好于德国当时装备的Kar98式,瑞士当时全民皆兵。德国入侵波兰,瑞士人认为希特勒这个人说话不能信,于是又去找希特勒谈,并且再次公开表态,将奉行中立政策。1937年2月,希特勒公开向瑞士联邦顾问埃德蒙·修特斯保证:无论何时,在任何情况下,德国皆会尊重瑞士的中立性以及不可侵犯性。其实希特勒对瑞士可不是真心的,而是他心里也没底。从1940年6月25日法国投降当天开始,德国人就在制定进攻瑞士的计划,从6月一直弄到了10月,更新了四个版本,最后一个版本预计的进攻时间是在1940年的圣诞节前后,这个计划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圣诞树计划”。

想来想去希特勒觉得打瑞士不划算

一,是瑞士资源贫乏没油水。瑞士的矿产资源匮乏,除了风景秀丽之外,啥都没有,这对纳粹德国来说,即使占领了瑞士也不能通过掠夺战略资源来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德国入侵瑞士注定是笔血亏的买卖。相比瑞士来说,北欧三国和苏联更能让希特勒打起兴趣,瑞典的铁矿,乌克兰的粮食,高加索油田都是战争重要的战略物资。德国受限于动员兵源的能力和战争资源匮乏,不可能实现在欧洲大陆广撒网,多点出击的可能,不具备打持久战和全面战的能力。

二,是瑞士在金融上支持德国。希特勒在瑞士银行的掩护下,获得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各种军需战略物资。纳粹经济部长冯克曾经透露:“如果失去瑞士这个外汇渠道,德国没办法把战争支撑到2个月以上。”而帝国银行副行长更加坦白:“瑞士循序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的意义,这是我们至今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从这也可以看出瑞士在二战时期和希特勒走得很近,某种程度上是与希特勒狼狈为奸。

三,是希特勒对瑞士很了解。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就已秘密监视瑞士的一举一动,希特勒在瑞士境内布满间谍。对于德国而言,瑞士与自己接壤,密插间谍是非常方便的,所以在瑞士的德国间谍可以说是数目惊人。据说,希特勒的间谍机构非常庞大,而派遣前去瑞士当卧底的人数超过1000人,这些间谍的工作就是为德国获取情报,并且秘密监视瑞士的一举一动。他们的设备非常齐全,假的身份证、先进的摄像机、精良的电台等密探设备样样具备,并且为日后德国真的侵入瑞士做好铺垫,而所有的间谍死一个补一个,从不断绝,乔装成工人是他们混进瑞士的主要装扮,瑞士的动向可谓几乎全被曝光于德国间谍眼底。

四,是瑞士还是有实力的。瑞士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国家虽小,人口少,然而养兵不在于多,贵在精,瑞士所有青年都必须服从兵役,接受国家正规军的培训。并且,在国家需要之时,必须无条件服从。1939年7月,瑞士进行军事告急,几个小时内500多万人口的国家竟出现了50万大军。德国间谍告诉希特勒,瑞士基本上全民武装,德国要想攻入瑞士,至少也需要派遣几十万大军前去对抗,当时战线拉得非常长,再派遣军队攻打瑞士,主军力量又将再次削弱,希特勒想想还是放弃了。

最后一种说法

看过二战时期欧洲地图的人都会发现,曾经横扫欧洲大陆的希特勒,却从未对近在咫尺的中欧小国瑞士下手。小小的瑞士为什么能在纳粹德国的兵锋之下保持独立呢?是因为瑞士是世界上首个永久中立国吗?当然不是。

作为试图挑战和重建国际新秩序的希特勒,自然不会将所谓的永久中立国放在眼里。其实,在希特勒眼里,瑞士与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不同。1941年7月中旬,希特勒控制整个西欧以后,已经有决定进攻瑞士的打算。而早在1941年之前,希特勒的间谍机构就派遣了1000多名间谍潜入瑞士,为进攻瑞士做准备;这一次,希特勒又在瑞士的北部边境驻扎了6个精锐师。

然而,瑞士是幸运的,因为希特勒在攻占瑞士的最后一刻突然喊停,这也让瑞士成为了唯一没有被希特勒所进攻和军事占领的中欧国家。究竟是何原因,让希特勒在做足战争准备以后,最终放弃了攻占瑞士?这背后难道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吗?

第一:长久以来,瑞士都保持着中立国的地位,这是希特勒没发起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516年以来,瑞士就一直在战争中保持中立政策;自瑞士独立后,又于拿破仑签订了《维也纳合约》,从此以后瑞士彻底成为了“永久中立国”。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瑞士的永久中立已经成为了欧洲公法中一个原则性存在。正是由于瑞士“永久中立”的态度,让对国际法从来都不屑一顾的希特勒,也不得不顾忌公然破坏瑞士永久中立立场后的国际利害关系,很显然,在纳粹德国彻底取得胜利前,攻打瑞士以后的弊端,远远大于占领瑞士的收获。

第二:希特勒认为人种有优劣之分,而瑞士的居民正是被希特勒划分为高等民族的“日耳曼人”。希特勒为了实施优秀人种计划,曾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清洗计划,残害了众多无辜的犹太人。他自己也因为这套种族理论,被德国纳粹视为“明主”。

