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历史题材传记电影总是追求宏大,纵横捭阖,无“大”不欢。4月22日即将公映的院线电影《邓小平小道》却反其道行之,没有高屋建瓴,没有故作艰深,而是围绕一条“小道”讲故事,空间场景不过一厂一家两点一线,时间跨度不过三年零四个月,却凭着厚重凝练的历史质感,鲜活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接近传神境界的表演,成为一部摸得到历史、触得到心灵的传记佳片。
很多人去南昌的时候,都会特意到新建区的“小平小道”走一走。1969年至1973年,邓小平谪居于此,就通过这条小道往返于住所与工作的新建县拖拉机厂之间,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世人都知道,他在这段特殊的岁月里没有停止思考,设计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后来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让人无从想象的是,他在当时是以怎样的胸怀与气魄,在平凡中等待,在逆境中忍耐,如何在雪地中跌倒,再倔强地站起。
在大家以往的观影经验里,同类型的影片,基本上都属于涵盖或浓缩式的讲述,喜欢罗列大事件,搭建大框架,观感不可谓不宏大,然而在情感上很难令观众代入,产生只可远观却无法共情的问题。本片则恰恰相反,从人物最接近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出发,跟随邓老到拖拉机厂工作的脚步,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再通过这些既生动有趣又弥足珍贵的场景,串连起时代的风雨。
影片从一开场就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氛围,有重要人物要来厂里监管劳动,既要监管又要保护,厂长罗朋接下这个烫手的任务,全厂上下都忙成一团,邓老的脚步却稳如磐石,上了车床秒变熟练老工人,即刻投入工作,有板有眼,毫不违合。一边是不动声色的主人公,一边是同样严阵以待但态度截然不同的罗朋和黄干事,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山雨欲来,新颖的工厂故事与潜在的戏剧冲突形成有机的整体,引人神往。
接下来的故事同样处处充满了戏剧的张力,罗朋顶住压力坚持修小路,黄干事阻挠未果;邓朴方回家,邓家上下担起护理员的工作,工资停发,修茅厕种青菜,还有在岗位上低血糖晕倒,把粽子分给乡亲,工友帮忙修改床架,透过这一系列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渐渐勾勒出邓老的精神世界,乐观豁达,坚韧不拔,高贵的革命意志,全都跃然纸上。
优秀的传记片就是这样,无需复述那些耳熟能详的事迹,配上字正腔圆的旁白,而是需要这样触碰心灵的描写和刻画。看完《邓小平小道》,你会真切感受到传记片的魅力,就是在历史的厚重和传奇色彩里面,去捕捉人物的真情实感,实现穿透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本片能够达到这样杰出的效果,离不开台前幕后金牌阵容的艺术造诣加持,本片的艺术总监兼编剧王兴东老师,曾创作《解放》《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建国大业》等多部经典,在历史和传记题材领域的把控能力堪称影坛第一人;导演雷献禾也曾执导《大江东去》《敌后武工队》等口碑佳作,此次也是他和王兴东的又一次强强联手;主演卢奇老师从1988年的《百色起义》开始,数十次在影视作品中塑造邓老,不仅神态细节的诠释已经炉火纯青,更通过对精神世界的领悟与沉淀,给人物注入了澎湃不息的生命力,许多信手拈来的动作、台词,特别是方言的运用,眼神中深沉而又灵动的情感,都达到了浑然天生的境地。
从“小平小道”诞生,到《邓小平小道》问世,时光已经流逝了长达半年世纪之久,回望这条平凡而伟大的小道,难免会心潮澎湃。看完电影,我们不仅会得到影像的冲击与体验,会为历史往事所动容,更会被这条小道背后的意义所震撼。每当云开雾散、阳光灿烂,我们更要记住那些为我们披荆斩棘在崎岖中跋涉的前辈,更要加倍珍惜脚下的康庄大道。
4月22日,《邓小平小道》将正式登陆内地影院。一部触及心灵的作品,值得走入影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