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我五点半起床,先去了一趟卫生间,洗漱毕,六点下楼,准备外出散步。
因人地生疏,举目四望,一片茫然。只知来时的路径大致应在西南方向,公司的方位应在东南方向。出租旅馆的西侧隔着一幢楼房,便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站在“十”字路口踌躇徘徊,向东、向北是为“城区”,路边不少早点小吃,已有个别在路面穿行的食客。向西是一条正待开发的街道,周围围着一人多高的绿色塑料网,里面已经开始挖沟备土,向南是一条新建成的街道,东侧有楼房,西侧多是低洼的沟壑,近处偶有一两座普通居民的楼房,看上去很不起眼。往南去吧!城外的空气应该清新一些。
这条路上的行人、车辆极少。沿着这条街大约南行十几分钟,南端西侧,一望无际,满目渊潭沟壑,荆棘丛生。再往前看,临路有一户庄院,彩旗飘扬,是前后数百米的临街区域内唯一一户人家,虽是旧式砖房,但在大面积的沟壑边缘,突兀而立,显得十分醒目。远远望去,以为是一处热闹繁华的所在。走至近前,看到是一户已经拆除南边围墙并向沟壑区域填土扩展的庄户人家,残存的“狗头门楼”的门楣上挂着一块白色的大约七八十公分长三四十公分宽的三合板,上面写着“人民公社大食堂”几个红色的大字。
看看院落,里面只有三间破旧的砖房,西侧、南侧没有围墙,东侧只有残存的挂着那块招牌的小门楼,地面部分全部都是刚用筑路残留的灰土填起夯平的,周边栅着根部有胳膊粗细的树枝,树枝梢端绑着密密麻麻的红、黄、蓝、绿各色的三角彩旗,院子里摆着十余张旧式的大方桌,每张桌子的四面分别放着一条老式的长条凳。显然这是一家“餐饮企业”的经营场所。门楼内侧有一位女士蹲在地上正在择菜,未见食客。
一家餐饮企业
但在往后一年多的光景里,不论早晨,还是晚上,每每路过这里,总是一如既往,从未见过有客人光顾。当然,他们不需要租房费用,没有客人,也不需要耗用电费、燃气费之类的支出。这要在我们老家一个县一百五六十万人口的地方是不可思议的。
这条新街的南端是小杨师傅接我时走过的那条东西方向的大道,我就右转西行,大约五六分钟,大道南侧出现一座广场,广场里有不少晨练的人们。这里应该是这座小城聚集人口最多的场所。
城外的广场
广场上有不少人物雕塑和碑刻,诸如“大禹”、“傅说”、“周仓”等当地的历史人物都有简介。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无异是一个熟悉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的窗口。大约在广场逗留二十几分钟,我就直接返回公司驻地,刚好赶上早餐的时间。