因此,希特勒对于同为“优秀人种”的瑞士,先天就抱有不错的好感,这从他对法国的处置也可以看得出来,纳粹德国在欧洲掀起了多次大屠杀,但是,法国人显然从来不在大规模屠杀范围之内。对于瑞士人自然也是如此,对于很容易感情用事的希特勒而言,先天对于瑞士的好感,也使得希特勒没有将瑞士彻底占领并在地球上抹去的冲动。

第三:瑞士的军事力量,令德国纳粹不敢随意发起进攻。瑞士国家虽小,但是,瑞士在欧洲的军事领域却从来都不是软柿子,相反,瑞士的雇佣军一直以英勇善战闻名全欧洲。因此,人口虽然只有500万,国土面积更十分狭小,但是,瑞士却是不折不扣的刺猬。

而且,自希特勒上台以来,危机感十分强烈的瑞士就开始全力以赴的建立瑞士的军事防务,并在全国实行了义务兵役制,甚至将义务服役的年龄提高到60岁。因此,虽然瑞士人口虽少,但是瑞士的军队数量却高达数十万。即便是横扫欧洲的纳粹德国大军,对于准备充分、装备精良,战斗意志坚定的瑞士军队,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更何况,瑞士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地,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而山地显然不利于德国坦克大军的作战。同时,担任瑞士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昂利·吉桑,他是一位军事才能非常杰出的军事家。吉桑纵观当时整个欧洲战场的局势,认识到以瑞士的武装力量,实在是不足以与德军相抗衡,所以他制定了一套内堡战术,充分的利用瑞士山地的优势,在全国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建筑了大量的堡垒,这进一步增加了瑞士的难啃程度。

当然,无论瑞士的抵抗意志有多么坚定,无论瑞士的山地多么难攻,但是,瑞士毕竟只是个小国,如果希特勒真的决定攻进攻,在付出不小的代价后,全国人数都不足纳粹德国军队数量的瑞士依然可以被德国拿下。

瑞士对于这一点也自然心知肚明,所以,面对近在咫尺的纳粹德国,瑞士虽然表面上维持中立,但实际上依然开始偏向和讨好德国。例如,德国在战争中获取的大量财富就是通过瑞士洗白的。作为连接德国和意大利的交通要道,瑞士也一直对于德国和意大利的战略物资通行视而不见。

而对于希特勒而言,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两线作战的德国军队开始捉襟见肘,多处战场也使得纳粹德国大军开始愈发分散。因此,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打下一个以山地为主、且对自己并无敌意的瑞士,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最终,希特勒放弃了进攻瑞士的计划,也使得二战期间瑞士得以免遭战火荼毒。

瑞士对于德国人来讲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前德国其实也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国家,它需要从外面进口橡胶,石油等等一系列的工业原材料来满足自己国内的战争机器,她怎样才能与外面交易呢?凭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起国这个身份能够买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所以只能够通过第三方,这个瑞士就是一个窗口,是本身大家也知道拥有一个瑞士银行,而且瑞士这个国家金融业发达,所以它和外面做交易外面的国家是不抵触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紧张的时候,瑞士仍然保持着与外界的交通和贸易往来,由此可见德国通过瑞士这个窗口与外面进行交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与此同时,在那脆的高层里面,其实也有很多人将自己明目项目的财产存在了瑞士,这个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防止自己的财产外露或者是被充公,德国很多纳粹高层都选择匿名将自己的财产放在瑞士银行,这些人在德国接下来的战略行动里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除此以外,对于整个德国来讲,他发动战争其实更重要的是掠夺原材料,他去攻打法国是为了防止法国对自己的国土产生危险,进攻前苏联是为了能够拿下生存空间,能够去获取更多的资源,但是瑞士这个国家除了钱就真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当然你也可以因为这个钱去选择攻打瑞士,但是等到你把瑞士拿下来之后,那些钱又不值钱了,而且瑞士这个国家加在德国和意大利之间,意大利和德国是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英国的政治家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旦二者之间发生利益上的冲突二,这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仍然还是存在的,所以德国和意大利之间其实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不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不会拦在德国人前面,直接去进攻希腊,结果被人打了个抱头鼠窜。

所以瑞士就是一块肥肉,而是且是一块儿不能够吃的肥肉,这就有点像战国时期的宋国一样,齐国不顾天下的阻拦拿下了宋国,结果五国伐齐,万一意大利因为你拿下了瑞士不高兴跟你闹翻,结果自己提供登陆平台,让盟军在意大利登陆,那简直就是要命啊!

而且瑞士这个国家也不是说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起码这个国家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所以德国人拿下瑞士绝对得不偿失,钱这个东西在战争的时候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只有能够把这些钱换成资源,才能够在战争的时候更加凸显其重要性,瑞士就是这么一个窗口这么一个国家,所以对于希特勒来讲,一个独立的瑞士远远要比一个殖民地的瑞士更加值钱。

瑞士虽然中立,但是为了保命,在英法美对德禁运的时候曾出产大量军事物资运输到德国,德国人甚至并经过瑞士银行彻查犹太人藏款,对于希特勒来说保留瑞士是有益的。另外当时国际联盟的总部在瑞士,位于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会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各国对瑞士的影响力非常认可,希特勒又不是慈禧老佛爷敢向全世界宣战,所以暂时没有必要对瑞士下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